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题(三)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分)
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矿石冶炼成铁
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
C.粮食酿成白酒
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
2.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氧化物:生石灰、铁锈和“干冰”
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C.单质: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3.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0 mL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 mL水搅拌,得到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4.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收集一瓶氧气
B.干燥氧气
C.检验二氧化碳
D.验满二氧化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其水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C.在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由于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变化
D.“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7.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
A.Mg+Sn(NO3)2===Mg(NO3)2+Sn
B.Sn+H2SO4===SnSO4+H2↑
C.Sn+Hg(NO3)2===Sn(NO3)2+Hg
D.Sn+ZnSO4===SnSO4+Zn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等的石灰浆,可防止冻伤树木,并防止害虫生卵
B.纯碱属于碱
C.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9.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2Ca2+——2个钙离子
②O2——2个氧原子
③2H2O——2个水分子
④2H——2个氢元素
⑤eq \(N,\s\up6(0))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11.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2题)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单质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碱类
C.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14.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eq \(――→,\s\up7(稀盐酸))CuCl2eq \(――→,\s\up7(NaOH溶液))Cu(OH)2
B.H2Oeq \(――→,\s\up7(通电))O2eq \(――→,\s\up7(Mg))MgO
C.CaCO3eq \(――→,\s\up7(高温))CaOeq \(――→,\s\up7(H2O))Ca(OH)2eq \(――→,\s\up7(Na2CO3溶液))NaOH溶液
D.MgCl2eq \(――→,\s\up7(NaOH溶液))Mg(OH)2eq \(――→,\s\up7(Na))Mg
15.(双选题)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9分)
16.(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铁离子 。
(3)5个硫酸根离子 。
(4)可防作物倒伏的复合肥料 。
(5)标出硝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6)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单质 。
17.(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
(2)为了预防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提倡幼儿及青少年适当食用富含 元素的食物。
(3)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 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4)某市的档案馆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太阳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5)南宁市采用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相继投入使用。煤、 和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时排放出 、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18.(8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如图所示台灯中,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填“导电”或“导热”)性。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题)
(2)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锌粉含有铜、镁中的一种杂质,取该样品6.5 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0.21 g,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是 。另取一定量该样品放入硫酸铜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盐是 (填化学式)。
19.(12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第19题)
(1)小丽同学发现,取用氢氧化钠溶液后试剂瓶要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3)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 。
(4)依据反应②,下列物质中,能与KOH反应的是 。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钾(KNO3)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 。
20.(7分)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间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第20题)
(2)反应①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Z为CO2,则反应②的现象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与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B: ;
C与D: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1.(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展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第21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G装置盛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细铁丝在H装置中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6)图中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一种)。
22.(9分)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粉。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 。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b. ;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 (填“能”或“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3.(7分)向160 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40 g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9 g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g。
(2)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3)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23题)
答案
一、1.D 2.A 3.B 4.D 5.A 6.B 7.D 8.B
9.C 点拨:2Ca2+表示两个钙离子;O2表示氧气或一个氧分子,或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表示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10.D 11.D
12.D 点拨:酸与碱、酸与盐、碱与盐、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盐与盐等之间发生反应时都可能产生沉淀,故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有碱参加;碳酸盐与酸、金属氧化物与CO发生反应时都有气体生成,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有单质参加;甲烷、酒精的燃烧,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以及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都有水生成,但不是复分解反应;若甲、丁为单质,则乙、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13.D 点拨:活泼的金属、碳酸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但碳酸钠不是碱,属于盐类;只含碳、氢两种元素或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铵盐能与可溶性碱反应产生氨气,故能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14.C
15.A、D 点拨:碳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B错;Na2SO4、H2SO4均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
二、16.(1)2N (2)Fe3+ (3)5SO2-4
(4)KNO3(或KH2PO4等) (5) (NO3)3 (6)O3
17.(1)糖类 (2)钙 (3)涤纶 (4)可再生
(5)石油;SO2
18.(1)导电;4Al+3O2===2Al2O3
(2)Fe2O3+3CO2Fe+3CO2
(3)镁;MgSO4
19.腐蚀性
(1)CO2+2NaOH===Na2CO3+H2O
(2)B (3)OH-
(4)C;2KOH+CuSO4===Cu(OH)2↓+K2SO4
(5)KNO3
20.(1)Fe;NaOH (2)放热;产生白色沉淀
(3)Fe+CuSO4===FeSO4+Cu;
Ca(OH)2+H2SO4===CaSO4+2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点拨:由题知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X是金属铁;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Y可能是氧化钙;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C是硫酸铜;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D为氢氧化钠。结合图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氧化钙可以生成B,B又与氢氧化钠同属于碱,所以B应是氢氧化钙。A物质既能与金属铁反应,又能与金属氧化物(氧化钙)反应,还能与碱反应,可以判断该物质应该是一种酸,它又可以生成硫酸铜,故可以判断A是硫酸。
三、21.(1)分液漏斗 (2)2H2O22H2O+O2↑
(3)b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5)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6)D
22.(1)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或2Al+2NaOH+2H2O===2NaAlO2+3H2↑)
(2)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可能诱发火灾
(3)【猜想与假设】CO2 【实验验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 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总结与反思】A、C
四、23.解:(1)195.1 (2)Na2SO4
(3)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4.9 g
eq \f(160,98)=eq \f(x,4.9 g) x=8 g
所以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160g×100%=5%。
答: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选项
归纳总结
A.认识物质俗名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③氢氧化钠——纯碱
B.注意实验安全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危险实验佩戴防护眼镜
C.合理利用资源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③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D.健康生活方式
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③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eq \f(1,3)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题(三):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题(三):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题(一):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