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诗歌鉴赏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诗歌鉴赏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诗歌鉴赏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诗歌鉴赏第3页
    还剩7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诗歌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诗歌鉴赏,共79页。
    2021年语文中考题精选—诗歌鉴赏
    1. (2021·北京市)阅读?黄鹤楼?,答复以下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 ______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______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 (2021·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以下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______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3. (2021·山西省)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以下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学诗谩有惊人句 ______
    ②其名为鲲 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以下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怒而飞
    心花怒放
    B.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比翼双飞
    C.志怪者也
    志同道合
    D.亦假设是那么已矣
    实事求是
    〔3〕完成以下语句的翻译。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鲲体积巨大, ______ 。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 ______ ? ______ ?
    〔4〕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大鹏形象解读
    相关名句积累
    渔家傲
    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说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反映了她对① ______ 追求和向往。

    ② ______
    北冥有鱼
    大鹏具有③ ______ 、④ ______ 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2021·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______ 〞“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 ______ 的气氛。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 ______ 〕,理由: ______ 。
    5. (2021·江苏省南京市)古诗文阅读。
    甲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唐]李白〕乙
    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节选自?入蜀记?。 [宋]陆游〕丙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③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高启〕【注】①开扃〔jiǒ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
    〔1〕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以下句子的停顿,你指出 ______ 不适宜。
    A.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
    B.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
    C.自新河/入/龙光门
    D.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2〕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3〕“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 ______ 〞和丙诗中“② ______ 〞也能证明。〔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
    〔4〕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
    6. (2021·江苏省苏州市)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董超薛霸
    聂绀弩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1〕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
    〔2〕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
    7. (2021·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中宵①
    杜甫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
    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
    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
    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
    〔2〕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 ______ 。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意思和它相近。
    8. (2021·江苏省扬州市)诗歌阅读。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凤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9. (2021·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 ______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 ______
    乙诗后两句 ______
    10. (2021·浙江省台州市)阅读下面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甲】晚出寻人不遇
    [唐代]白居易
    篮舆①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乙】渔家傲访华雪严不遇
    [元]许有壬
    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乱鸦啼断烟中柳。
    茅屋萧萧连瓮牖。半檐寒旭闲清昼。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青山笑我云回首。
    [注释]①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1〕甲诗和乙词的作者都寻人不遇,但心境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11. (2021·浙江省金华市)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自叹①[宋]文天祥
    长安②不可诣,何故会高亭③?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④。
    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回首西湖晓,雨馀⑤山更青。
    --〔选自?文天祥诗文选译?【注释】①此诗为文天祥去元军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所作。②长安:即长安堰,在今浙江海宁西北。③高亭:高亭山,当时元军军营所在地。④神龟弗自灵:指自已自投罗网,为敌所俘。⑤雨馀:雨后。
    〔二〕访辛弃疾
    [宋]赵溍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 遣人询之那么已及门遂定交。
    稼轩帅淮①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鳌。
    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
    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②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
    --〔选自笔记小说?养疴漫笔?〕【注释】①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②缗:一千文为一缗。
    (1) ?自叹?——诗中借“ ______ 〞和“ ______ 〞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带兵杀敌却身陷囹圄的无奈心境。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以下加点词,只写词义。
    方法借鉴
    文言语句
    字词释义
    语境推断法:“三跃马而三却〞中的“却〞,根据前文“跃〞和后文“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可推断,“却〞是“退却〞的意思。
    稼轩适倚楼望见之
    适:① ______
    成语推断法:“推马仆地〞中的“仆〞,可依据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推测为“倒下〞的意思。
    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
    寡:② ______
    课内迁移法:“稼轩如数与之〞中的“与〞,根据?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的“与〞,可理解为“给〞的意思。
    假十万缗以济贫
    假:③ 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遣人询之那么已及门遂定交
    〔4〕根据相关提示,补全下面表格内容。
    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访辛弃疾?
    印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现辛弃疾政治抱负的两句: ______ , ______ 。
    〔5〕笔记小说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
    〔6〕?自叹?中文天祥之所叹,与?访辛弃疾?中辛稼轩、陈同甫之所谈“意似而情非〞,请对其中的相同之“意〞和不同之“情〞加以分析。
    12. (2021·浙江省宁波市)[甲]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①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 ______ 、 ______ 、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13. (2021·福建省)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单独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门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14. (2021·江西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表达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5. (2021·山东省东营市)阅读。
    山园小梅
    〔宋〕林逋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③共金尊。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舞,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②合:应该。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16. (2021·山东省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问题: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前人评述此诗通篇不着一“忆〞字,却“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请选择其中一联加以分析。
    17. (2021·山东省泰安市)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诗人开篇回忆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说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表达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决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18. (2021·山东省德州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______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______ 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19. (2021·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词,答复以下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到达这种效果的。
    20. (2021·湖北省十堰市)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以下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土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1. (2021·湖北省黄石市)阅读下面这首诗,答复以下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2. (2021·湖北省襄阳市)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联是 ______
    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消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图。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正确——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
    23. (202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以上两首古诗词分别用①“ ______ 〞②“ ______ 〞三个字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以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表达爱国之志但运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前者③ ______ ,后者④ ______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表达“狂〞的。
    24. (2021·湖北省随州市)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甲】
    题大洪山①
    〔唐〕杨逴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乙】
    题大洪山①
    〔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②汉沔③间。
    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
    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④边。【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大。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
    〔1〕想象【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你认为哪首诗意境更美?请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
    〔2〕【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5. (2021·湖南省张家界市)阅读下面古诗,答复小题。
    汉江临泛
    王维[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注释: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指汉江两岸的城镇。③浦:水边。
    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1〕画面提示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住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 ______ , ______ 。
    〔2〕情感指导
    诗人情感: ______ 。
    26. (2021·湖南省邵阳市)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 ______ 诗,?南征?押韵工整,押 ______ 韵。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27. (2021·湖南省长沙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局部〕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① 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② ______
    28. (2021·湖南省怀化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 ______ 〞“ ______ 〞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2〕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29. (2021·湖南省岳阳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注释]①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
    〔1〕诗人对军中将士有什么情感?
    〔2〕“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
    30.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
    31. (2021·海南省)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______ 〞和“ ______ 〞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
    批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是陷入绝境,却突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32. (2021·四川省宜宾市)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黄昏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那么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33. (2021·四川省德阳市)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清楚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别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2〕借助注释,分析“清楚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34. (2021·四川省乐山市)古代诗歌阅读。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比照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2〕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
    35. (2021·四川省达州市)【甲】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①。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注】①[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②[妨]遮蔽。③[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问题: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相同,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36. (2021·四川省眉山市)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褒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忧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7. (2021·四川省广安市)古诗词鉴赏。
    南安军
    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8. (2021·四川省南充市)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以下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慨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C.尾联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2〕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拟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39. (2021·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以下各小题。
    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
    彭懋琪
    百花潭对百花庄,小小朱楼隐绿杨。
    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
    〔1〕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A.避世独居的隐士
    B.辛勤劳作的妇人
    C.娇羞可爱的女子
    40. (2021·四川省自贡市)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注]①唐肃宋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郎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体给,这里指钱来。③饭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______
    ②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那么统领整首诗。 ______
    ③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______
    ④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______
    ⑤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______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1. (2021·四川省泸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明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2. (2021·贵州省安顺市)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菩萨蛮①
    [宋]张元干
    三月晦②,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珠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注释】①选自?全宋词?。②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以下词作表达的情感与本词最接近的一首是 ______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B.?江城子•密州出猎?
    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D.?卜算子•咏梅?
    〔2〕下面是根据本词改编的湖本片段,请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友人:又是一年春去也,又老了一岁喽!〔摇头〕唉……
    词人:老朋友,虽然我们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① ______
    友人:〔悲伤地〕看看,看看,你我的胡子都白啦!
    词人:② ______ 这些不妨事,阻挡不了我们留住春天的精气神嘛。〔快乐地,举杯〕来来来!一起来!别让花儿笑话咱们。
    43. (2021·云南省昆明市)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朱光潜说:“情趣不同那么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4. (2021·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45. (2021·陕西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
    〔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46. (2021·甘肃省兰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答复。
    47. (2021·甘肃省武威市)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问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
    陆游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参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8. (2021·青海省)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濉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颔联用 ______ 和 ______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
    〔2〕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49. (202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阅读下文答复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屡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D.宋代胡仔?假设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50. (2021·黑龙江省绥化市)古诗词曲,精粹赏析。
    ①根据图片和汉字提示填写对应诗句。

