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课后作业题
展开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某植物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4.2001~2010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上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结合景观图判断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植被为吸收水分扎根于深处。
2.D
【解析】当地降水少,全球变暖使当地蒸发加剧会导致水资源趋于减少,因此地下部分的根系会向更深处生长;为减少蒸腾作用,地上部分叶片会变小;由于水分不足,地表植株会变得更矮小。
3.B
【解析】洞庭湖平原多为湿地或农田植被,东南丘陵多为常绿阔叶林,山东丘陵多为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多为农田植被,结合年NPP大小顺序可以判断,常绿阔叶林最大,故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
4.D
【解析】年NPP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故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绿色植物的数量,影响绿色植物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水热状况。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植被的类型短期不会发生变化,土壤肥力不会呈现高低变化,雾霾天数对植被数量影响较小。
二、综合题
5.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1)文字信息中已表明,“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
(2)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
(3)可从因地制宜的角度作答。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复习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