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初一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1)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新初一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1),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阅读与理解,阅读,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新初一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9小题)
1.(2021•宁波模拟)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的故事,本文选自《 》。文中的夸父是一个 的人。
(2)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两个。
2.(2021•南充模拟)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字或词语意思。
①尝:
②信然:
(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
①诸儿竞走取之。( )
②人问之。( )
③取之。( )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2021•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 。“夫子”指的是 。
(2)孔君平由“ ”而联想到小儿姓“ ”,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
4.(2021•巴音郭楞州模拟)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ㅤㅤ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②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①( )端坐不倒
②( )近视之
③( )戏于水
④( )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爱的姿势
B.端坐不倒的母熊
C.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5.(2021•邢台模拟)文言文阅读。
齐人攫①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去。吏捕③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释:①攫(jué):夺,抢。②鬻(yù):出售,卖。③捕:抓捕。
(1)“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中,“徒”是什么意思?
A.白白的
B.只,仅仅
C.空
D.步行
(2)关于字词意思,下面哪一项解释正确?
A.衣冠:名词作动词用,指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B.“吏捕得之”和“子攫人之金何”,两个“之”意思相同。
C.“见人操金”中“操金”和后面的“取金”是一回事。
D.“因攫其金而去”中,“因”可以解释成“因为”。
(3)“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A.你人都在那里,怎么过来抢别人的金子?
B.你自己不敢,却让自己的孩子来抢金子。
C.大家都在这里,你怎敢抢人家的金子呢?
D.大家都在这里,看见你抢人家金子了。
(4)文中的“齐人”是指谁?
A.欲金而攫金者
B.欲金而操金者
C.鬻金而取金者
D.见金而操金者
(5)下面哪个故事的主角的行为和这个齐人相似?
A.井底之蛙
B.掩耳盗铃
C.亡羊补牢
D.郑人买履
(6)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这个齐人不恰当?
A.利欲熏心
B.胆大妄为
C.自欺欺人
D.轻举妄动
6.(2021•宁波模拟)文言文阅读。
吴刚伐桂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①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②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③令伐树。
注释:①异书:稀奇古怪的书。②斫:用刀斧砍。③谪:因犯过失被调职或降级。
(1)传说月亮上有一棵 ,高 。
(2)文中写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的句子是 。
(3)吴刚伐桂是因为
A.学习仙道
B.犯错被罚
C.他善于砍树
7.(2021•盐源县模拟)阅读。
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 。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这个成语的寓意,并翻译出来。
(3)解释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A.园中有树,其 上有蝉。
B.不知螳螂在其 后也。
C.黄雀延 颈,欲 啄螳螂。
8.(2020秋•黄州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鹬①蚌②相争
蚌方出曝③,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甲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释】①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②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曝:晒。④箝:同“钳”,把东西夹住。
(1)选择正确的一项,写序号。
①“两者不肯相舍”中的“舍”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舍不得 B.舍弃 C.施舍 D.宿舍,即住的地方
②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鹬和蚌,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捉走了。
B.鹬和蚌,谁也舍不得离开自己住的地方,于是渔夫就把他们一起捉走
C.鹬和蚌,是好朋友,他们不愿意分开,渔夫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
D.鹬和蚌,不愿意互相施舍,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
(2)读一读文中表示鹬和蚌动作及语言的词句,完成填空。
动作
语言
鹬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
箝其喙
(3)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联系上下文,你能把这个成语补充完整吗?
