


【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13 水循环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含解析)
展开(2020北京海淀一模)美国宇航局拍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令人震撼,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下图为咸海流域自然、社会水循环示意图及不同年份咸海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咸海流域水汽的主要来源及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 )
A.大西洋 盛行西风
B.太平洋 东南季风
C.印度洋 西南季风
D.北冰洋 极地东风
2.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④减少B.②增强,⑤减少
C.③减少,④增强D.②增强,⑥增强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地下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冲积扇区。读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图1)和坎儿井平面分布图(图2),完成第3~4题。
3.坎儿井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 )
A.地下水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D.雨水
4.采用曲线方式连接地下竖井的原因是( )
A.降低开挖难度,减少工作量
B.有利于水资源的汇集
C.减少水资源的蒸发
D.减轻流水侵蚀,延长使用年限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的海拔随季节变化图(单位:米)。最高控制水位是指综合水库灌溉、发电效益及水库运行安全等因素,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死水位是指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水库5—7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是因为该时段( )
A.上游灌溉需水多B.下游防洪压力大
C.流域内降水量小D.库区内蒸发量大
6.该水库可能位于( )
A.青海省东部B.浙江省西部
C.甘肃省北部D.云南省中部
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完成第7~8题。
7.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 )
A.甲B.乙C.丙D.丁
(2020福建质量检测)下图示意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洪水频次逐月变化。据此完成第9~10题。
9.3月份印度洪水多发于( )
A.东部B.南部
C.西部D.北部
10.9月份与6月份的洪水频次存在差异,是因为9月份( )
A.降雨量较大B.气温较高
C.土壤湿度较大D.植被覆盖率较低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须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 )
A.减少土壤蒸发B.滞留雨水污染物
C.增加雨水下渗D.增加地表径流量
12.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有(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减轻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太巴列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米,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从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其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太巴列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太巴列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
(3)分析太巴列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4)简述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14.(2020福建福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江河”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201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
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图甲
图乙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
(2)分析当地雨季可实现自然施肥的原因。
课时规范练13 水循环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2.1.A 2.D 第1题,由材料知咸海流域位于中亚地区,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小部分来自北冰洋,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主要由盛行西风带来,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较少;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该地,所以A正确。第2题,人类活动规模扩大,大量引用河水(⑥);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②)。因此,入湖河水减少,咸海面积萎缩,所以D正确。
3~4.3.A 4.D 第3题,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其水源从根本上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融水渗入地下进入坎儿井中的竖井,坎儿井中的暗渠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使大量地下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第4题,暗渠有一定坡度,曲线连接地下竖井可以减缓坡度,降低流速,减轻侵蚀,延长使用期限。
5~6.5.B 6.B 第5题,读图,该水库多年平均水位5—7月呈上升趋势且在7月多年平均水位达最高,说明5—7月进入水库的水量不断增多,反映了此时期河流流量大。因此5—7月该水库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水库下游防洪压力大,水库需控制最高水位、腾出足够的库容来蓄水防洪。第6题,图中水库最高控制水位的海拔均在110米以下,可以判断该地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浙江省西部地形主要是丘陵、平原,海拔较低;青海省东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甘肃省北部为河西走廊,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云南省中部为云贵高原,海拔高、多高原山地。
7~8.7.C 8.B 第7题,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根据图示曲线,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是①③时段,C正确。第8题,根据图示曲线形态,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一直上升;乙到丙时段,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丙到丁时段,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又开始上升,但此时段入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小,出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大。所以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乙,B正确。
9~10.9.D 10.C 第9题,印度河流的补给一般源自降水和积雪融水;3月份,西南季风尚未大规模影响印度,此时,北部山区的积雪融化,融水大量进入河流,可能会引发洪水,据此分析选D。第10题,土壤具有一定的蓄水截洪能力。根据图示可知,6月份之前为旱季,土壤湿度小,土壤蓄水截洪能力较强;9月份之前的6—8月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大,土壤蓄水截洪能力弱,因此6、9月份洪水频次存在差异。6月份与9月份降水、气温、植被覆盖率等的差距均较小。据此分析选C。
11~12.11.C 12.D 第11题,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增加雨水下渗,保障古树生长的地下水充足,C正确;多气孔青砖不能减少土壤蒸发,A错误;梯形砖上宽下窄,地表砖的缝隙小,不易滞留雨水污染物,B错误;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小,D错误。第12题,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正确、A错误;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不能减轻对古树的危害,B错误;北京主要是落叶林,冬季不是古树生长时期,C错误。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太巴列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太巴列湖有湖水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湖水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第(2)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海拔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太巴列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降水补给较多;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位于板块张裂处,断层发育,有地下水补给。第(4)题,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
答案(1)太巴列湖有湖水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湖水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湖湖面海拔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降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水补给。
(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等。
14.解析第(1)题,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动物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
答案(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植物蒸腾旺盛;大量水汽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富含肥料的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44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精品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13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13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2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2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