    ②以下各句鉴赏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______
    A.?十五参军征?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老兵的回乡见闻。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辛弃疾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全词简洁明快,层次清楚,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相互照应。
    C.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心古?是一首小令,其中“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心古〞是题目。
    D.秋瑾的?满江红?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下片转为抒情,风格高昂激越。
    ③?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天下事〞是指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历历
    【小题2】芳草的茂盛


    【解析】〔1〕此题考查品析词语。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历历:清楚可数。因此填“历历〞;题空二:“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上芳草繁茂;“萋萋“形容芳草的茂盛。
    〔2〕此题考查探究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在日暮时分思念家乡,这句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思乡之情。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远离故国,心中也有无限的家国情思吧!当看到“日暮里〞,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情感的相通,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答案:
    〔1〕①历历②芳草的茂盛。
    〔2〕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2.【答案】【小题1】岑参
    【小题2】B
    【小题3】


    【解析】〔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知识积累作答。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
    〔2〕此题考查理解题目含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个题目包含两局部内容:咏雪和送别。全诗以“咏雪〞起,又在咏雪中暗含离情别绪,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由“歌〞字可知,这首诗是歌行体。
    〔3〕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诗句将雪花比作梨花。
    应选:B。
    答案:
    〔1〕岑参
    〔2〕题目点名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即大雪中送别好友,和诗的体裁:歌行体。
    〔3〕B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令人叫绝。
    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3.【答案】【小题1】màn,kūn
    【小题2】B
    【小题3】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小题4】理想境界的,九万里风鹏正举,硕大无比,力大无穷


    【解析】〔1〕此题考查汉字字音。根据字词积累和语境,①“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谩〞读作“màn〞,②“其名为鲲〞中的“鲲〞读作“kūn〞。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A.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气势盛;
    B.翼:翅膀/翅膀;
    C.志:记载/志趣;
    D.是:这样/正确。
    应选:B。
    〔3〕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弄清重点词的意思,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使句子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句意为:鲲体积巨大,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②重点词:苍苍,湛蓝色。其,表示选择。极,尽头。句意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此题考查对文学形象的把握。?渔家傲?“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阅读?北冥有鱼?,找到对“鹏〞描写的句子体会其形象特征。“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鹏极大的外形特征;“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大鹏飞得极高远,景象雄奇壮观,由此分析,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了鹏高大雄伟的形象。
    答案:
    〔1〕①màn;②kūn
    〔2〕B
    〔3〕①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
    ②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①美好境界〔或“理想世界〞等〕②九万里风鹏正举③硕大无比〔或“志存高远〞等〕④力大无穷〔或“善借长风〞等〕
    译文:
                                                       渔家傲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那么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但凡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局部加以调整。
    留,即保存法。但凡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4.【答案】【小题1】桑柘,清丽宁静
    【小题2】略
    【小题3】锄瓜,根据题目?小园?,可知在园子里的劳作只能是“锄瓜〞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茂盛的青草在风中摇动一片青绿,望去像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种着许多桑枝叶浓密,郁郁葱葱,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小路斜通向远处。由此可知,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桑柘〞“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田园风景清丽宁静的气氛。
    〔2〕此题考查诗歌字词赏析。“卧〞表示躺或趴,“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这两句大意是:躺着阅读陶渊明的诗没有完卷,又乘着细雨去田里锄瓜。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然自得的情态。当时作者五十七岁,正罢官家居。这两句写的是当时的生活情景。“卧读陶诗〞,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
    〔3〕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把握。这首诗写于公元1181年,当时作者五十七岁,正罢官家居。这两句写的是当时的生活情景。前一句写“卧读陶诗〞,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诗。诗歌的题目是?小园?,所以在园子里,天突然下起雨来时,为了不误农时,乘着微雨去只能去锄瓜,而不是“捉虾〞。
    答案:
    〔1〕桑柘  清丽宁静
    〔2〕“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情态。
    〔3〕锄瓜;根据题目?小园?,可知在园子里的劳作只能是“锄瓜〞。
    译文:
    茂盛的青草在风中摇动一片青绿,望去像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种着许多桑柘枝叶浓密,郁郁葱葱,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小路斜通向远处。闲适得躺着,未读完陶渊明的诗,就在小雨中去瓜田除草。
    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这首诗表达了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向往陶渊明的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5.【答案】【小题1】A
    【小题2】真控扼要地也
    【小题3】江山相雄不相让
    【小题4】


