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 第6章 6.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3670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图片课件ppt
展开(1)Y>X=Z (2)20% (3)Z
1.【中考·成都】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 ∶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中考·乐山改编】某同学利用实验探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所得数据记录如下。
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只有② B.搅拌可以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C.20 ℃时,30 g氯化钠能全部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 g D.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3.【原创题】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由此可知:(1)20 ℃时,50 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________g。(2)20 ℃时,40 g氯化钠溶于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3)20 ℃时,50 g氯化钠投入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4)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中考·云南】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溶液仍然饱和 D.t1 ℃时,将5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点拨】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将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依然是饱和状态,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错误,故C符合题意;
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将5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5.【中考·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2 ℃时,甲、乙两种固体各8 g分别投入25 g水中,充分搅拌。①______(填“甲”或“乙”)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加入溶质________g可使其达到饱和。②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汽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喝了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点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7.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死水中的细菌
8.【中考·嘉兴】20 ℃时,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的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 ∶25
【点拨】A.因为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即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36 g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在64 g水中,因此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A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且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所以在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一定相等,故B选项正确;
C.因为36 g的氯化钠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在64 g水中,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0 g,故C选项错误;D.根据氯化钠在20 ℃下的溶解度为36 g,则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9∶25,故D选项正确。
9.【中考·娄底】表中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30 ℃之间C.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60 ℃时,将11 g KNO3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
【点拨】要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应该在20 ℃~30 ℃之间,故B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故C正确;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即60 ℃时100 g水中溶解110 g硝酸钾恰好饱和,故将11 g硝酸钾溶于10 g水中,溶液恰好饱和,D正确。
10.【中考·河南】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 ℃时,60 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 g D.将t1 ℃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点拨】A.溶解度的数值与温度有关,不指明温度,无法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比较;B.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列出等式,可计算得知:需要加水40 g;D.t1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在升温到t2 ℃时,二者溶质质量分数未发生改变,溶液质量也未发生改变,故溶质质量仍相等。故选B。
11.【中考·咸宁】在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 ℃,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点拨】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在t1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的溶质应该是氯化钾,故B错误;
在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的固体全部溶解,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故C正确;在t2 ℃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且二者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升高到t2 ℃,烧杯②中的固体将全部溶解,故D正确。
1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为101 kPa时,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 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值:SM,20 ℃=0.023 L/LH2O,SN,40 ℃=0.023 L/LH2O。则在101 kPa、30 ℃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M<SN B.SM=SN C.SM>SN D.无法比较
13.【中考·达州节选】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t3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3)t3 ℃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
14.【中考·聊城改编】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t2 ℃降温到t1 ℃,甲溶液和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 ℃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 g D.t2 ℃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点拨】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A正确;B.由t2 ℃降温到t1 ℃,没有指明甲、乙溶液是否饱和,所以降温后甲溶液和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比较,B错误;C.t2 ℃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所以50 g水最多只能溶解25 g甲物质,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75 g,C错误;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优秀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定比赛规则,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没有说明温度,没有说达到饱和,没有单位克,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常温下20℃,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氯化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习题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定温度下,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变化不大,不饱和,b>a>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63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pptx、温度和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