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时 间
    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方法指导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课时划分
    四课时
    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
    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课时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课时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法与
    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用厘米量。
    ①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在于: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2、体现两个转变,1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0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量。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
    课时内容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认识米 用米量
    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课时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
    ②课桌高70米。( )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课时内容
    第四课时
    课时内容:认识线段
    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
    课时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一、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
    ①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
    ②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③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④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
    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完成“做一做”
    (3)找线段
    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4)连线段、数线段。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5)量线段长。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体会线段的特征,形成表象。但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缺陷,表现在语言表述不严密、教学设计形式不多、分层次教学显得不够等。
    课时内容
    第五课时
    课时内容:画线段
    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
    课时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
    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直尺。




    一、探索新知
    (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①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
    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②演示,直观感知。
    ③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②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 点。
    ③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画线段
    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语言表达欠简洁,其次是教学设计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再者没想到画线段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先画两个端点,再连线。但发现本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时内容
    第六课时
    课时内容: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教材第7页的例8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
    课时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操作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导语:
    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
    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①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
    ②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
    ③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④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
    (2)使用交流。
    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
    小组讨论,汇报。
    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二、新知拓展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
    四、总结提升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
    五、课外延伸
    教材练习一第9题。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
    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小朋友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平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因此这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真是让人谛笑皆非。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小朋友到生活中找一找,男女老少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来估测,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索,互动授新,随堂练习,巩固新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优化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共10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互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