    【解析】〔1〕此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
    A.有误,句意:天下世人到东吴避难。正确停顿应是: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A错误;
    BCD.正确。
    应选:A。
    〔2〕此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那么,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重点词有:近,最近。创,建造。诚,确实,真的。句意为:最近又建了两座水亭,就在龙光门左边,确实有壮丽美景。
    〔3〕此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要找出能反映地势险要的句子。乙文中“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意思是所以如果江左有变化,一定先固守石头山,真可谓控扼的重要地方,故可抽选“真控扼要地也“作答;丙文中“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胜景,其中“江山相雄不相让〞可见地形险要。
    〔4〕此题考查对语言特色赏析。解答时,需要根据内容确定语言特点。甲文中李白在突出金陵旧城历史渊源、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时选用大量四字词语,如“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四字词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更典雅,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用语华美宏肆。乙文中“晨起〞“过龙湾〞“在门右〞等短句与长句“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交错使用,使文章语言具有错落美,同时使用白描手法写景,如“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可见文章文字简洁,文笔清隽。丙诗中前三联写景,“大江来从万山中〞使用夸张,将长江奔腾的气势写出“钟山如龙独西上〞,一个“独〞字写出了钟山的特别,“欲破巨浪乘长风〞突出钟山的气势盛,“江山相雄不相让〞写出了长江和钟山正雄的画面,最后一联又想到秦始皇曾在此埋宝,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空〞字写出诗人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有意。
    答案:
    〔1〕A
    〔2〕最近又建了两座水亭,就在龙光门左边,确实有壮丽美景。
    〔3〕①真控扼要地也;②江山相雄不相让。
    〔4〕李白诗使用“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等四字词语,辩丽宏肆,使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陆游文章中有“过龙湾,浪涌如山〞这样的短句,也有“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这样的长句,长短句交错,读起来有种错落美;同时从“凄然如暮秋〞“缭绕如垣墙〞可见陆游的文字简洁,文笔清隽;高启的诗中“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可见其语言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有意。
    译文:
    甲:
    我看那金陵旧城,地理位置称得上天险,犹如龙蟠虎踞,开合自然,六代皇室居于此地,五福都在这里,开展宏伟的方案,建立王业,物产富饶,交通像绣带一样纵横交错,十分便利,天下世人到东吴避难,永嘉年间的南迁也没有这盛大。
    乙:
          早上起来,天气像晚秋一样凄冷。经过龙湾,波浪像山一样翻涌而起,看石头山,不太高却峭立于江中,像围墙一样围绕着,所有的船都从这里下到建康,所以如果江左有变化,一定先固守石头山,真可谓控扼的重要地方。从新河进入龙光门,城上以前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龙光门右边,最近又见了二座水亭,在龙光门左边,景色确实壮观。
    丙: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6.【答案】〔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水浒传?的内容分析即可。“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的意思是“他们用开水烫林冲的脚,野猪林里差点杀了林冲,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旅店、树林到处都是〞。写出了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
    〔2〕此题考查对人物的认识。在理解的根底上分析。“佶京依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的意思是“在宋徽宗赵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童贯的江山里,这样作恶的小吏,是少不了的〞。这两个恶吏在?水浒传?中特别有象征意义,他们押解过梁山第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又押解了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卢俊义,也就是说,无论军官林冲还是员外卢俊义,都是朝廷逼迫当强盗的。而在此历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分析,“佶京俅贯〞是统治者;“超霸二公〞是奴才、帮凶。
    答案:
    〔1〕董超、薛霸受人指使,用相同的方法加害林冲、卢俊义:先在旅店用开水烫伤两人的脚,后在山林动手想结果两人性命。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
    〔2〕统治者;奴才、帮凶。
    译文:
          押解完林冲又押解卢俊义,天下的英雄都受他们管。谁家旅店没有开水,哪里的山林不是野猪林?鲁达慈悲二人都有幸被赦免,燕青出于义愤于是诛杀了二人。在宋徽宗赵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童贯的江山里,这样作恶的小吏,是少不了的!

    【解析】诗歌介绍了董超、薛霸押解过梁山第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又押解了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卢俊义,也就是说,无论军官林冲还是员外卢俊义,都是朝廷逼迫当强盗的。而在此历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7.【答案】【小题1】B
    【小题2】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诗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气氛,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应选:B。
    〔2〕此题考查诗句理解和积累。亲朋:亲朋好友;满天地:到处;兵甲: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书:书信。故尾联意思是: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各地都有,但因为战事,很少能收到亲朋的书。?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月夜忆舍弟?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本诗尾联一样都写出了因战争与家人失去联系的现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
    〔1〕B
    〔2〕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气氛,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屋外狂风急雨,风吹纸响的情景,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气氛,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与凄凉之情。
    〔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可以看出作者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那么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清楚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照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答案:
    〔1〕词人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
    〔2〕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诗人回忆自己的一生经历,是实写;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那么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诗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吼叫;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薄弱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屋外狂风急雨,风吹纸响的情景,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气氛,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与凄凉之情。
    【小题2】


    【解析】?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词作。是作者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小草庵〔茅房〕,屋后是一片竹林、环境十分荒凉冷落。词人即景生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成了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诗歌炼字技巧:
    1.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思考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9.【答案】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乙诗前两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写了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
    甲诗后两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乙诗后两句“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意思是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运用拟人的手法,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或是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面来加以衬托,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答案:
    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甲诗: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乙诗: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或运用拟人的手法,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译文:
    【甲】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乙】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山房春事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第二首诗写梁园的春景,看似怀古,实为感时。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面来加以衬托,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感情沉痛而出语含蓄。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答案】此题考查对古诗的情感分析。古诗情感可从意象、意境、明示和诗句内容来进行分析。甲诗中“相寻不遇亦无妨〞直接点明了寻访不遇也没事,“轻衣稳马槐阴下〞诗人在槐树树荫下让马慢下来,“自要闲行一两坊〞自是要慢行一两坊的路程。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几词可以看出诗人寻访不遇时并未伤心惆怅,依然悠闲自得;乙词中上阕选用“寒林、山谷瘦、波纹皱、乱鸦啼〞这些意象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凄冷,“何处携琴何处酒“两个“何处“写出了诗人找不到饮酒弹琴之处,“惆怅〞一次更是直接点明诗人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寻华雪严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内心惆怅失落。
    答案:
    甲诗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等词可以读出作者晚出乘凉寻友不遇时,依然悠闲自得的心境;乙词从“寒林〞“山骨瘦〞“乱鸦〞等词可以读出作者访友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时惆怅失落的心境。
    译文:
    晚出寻人不遇
    不乘坐篮舆而是要晚上去乘凉,寻访朋友不遇也没事。在槐树树荫下让马慢下来,自是要慢行一两坊的路程。
    渔家傲访华雪严不遇
    山谷中的溪水水位下降,山林透着寒意,山石嶙峋,湘江微风习习,吹皱了水面。在哪里弹琴在哪里饮酒。满心惆怅,久久难以释怀。乌鸦乱鸣声消失在烟雾笼罩的柳林中。
    破窗烂门的茅草屋在风中瑟瑟发声。屋檐积雪白天家中无人。回来的路上盛开的梅花,将香气装满了衣袖。诗没能写完。青山笑我,天上的云回头看我。

