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7章 滚动专题(二)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展开1.【中考•铜仁】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C.从0 ℃到30 ℃,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D.温度从10 ℃到20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中考·贵港改编】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________℃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时,把60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3)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比为________。
(4)把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________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模拟•榆林】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浓硫酸
4.【中考·黄石改编】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C.烧杯甲溶液的浓度大于烧杯乙溶液的浓度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点拨】t1℃时,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A正确;t1℃时,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小于甲,故乙表示的是硝酸钾,甲表示的是氯化钾,B正确;等量的水中烧杯甲中固体全部溶解,乙中固体没有全部溶解,故甲溶液的浓度大于烧杯乙溶液的浓度,C正确;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t1℃氯化钾的溶解度,所以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部溶解,D错误。
5.已知X是甲、乙、丙三种固体中的一种,图1所示是对X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图2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X应是固体甲B.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3℃时将甲、乙、丙固体各a g分别加入50 g水中,得到两种饱和溶液,则16≤a<20D.分别将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关系是甲<乙
6.【中考•自贡】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2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点拨】(1)分别加入m g甲、乙并恢复到40 ℃,甲物质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2)4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80 g,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5 g,将甲、乙固体各(32+m)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后,甲物质有晶体析出,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则m的取值范围是3<m≤48;(3)4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
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 ℃,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 ℃时,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溶液的质量:甲>乙。
(1)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_(填“<”“>”或“=”)乙。(2)m的取值范围:________<m≤________。(3)40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______(填“<”“>”或“=”)乙;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质量:甲______(填“<”“>”或“=”)乙。
7.【中考•玉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10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 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
【点拨】A.t1℃时,没有指明甲、乙两种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也没有指明甲、乙两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也无法确定,只有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才相等,所以A错误;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它的意义是100 g水最多溶解20 g甲物质,所以12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 g,所以B错误;C.a点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b点的甲溶液是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
液,要想把a点的饱和溶液变成b点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适量溶剂的方法,所以C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有晶体析出,而乙没有晶体析出,所以D错误。【答案】C
8.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都升温10 ℃后,M、N点均向右平移B.加溶质(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点不动,N点上移C.都降温10 ℃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点拨】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时,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就会变得更不饱和,但升温后两溶液中的各个量没有发生变化,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正确;B.由于加溶质并不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加溶质(温度都不变)时,M点不动,N点上移,故B正确;C.降温时,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就会减小,但溶液仍旧是饱和溶液,因此M点会沿曲线向左下移,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则会逐渐变成饱和溶液,直至有晶体析出,因此N点先是向左平移,然后沿曲线向左下移,故降温10 ℃时,N点向左平移,故C正确;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溶剂,M点代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因此M点不动;而N点代表的不饱和溶液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越来越大,直
至溶液达到饱和不再发生变化,因此N点是先向上移到达曲线后不再发生变化,故D错误。【答案】D
9.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点拨】P点处A、B两种物质相交于一点,故其溶解度关系是A=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 ℃,要析出溶质,所以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2)观察图乙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剂、降低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见习题,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背景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见习题,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CO32-,BaC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综合与测试教学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bac,降温结晶,甲=丙>乙,降低温度,丙>乙>甲,硝酸钾,氯化钠,降低温度并加入硒酸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