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日积月累15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日积月累15,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积累,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再多的花草,只是自然的一件饰品,是大地的慷慨赠与,是给人类的一次惊喜.而人类生活中最大的惊喜不是拥抱这自然的赏赐,而是有惊喜也有伤心的如花草般迷乱人眼的生活。
拥抱生活,在所有伤心的时刻和惊喜的时刻。
拥抱生活,就拥有一种现实.理想是花草,生活是土壤,真诚是泉水.只有当你融进生活的时候,你才会感到活着的踏实。
拥抱生活,就拥有真正的人生. 生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过程.乞丐式的依人施舍,只是懒汉庸夫的本领。用生命和青春去"赌"回属于自己的那个灿烂明天,把尘封在心底里的"上帝"扫出心之门去,让生活的影子随着你的舞步翩翩跹跹——这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二、文言积累(文段翻译 词语记忆——厚积方能薄发)
屈原德高,作《楚辞()》,其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 )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译文:
成语文常(圈点批注 强化重点——聚少才能积多)
成语积累
厚积薄发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做好事情
趋之若鹜: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
一辞莫赞:诗文写得好
芸芸众生:众多普通人、生命
重足而立:非常恐惧
作壁上观:站在一旁看不动手帮助
文化常识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襁褓】(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周晬】(zuì,婴儿周岁)。
【孩提】(2-3岁的儿童)。
【龆龀】(tiáchèn,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
【垂髫】(tiá)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幼学】小孩10岁。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四、诗歌鉴赏(阅读理解 浸润熏陶——博览才会精进)
《长相思·其一》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点评】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时评写作(范例借鉴 巩固提高——模仿而后创新)
文明的韧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是历经风霜雨雪的宏伟建筑,是璀璨耀眼的艺术瑰宝,更是我们民族的铮铮傲骨,以及百折不挠的韧性。
正是靠着这份韧性,我们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历史,我们的华夏文明多了份刚韧与坚强,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傲视挫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韧性。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生逢治世,他们会兼善天下,惠济苍生;生逢乱世,他们会修养己身,关怀天下,等待时机的到来。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一种面对挫折时的韧性。范仲淹在遭遇贬谪时仍心系国家,写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佳作;林则徐被发配伊犁时仍关心国防,“遍行三万里”,成为近代“塞防论”的先驱。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中华文明的韧性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傲视挫折的品格。
傲视不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缺点时的韧性。魏征,拥有济世之才,敢在朝堂之上呵斥皇帝的不是。倘若唐太宗不屑一顾,又怎会造就贞观之治?正视缺点并及时改正,这是一种面对不足时的韧性。我们所敬仰的那些勇于对陈旧观念发起挑战的变革家们——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他们都是在向已经落后却深入人心的制度与思想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因变法损害自身利益而阻挠的朝廷大臣,更是如大山般矗立于人们思想中的陈旧观念。他们敢于面对自身缺陷,敢于面对现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勇气,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韧性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傲视不足的品格。
傲视挑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韧性。面对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压迫,将士们拿起武器与他们进行抗战,鲁迅、闻一多等文人更是“以笔为枪”,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屡出令敌人惶恐不安的力作。我们用坚韧的品质面对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结束了近代备受屈辱的历史,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如今,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决心,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这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韧性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傲视挑战的品格。
正是因为这种韧性,我们的文明才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这种韧性,我们的文明才更加灿烂辉煌;也正是因为这种韧性,我们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日积月累20,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积累,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日积月累1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积累,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日积月累29,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材书写,文言积累,成语文常,诗歌鉴赏,时评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