    【解析】甲诗中“相寻不遇亦无妨〞直接点明了寻访不遇也没事。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几词可以看出诗人寻访不遇时并未伤心惆怅,依然悠闲自得。
    乙词中上阕选用“寒林、山谷瘦、波纹皱、乱鸦啼〞这些意象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凄冷,“何处携琴何处酒“两个“何处“写出了诗人找不到饮酒弹琴之处。可以看出诗人寻华雪严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内心惆怅失落。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11.【答案】【小题1】倦鸟,神龟,恰好,正好,刚好,少,借
    【小题2】略
    【小题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题4】略
    【小题5】略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判断。意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本诗是在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以后写的,他回想不久前的往事,不免发出深长的感慨。据这首诗的前言说,正月十三日夜晚,作者听说,丞相陈宜中将要在十五.日到长堰去会见元军统帅伯颜,便竭力加以反对,认为这时与元军谈判并无实际意义,阻止了陈宜中的这次行动。但在朝廷上下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受到吴坚等人的煽动,自己竟接受了到敌营谈判的建议,想来真是不可理喻。“自叹〞实际上是“自怨〞,铸成大错、懊悔莫及。诗人以“非无翼“的“倦鸟〞表达还有不少的抗元志士支持自己却自投罗网的悔恨,用有灵性可以托梦给人却被托梦求救的人所杀的“弗自灵〞的“神龟〞表达了想要带兵杀敌却身陷囹圄的无奈心境。
    〔2〕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方法。①要求用“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此时稼轩与陈同甫尚不相识,同甫直接上门门来访,稼轩只能是“正好〞在家,靠在楼上看到他。故解释为“恰好,正好,刚好〞;②要求用“成语推断法“,“沈重寡言〞中的“寡〞,可依据成语‘沉默寡言〞中的“寡〞推测为“少〞的意思;③要求用“课内迁移法〞,“假十万缗以济贫〞中的“假〞,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假〞,可理解为“借〞的意思。
    〔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根底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再依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加上虚词辅助来断句。本句句意是:派人去探问时,同甫已经到了门口,于是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好友。结合“那么〞“遂〞两个句首虚词,可断句为:遣人询之/那么已及门/遂定交。
    〔4〕此题考查根据语境默写诗文名句。由“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可知,稼轩一心合并南北,而这南北,合并也是君王之念,彪炳千秋的伟业,故最能表现辛弃疾政治抱负的两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生前、身后〞易写错。
    〔5〕此题考查笔记小说的特点。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其特点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例如:“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这一情节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性,根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与前文可知,辛弃疾与陈同甫两人见解相合,互为知己,辛弃疾会杀陈同甫灭口可能性很低,小说中设置这一传奇虚构情节,起了增强情节曲折度,写出了陈同甫的粗豪中有机敏的性格,表现了辛弃疾的以国为重态度的作用。
    〔6〕此题考查诗文主题理解及情感分析。“意似而情非〞指主题相似而情感有别。从三人的身份背景及诗文.上看,他们的“意〞是相同的:同为南.宋爱国文人,都有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文天祥的“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是知救国不可为而努力的矛盾,同一时期他还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明以死报国之志。辛弃疾与陈同甫慷慨激昂,共谈南北融合,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壮词中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白了自己的一片热诚之心,具体到诗文中,表达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自叹?中“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表现了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表现了期待脱离梦想矛盾,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由同甫斩马首及“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那么已及门,遂定交〞可知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豪迈,由“稼轩言南北之利害,一满城皆鱼鳌〞可知两人相会时热血沸腾,纵论天下事,富有壮志豪情。
    答案:
    〔1〕倦鸟   神龟
    〔2〕①恰好,正好,刚好②少③借
    〔3〕遣人询之/那么已及门/遂定交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例如:“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这-细节描写夸张成分浓厚,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写出了陈同甫的侠士风度。
    〔6〕三人均为南宋爱国文人,诗文中流露出他们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共同意愿;?自叹?表现了文天祥为敌所俘,“身世飘零〞的悲凉之感及期待回到故都,重振山河的复杂心情;而辛稼轩与陈同甫生性豁达,相与谈天下事,指点江山,富有壮志豪情。
    译文:
    〔一〕既然知道到长安镇谈判不可贸然前往,是什么缘故,使我和敌酋伯颜相会在高亭?我虽然像一只倦鸟,但是并不缺高飞的双翼;为什么像?庄子?寓言中的神龟,预见不了被人杀害的命运?天地都会为此大加慨叹;从今而后,我将像落叶随风,到处飘零。这是个无眠之夜啊,回头看看窗外,西湖上已经破晓,连宵风雨之后,湖边的青山一定更青。
    〔二〕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开始听说辛弃疾名声,去拜访他,快到辛弃疾家门]口时,要过一座小桥,三次提缰策马准备过桥,马三次退却。同甫发怒,拔出剑斩落马头,把马身推倒在地,走进去。辛弃疾正靠在自家楼上,看到他这番举动,大感惊诧,派人去探问时,同甫已经到了门口,于是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好友。
         数十年之后,辛弃疾已成为淮地一带的将帅,而陈同甫还贫困不得志。陈同甫依然直接上门去见辛弃疾,一起谈论天下事。辛弃疾在酒酣耳热之际,开始高谈阔论起南宋和北方外族的军事形势,并说明南宋想收复北地要如何如何来作战,而北方假设想并吞南宋又要如何如何。并且说钱塘一带不适合建为国都,北人只要占领牛头山,就能阻断四方来援的勤王之师;然后再引西湖的水来灌城,马上整个京城的军民百姓都成了鱼鳖。酒后,辛弃疾留宿陈同甫在馆里。陈同甫想起辛弃疾一向慎重寡言,〔酒后说了不少不该说的话,〕一旦酒醒回想起来,一定杀他灭口,于是半夜偷了辛弃疾的骏马逃走。一个多月后,陈同甫写信向辛弃疾借十万缗钱济困,〔并在信中暗示当晚辛弃疾说过的言论〕辛弃疾只好如数给他。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根底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2.【答案】【小题1】月
    【小题2】秋风


    【解析】〔1〕此题考查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长安一片月〞“月光〞都描写了月;“秋风吹不尽〞“趁着风飘荡〞都描写了秋风。
    〔2〕此题考查作者情感。相同点:[甲]诗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意为: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表达了一种戍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乙]诗借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鸣等意象写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全曲通过色、香、声、感,将“秋夜〞与“客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一体,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甲]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乙]诗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寂静。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营造了怀乡的气氛,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答案:
    〔1〕月   秋风(风)
    〔2〕同:都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异:[甲]还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乙]那么还有一种游子客居他乡的羁旅之苦。
    译文:
    [甲]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思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甲]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乙]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随风飘香的清幽静寂又带着温情的一幅画面;营造了秋夜怀乡的气氛,为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在诗人笔下,雁鸣可以唤起离情,敲打愁绪。“叫起〞“敲残〞两个词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内心的极度愁苦。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13.【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ABD.正确;
    C.错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
    应选:C。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
    答案:
    〔1〕C
    〔2〕例如:“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单独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碾作尘土,清香却如故。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到达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14.【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ABD.正确;
    C.有误,“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2〕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把握。“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小松树被掩没在“深草里〞,但是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一个劲地向上冲刺,写出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讽喻,借物写人,通过塑造小松形象,来寄托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
    答案:
    〔1〕C
    〔2〕诗人通过塑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小松,来寄托他对自身命运的惋叹:那些不识小松凌云之材的人不正是现今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吗?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迎风抗雪,泰然自假设。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此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15.【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诗歌形象的理解。本首诗前四句正面描写,后四句侧面衬托。理解梅的形象,关键是抓住前四句。首联赞叹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在众芳凋零的严冬季节,惟有梅花傲然绽放,鲜艳美丽,在小圆中独领风骚,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被作者赋予孤傲高洁的人格魅力。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清幽淡雅。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
    〔2〕此题考查艺术手法的理解。本诗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来被人称道,被认为是咏梅绝唱,因此堪称“绝伦〞。这两句诗,是从“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化用而来。作者只改了两个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原句既写竹,又写桂,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而作者的改动,形成了前一句写梅的姿态,后一句写梅的幽香被意思,主题和意境截然不同。这两句可谓字字有味:“疏影〞写其形——神清骨秀,“横斜〞状其神——遗世独立,“水清浅〞做背景,衬托灵动温润;“暗香〞清幽淡雅,“浮动〞香气悠悠,“月黄昏〞朦胧静谧。因而形神兼备,气质绝伦,堪称千古绝唱。
    答案:
    〔1〕不畏严寒,明媚鲜丽〔或神情骨秀,高洁端庄〕和峻洁清高、孤芳自赏〔或幽独超逸、自甘淡泊〕的形象。
    〔2〕例如一:以梅花自况,诗人咏梅,实际上是他幽独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自我写照。在诗人眼中,梅含波带情,质仪相谐。首联即写梅明媚鲜丽,尾联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精神追求。
    例如二:描写正侧面结合。如颔联用“疏影““暗香〞正面描绘梅花的轻盈、芬芳;颈联用“霜禽““粉蝶〞侧面衬托梅花的孤洁、鲜丽,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迷人。
    例如三:虚实相生,比照衬托。如颈联前句实写“霜禽“之甚,“欲下先偷眼〞;后句想象〔虚写〕“粉蝶〞“如知合断魂〞,把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一实一虚,构成比照,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例如四:视觉、嗅觉融合,颔联上句从视觉角度细致描绘出疏枝清影、水月空明的图画,下句从嗅觉角度刻画出梅香氤氲、沁人心的幽境,二者巧妙结合,融成“绝伦“的写梅千古名句。
    例如五: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如前三联,诗人写眼中之梅,胸中之梅,隐曲地表达对梅的喜爱;尾联那么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合盘托出,使咏梅与抒怀水乳交融。
    例如六:善用修辞。对偶,颔联中“疏影〞和“暗香〞、“横斜〞与“浮动〞、“水清浅〞与“月黄昏〞,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谐美〔或拟人,颈联中“先偷眼〞赋予“霜离〞以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了对梅的喜爱。或夸张,尾联中“合断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或注重字词锤炼,如首联中,“独〞“尽〞二字,言简义丰,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独有的天姿国色,不同凡响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韵。〕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小题2】


    【解析】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6.【答案】此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分析。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寂静。“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剧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土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异,偏要说故土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土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土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以上四句信手挥写,假设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后四句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例如一: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冷落的道路,沉重的戍鼓,凄凉的雁声,见之感物伤怀,闻之思忆兄弟。虽是写景,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例如二:颔联写白露明月夜景。清露生寒,难忘兄弟;故土月明,思乡情切。虽是写景,实乃景中寓情,思乡怀人。
    例如三:颈联写兄弟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在叙写家事中流露出不安、挂念以及无比的沉痛,无一字不是思亲忆乡。
    例如四: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离散,书信难达;战事频仍,生死难料。空忆兄弟,平添家国愁思。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土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解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衬托出战争的气氛。颈联和尾联在此根底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风格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7.【答案】【小题1】A
    【小题2】B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四周星:四周年。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
    BCD.正确。
    应选:A。
    〔2〕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ACD.正确。
    B.有误,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应选:B。
    答案:
    〔1〕A
    〔2〕B
    译文: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假设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忆身世。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开展和深沉的忧愤。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18.【答案】【小题1】项羽
    【小题2】曹操
    【小题3】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乌江亭是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所以,?题乌江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乌江亭?中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意思是: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假设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这两句是作者设想项羽假设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赤壁?后两句的意思是:假设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学生感情的把握能力。?题乌江亭?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设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赤壁?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以小见大。
    答案:
    〔1〕项羽  曹操
    〔2〕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3〕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参考译文】
    ?题乌江亭?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假设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赤壁?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漂浮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设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必须理解诗歌根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19.【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理解“雁〞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雁〞具有点缀秋冬景象,寄托对故土、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根据“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分析,此处的“雁〞与“秋天〞有关,与思乡有关。此写出理由即可。
    〔2〕此题考查诗句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在此根底上赏析即可。
    例如:本句描写的是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都带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答案:
    〔1〕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2〕例如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气氛,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例如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例如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小题2】


    【解析】?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消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20.【答案】【小题1】A
    【小题2】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根底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有误,首联借仙人乘鹤的神话传说为寻常江楼罩上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不是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
    BCD.正确。
    应选:A。
    〔2〕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诗歌的技巧主要有四个方面:描写方面、修辞方面、表现手法、抒情技巧。“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答案:
    〔1〕A
    〔2〕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之景,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土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21.【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有误,自远而近;
    B.正确;
    C.有误,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不是说“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有误,由静景到动景。
    应选:B。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作者情感的能力。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终当,终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比照,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
    〔1〕B
    〔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参考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通篇虽并无一个“望〞字,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的精妙奇绝。这首诗虽然寄托深远,但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诗人赞美泰山之巍峨,表达了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2.【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风格。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选项“笔调消沉〞说法有误。
    应选:D。
    〔2〕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诗歌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柳绿花艳突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然后围绕意思来描绘画面即可。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突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答案:
    〔1〕D
    〔2〕例如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例如二: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富。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突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表达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风格。此诗题材比拟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理解写景抒情的诗歌,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翻译、内容、写景的方法等方面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结合的意境,以此来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答案】【小题1】鬓微霜,不自哀,运用典故,想象〔联想〕
    【小题2】略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理解。第一空,词中“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据此可知填写“鬓微霜〞。第二空,“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说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可是诗人却“不自哀〞,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到达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决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据此可知填写“不自哀〞。第三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这里作者运用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到边疆抗敌。据此可知填写“运用典故〞。第四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人运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据此可知填写“想象〔联想〕〞。
    〔2〕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鉴赏。上片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非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这是心态上的“狂〞。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答案:
    〔1〕例如:①鬓微霜  ②不自哀  ③运用典故  ④想象〔联想〕
    〔2〕例如:上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译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表达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当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风格,充满阳刚之美。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情感谢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参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4.【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首先指出喜欢哪一首诗。然后在理解的根底上写出理由并描绘画面。甲诗歌的大意是: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远看众山曲折蜿蜒,这时大洪山那么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中。乙诗的大意是:平旷的土地上,靠近汉水的地方,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拥来时,看不到下面的边界,楼台好似在中间的天上浮起。开窗时能看到近在窗边的雷霆,避窗时,能够看到假设隐假设现的日月。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据此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2〕此题考查修辞方法。“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边〞的意思是“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根据“更有钟声最堪恨〞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对钟声爱〔恨〕的情感。根据“南风时到八陵边〞分析,南风是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千里之外〕的河南巩义〔八陵〕,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衬托出大洪山之高。
    答案:
    〔1〕例如一:我认为【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那么霸气地嘉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意近即可〕
    例如二:我认为【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假设隐假设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即可〕
    〔2〕例如一: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能够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竭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即可〕
    例如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
    译文:
    【甲】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远看众山曲折蜿蜒,这时大洪山那么霸气地矗立在层峦叠嶂中。
    【乙】平旷的土地上,靠近汉水的地方,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拥来时,看不到下面的边界,楼台好似在中间的天上浮起。开窗时能看到近在窗边的雷霆,避窗时,能够看到假设隐假设现的日月。更有大洪山钟声能够惹起人们怨恨,南风的时候钟声能传到河南境内的八陵边。
    【小题2】


    【解析】【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那么霸气地嘉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假设隐假设现的日月以及寺庙里的大钟,无不彰显出大洪山的高大。
    诗词鉴赏理解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5.【答案】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眼前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写,江汉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假设有假设无,这是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息的气势。诗人纵目远眺,心旷神怡,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追求美好境界〕的情绪,表达了留恋山水〔寄情山水〕的志趣

    【解析】〔1〕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意思是汉水浩淼,好似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飘渺中。其中眼前流往长江的汉水是实写,汉江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假设有假设无,这是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息的气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意思是沿江的城镇,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成心用这种动、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根底上作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意思是: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追求美好境界〕的情绪,表达了留恋山水〔寄情山水〕的志趣。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古诗词语言鉴赏局部所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察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语言艺术和“诗眼〞。
    ②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义,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
    ③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答复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26.【答案】【小题1】五言律诗
    【小题2】in


    【解析】〔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2〕此题考查比照赏析作者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从诗歌中的“国破〞“花溅泪〞“鸟惊心“家书抵万金〞,即可看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为何总是挠头呢,是因为心中有无限的愁绪,对国家战乱的现状,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对自己家人离散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南征?是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孤苦伶仃的悲辛生活。“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据此分析,两首诗都表达出心系国事的情怀,诗人感慨自己年老,因战乱漂泊、孤苦无依。不同点是,?春望?中“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南征?中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
    答案:
    〔1〕五言律诗  in。
    〔2〕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译文:
    春望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南征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那么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民思想的表达,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尾联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知音难寻而始终相信会有知音真的理解自己。这首诗描写轻松欢快、而抒情深刻悲哀,富有艺术感染力。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27.【答案】【小题1】D
    【小题2】潺潺的流水声,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根据题目?过山农家?可以看出作者未“亲自参加〞活动,所以错误。
    应选:D。
    〔2〕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板桥人渡泉声〞句意: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人渡泉声〞,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答案:
    〔1〕D
    〔2〕①潺潺的流水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参考译文: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送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薰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过山农家?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访问山农的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风格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鉴赏理解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8.【答案】【小题1】拟人,奔,喧
    【小题2】B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修辞手法以及动词的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一山放出一山拦〞意思是:一座山刚放过你,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放出〞和“拦〞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桂源铺?将“万山〞赋予人的活力,“奔〞“喧〞两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向读者展现了群领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喧闹不停的一幅画面。根据“赚得〞“不许〞这些人性化词语,可知两首诗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乙诗前两句说“万山阻拦溪水向前奔,溪水在山间不停穿梭喧闹〞,故描绘溪水奋力前行的词语的“奔〞“喧〞。
    〔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的论断错误,应该是:前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描摹。
    应选:B。
    答案:
    〔1〕拟人   奔    喧
    〔2〕B
    【参考译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使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一座山刚放过你,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桂源铺
          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然而,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组诗共有六首,全是写春日山行情景。其中第五首为人们所熟悉。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
    ?桂源铺?是杨万里的作品,写溪水在山中经过万山的阻拦,经过千难万险始终不屈不挠,终于冲出重围,非常符合“诚斋体〞风格,在一个小事物、小细节上表现了高尚的品格情怀。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29.【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诗人的情感的理解。“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这一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2〕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牧马群嘶边草绿〞意思是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上句“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塞北的春天,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答案:
    〔1〕诗人对军中将士饱含赞美之情。
    〔2〕“绿〞字是动词化,变绿的意思。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赞美了西北边地高原之春的油然生意。
    译文:
    驻守在黄河河套一带的边防部队善于戎装打扮,英姿飒爽早晚在黄河曲策马驰骋,打猎操练。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小题2】


    【解析】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拟突出的。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30.【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中重要词语的能力。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着非常丰富。此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莫笑〞的意思是不要笑,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是足够,丰富的意思。“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富的菜着。一“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2〕此题考查拓展延伸和运用诗句的能力。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突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此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泪泪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句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假设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答案:
    〔1〕“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2〕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忧无路可走,柳绿花艳突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小题2】


    【解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表达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风格。此诗题材比拟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31.【答案】【小题1】白日斜,吟鞭东指
    【小题2】比喻,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决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1〕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亲目所见之景。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描写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前两句中西斜的落日和扬鞭向东挥去,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做动作,故答案①为“白日斜〞,答案②为“吟鞭东指〞。
    〔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故答案为比喻。
    ②根据表格对照可知,答案应是诗句的翻译。在翻译时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
    ③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花落般离开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而是想要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表达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的坚决信念和无私的精神。
    答案:
    〔1〕白日斜   吟鞭东指
    〔2〕①比喻
    ②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③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决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局部,前两句为第一局部,后两句为第二局部。在第一局部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局部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
    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此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32.【答案】【小题1】D
    【小题2】A


    【解析】〔1〕此题考查元曲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的意思是: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结合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明确抓住写大雪飞舞的环境渔人单独垂钓。并不是“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应选:D。
    〔2〕此题考查元曲的理解和赏析。
    A.有误,标题中的“江天暮雪〞是小令题目,“寿阳曲〞是曲牌名。
    BCD.正确。
    应选:A。
    答案:
    〔1〕D
    〔2〕A
    译文: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江天暮雪?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那么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吼叫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假设说“雪乱舞〞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那么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33.【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诗句“转忆同看雪后山〞并不是写“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而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离别后的忧伤。
    应选:B。
    〔2〕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句“清楚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的意思是: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作者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的是伤心离别后的感受。肖像可以清晰可见,但自己的伤心却难以画出,诗人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手法,用衬托手法,写自己独对着好友小像以慰相思,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及自己不忍离别的感伤。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答案:
    〔1〕B
    〔2〕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己的伤心难。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
    译文:
        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恋恋不舍,想到一年来与好友屡次分别,不由得泪流满面。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别离。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
        凭借“我〞的殷勤话语,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该词上片想到一年来聚少离多,更增添了此次送别的悲伤。三、四两句遥想别后情景,希望彼此能以相聚时的欢乐战胜别后的孤独寂寞,有情有景,情景相生。过片殷勤叮咛,相约重还的时间。结句写自己独对好友小像以慰相思,从中却看到满面风霜,感受到“一片伤心〞,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深切理解。
    诗词鉴赏理解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34.【答案】【小题1】A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时机,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BCD.正确。
    应选:A。
    〔2〕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句中“醉〞精炼传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假设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答案:
    〔1〕A
    〔2〕例如: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译文: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享负这根钓鱼竿。
    题目点明了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和地点,是在作者入仕之后心中有感,题于草堂的一首诗。前四句诗人回忆了自己的经历,说自己三十了才得到任命,还是一个很小的官,但因为没有旧业可以操持,也只能委屈就任。后四句说明了自己的心迹,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无奈心情。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5.【答案】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拟。可结合具体诗句作分析。甲诗,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假设,缓步而行。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缺乏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迎风冲雨,沉着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异,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可知甲诗的基调昂扬、乐观、洒脱,表达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废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乙诗,“世事一场大梦〞把人世喻为梦境。梦总是空虚的,转瞬即逝的。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慨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人生几度秋凉〞中“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进一步通过时令风物,来表现时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怅。下片写单独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可知乙诗基调消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叹。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独的黯淡灯光等情感意象,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抒发诗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
    答案:
    甲词基调昂扬、乐观。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莫听〞“何妨〞“谁怕〞三个词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特别充分。
    乙词基调消沉、哀惋。通过对秋凉夜中风叶、孤光明月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咏人生之短暂,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慨知音之难觅〕。
    译文:
    定风波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沉着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解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表达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消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赏析方法:
    1、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比照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6.【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尾联抒发的是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迫心情。
    应选:D。
    〔2〕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表达出来。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照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拟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迫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杜杜甫写此诗时,距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杜甫深为忧虑的事。
    答案:
    〔1〕D
    〔2〕①因战争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弟之情;③不能重返故土而老于蜀中的年华逝去之悲;④连战皆捷希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
    译文:
    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快乐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诗歌炼字技巧:
    1.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思考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7.【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歌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意思是: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诗句将“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比照,运用了比照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诗人因国沦丧的沉痛心情。
    〔2〕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的意思是: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诗句运用了“采薇〞这一典故,是说要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爱国情怀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1〕运用了比照的修辞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比照,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意思相近即可〕
    〔2〕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小题2】


    【解析】这首诗前两联表达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比照,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说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38.【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议论〞应为“抒情〞。
    应选:B。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与本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都是表达与朋友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送友人?诗人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说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但两首诗中表达的情绪是不同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表达的是诗人的乐观豁达,?送友人?那么是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
    答案:
    〔1〕B
    〔2〕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不同点: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别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首联写山水之景;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
    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内容,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对友人有依依不舍之意。
    39.【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百花潭对百花庄〞,写百花潭、百花庄,描绘了雅致的居住环境;“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写货郎卖花、女子买花,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
    〔2〕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小小朱楼隐绿杨〞中的“小小朱楼〞符合女子身份,“隔帘呼买夜来香〞中的“隔帘买花〞写出女子娇羞可爱。
    应选:C。
    答案:
    〔1〕通过写“花〞,描绘了雅致的居住环境,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
    〔2〕C。“小小朱楼〞符合女子身份,“隔帘买花〞写出女子娇羞可爱。
    译文:
    百花潭前面对着一座百花庄,百花庄里有一座小小的竹楼隐藏在绿杨荫里。
    楼上的人儿听到门前有卖花的货郎走过,隔着帘子喊来货郎要买花。
    【小题2】


    【解析】诗歌通过描写雅致的居住环境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表现了闺阁少女的娇羞可爱。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0.【答案】【小题1】A,A,B,A,B
    【小题2】略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
    ①“清江一曲抱村流〞意思是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抱,怀抱。此项理解正确,应选A。
    ②“长夏江村事事幽〞意思是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此项理解正确,应选A。
    ③颈联写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此联表达的是作者得以安定后的闲适惬意,并且“生活富足〞,应选B。
    ④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此项理解正确,应选A。
    ⑤此诗主体局部写闲适心境,结尾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篇,并非“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应选B。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第一问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根底上,以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意思是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这两句描写的是江村幽静的景色。结合作者生活得到安定的生活状态可知,表达的是作者闲适愉悦的心情。
    答案:
    〔1〕①A     ②A      ③B      ④A       ⑤B
    〔2〕①颔联写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以燕子和鸥鸟的动作表现江村景色之幽静。
    ②表达了作者生活得到安定后闲适愉悦的心情。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气氛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1.【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词语赏析能力。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根底上,体会它在诗歌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笼〞是笼罩的意思,“远山笼宿雾〞写出远山被雾霭笼罩、萦绕的朦胧之美。“影〞在这里是投影的意思,“高树影朝晖〞写出晨光映照,树叶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的景象。这两个词语均简洁、形象、富有表现力。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诗人从花丛中走过,朝露沾衣,惊飞了黄莺,“似相恼〞将黄莺人格化,显示其可爱特点。“含啭傍人飞〞写其叫声动听。尾联写鸟怨人来,实际表现出作者早晨经过树林的愉悦之情。
    答案:
    〔1〕笼,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假设隐假设现的朦胧之美;影,投影之意,表现了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的明暗交错的立体美。
    〔2〕①写出了黄莺的娇小轻盈、俏皮可爱,叫声婉转动听。
    ②通过写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愉悦闲适之情。
    译文:
    春天的早晨很安静,风轻悄悄的,诗人带着酒意归来。远山被雾霭笼罩,朦朦胧胧;晨光映照,树的影子投射在地面。饮马时惊动了水中的鱼,穿过花丛时露水沾湿了衣服。黄莺好似埋怨有人来而恼怒,围绕着人不断地鸣叫。
    【小题2】


    【解析】本诗写的是诗人早晨归来,经过树林时见到的景色。通过写风、远山、树影、鱼、花、黄莺等,表现了景物静谧而美好的特点,颈联和尾联以动写静,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2.【答案】【小题1】B
    【小题2】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词,通过插花起舞、把酒留春,表达了词人壮志依存,不服老的襟怀。作者投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是抱着“心存自在天,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B.?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C.?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卜算子•咏梅?表达了诗人感慨人生的失意坎坷的悲观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和高洁人格的自许之情。就词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不忘中原遗恨,报效朝廷的豪情来说,B项的词作与本词的情感最接近。
    应选:B。
    〔2〕此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诗句内容的能力。首先读懂整首词的意思,然后结合相关的诗句填写适宜的语句。注意上下文连贯。根据“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珠未妨〞分析,第①空可填写“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根据“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分析,第②空可填写“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答案:
    〔1〕B
    〔2〕①即使年老,我们的精气神也可以像年轻人那样啊。②〔摘花插在头上,翩翩起舞〕
    译文:
    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菩萨蛮?是张元千的一首词,词人没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紧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怀,一气呵成。情调旷达洒脱,可谓别具一格。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3.【答案】此题考查比拟思想感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诗人借助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来表达自己恬淡闲适、归隐田园、远离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诗中“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答案:
    例如:甲诗,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下升腾,假设有假设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诗人好似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乙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译文:
                                                   饮酒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黄昏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望岳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会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盘旋入山,眼角好似要裂开一样。
    定要登上那最顶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解析】?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名句赏析型答题技巧: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44.【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比拟诗歌意象的特点。王维笔下的花草是沿途所见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表现的是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2〕此题考查抒情方法。这首诗歌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初、早、新、渐、浅〞紧扣“早〞字来写。“初〞写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早〞“新〞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抒发作者对西湖美景喜爱之情。“最爱〞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行缺乏〞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答案:
    〔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译文: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小题2】


    【解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45.【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开始写木兰准备出征,“东市买骏马……〞四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这里并不是一处买一样东西,而是到各处去购置马具,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不闻爷娘唤女声〞意思是“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浓浓暗夜,木兰听不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包围着木兰的只有溅溅的水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传达出木兰内心的孤寂与凄凉,突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她女子的身份。
    答案:
    〔1〕这四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相互交错、补充。应该理解为,“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①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参军、奔赴战场的处境;②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或:借木兰对父母的依恋、思念,点出她替父参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
    译文:
          在集市各处购置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小题2】


    【解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概括思想情感。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根底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中选用。
    46.【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瓦雀〞“书案〞特点。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闲坐小窗读?周易?〞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答案:
    〔1〕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2〕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沉着,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修养功夫。
    译文:
    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小题2】


    【解析】?暮春即事?这首诗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案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是动景;后两句写读书人埋头苦读,不觉时光流逝之快,虽也有动词,但以静意为主。所以整首诗动静相生,以静意观动景,以动景达静意,给人一种悠闲喜悦之感。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7.【答案】此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能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参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忆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矢志报国的决心和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残梦?:首句写梦境,回忆铁马冰河的战争经历。次句回到现实,年华老去,报国已无能为力。第三句写景,风雨满山,天色未明。末句抒情,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已白头的愤懑之情。?参军行〔四〕?前两句写景,表现了边境的荒凉与苦寒。第三句叙事,表现战事的惨烈。末句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选择?残梦?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因为这三首诗词感情根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作者矢志报国的决心,也隐含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可以选择?参军行?与上面两组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因为这三者同中有异,可作比拟阅读。?参军行?除了表现一心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外,还描写了边塞恶劣的环境,表现了战事的惨烈,再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姿。
    答案:
    例如1:我选择?残梦?。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根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例如2:我选择?参军行?。因为?参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参军行?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
    译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解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情感谢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参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认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表达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8.【答案】【小题1】风飘絮
    【小题2】雨打萍


    【解析】〔1〕此题考查诗句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暴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假设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大义凌然、无畏牺牲、舍生取义的坚决信念。作者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鼓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答案:
    〔1〕风飘絮  雨打萍
    〔2〕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坚决信念。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假设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和作者情感。
    ACD.正确;
    B.有误,选项中“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表述有误,上阕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华美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成心找出天上的美中缺乏,“何似在人间〞坚决了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应选:B。
    答案:
    B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快乐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忧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消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梦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曲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根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50.【答案】C,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解析】①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根据图片中的景物有:江水、行舟、山等景物,再加上提示“帆〞字,可以判断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此题考查对诗歌常识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山坡羊〞是曲牌名。
    应选:C。
    ③此题考查诗词根底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根据课本注释和理解可知,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答案:
    ①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②C
    ③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相关试卷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汉字知识》: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精练:《汉字知识》,共29页。

    202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精练:默写专题:

    这是一份202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精练:默写专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活动二, 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题精编精练:修改及衔接连贯专题: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题精编精练:修改及衔接连贯专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