鹬蚌相争, 。
②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9.(2020秋•高邑县期末)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逄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媪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②其意,还卒③业。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感:被……感动。③卒:完成。
(1)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方:
欲:
(2)请你说说“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
(3)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0.(2019•奇台县)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两小儿辩斗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③孰为汝多知乎
(2)两个小孩分别从哪个角度思考太阳远近的?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3)这则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至少2点)
(4)我还积累了《论语》中的名言: 。
11.(2019•四川模拟)文言文阅读: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 :自以为
② :于是就
③ :没有阻止
④ :于是
⑤ :返回
(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 》,作者是 。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 ”。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 , 。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 , , 。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A.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12.(2018•雨花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救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救对曰:“儿闻见两头趣者必死,向者否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明德①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②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阴德:睡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②治:治理,管理,这里指管理国家
(1)翻译下列加点词。
①归而泣
②向者吾见之
③蛇今安在
④叔散对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杀而埋之。归而泣。
②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③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3)短文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
13.(2018•沈阳模拟)古文阅读。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衣素衣而出
②衣缁衣而反
(3)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4)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请你写出三个含有“狗”的成语。
(5)狗只认衣冠而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14.(2020秋•铁东区期末)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shǎo shào)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tāng shāng) 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éi wèi) 鼓琴者。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在横线上。
(2)下面句子的读节奏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请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只要提到“ ”这个成语就会使人联想到他们。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得之。
15.(2020春•老城区期末)课外阅读。
买椟①还珠
ㅤㅤ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②,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③,辑④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⑤珠也。
注:①椟(dú):木匣。②桂:肉桂。椒:花椒。③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④辑:连缀。⑤鬻(yù):卖。
(1)《买椟还珠》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这学期我学过的 与它体裁相同。
(2)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3)文中的郑人错在哪里?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来说一说吧。
16.(2019秋•洮北区期末)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课文中的加点字词。
下流: 恒:
(2)“此三者缺一不可”中的“此三者”指 、 、 。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 , 。(引用原文回答)
(3)下列对“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识之人知道学无止境,不会自满
B.河伯、井蛙都是有识之人
C有识之人能正确评价自己
D.有识之人总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4)由“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
17.(2019春•黄骅市期末)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猴死,见冥王①,求转人身。王曰:“既②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③拔一根,猴不胜④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注释:①冥王:阎王。②既:既然。③方:才。④胜:能忍受。
(1)“既欲做人”中的“欲”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即唤夜叉拔之”中的“之”是指: 。
A.人身 B.猴子 C.猴毛
(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说说“猴不胜痛叫”的意思是:
(4)这则笑话挖苦的是
A.怕痛,不坚强的人
B.非常吝啬的人
C.私心太重,想法太多的人
(5)请从文中选一个四字词语做短文的题目,并写在上面的横线上。
(6)这则笑话给你的启示是:
三.古诗词赏析(共13小题)
18.(2021•大足区模拟)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9.(2021•成都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 “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
(3)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4) 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020•潼南区)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 ;“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 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2020•石阡县)阅读。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我是从 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22.(2020•海安市)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 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
[元]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联系古诗内容,填写生存的环境。
《竹石》中的竹子生长在 ,(墨梅》中的梅花生长在 。
(2)对比阅读古诗,填写自己的想法。
①根据古诗内容,赞美诗中的事物。
的竹子 的梅花
②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 。
(3)理解诗句意思。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3.(2019•雨花区)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远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的景色。
B.诗人起笔先从云写起,“黑云翻墨”,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奔腾、翻滚、迅速地四散开来。
C.诗歌讲究用字,“跳”字、“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D.最后一句诗人想象一场疾风骤雨转眼就收场了,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西湖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24.(2019•长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大李杜”指的是 和 “小李杜”指的是 和 。
(2)诗人杜甫见证了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这一时期,历经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 。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
25.(2019•雨花区)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①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 ,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 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 ,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 ,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 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 ;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 ,孟浩然的去向是 ;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26.(2019•桐梓县模拟)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古诗文中的词。
①使: ②浥:
(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诗中的安西是指西安都护府。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出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属于送别经典诗句,被广为传诵。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点明了时间是 的早晨,地点是 的客店,环境气氛是蒙蒙的 和翠绿的 。
27.(2018•海淀区模拟)古诗鉴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是 朝的爱国诗人,《过零丁洋》的体裁是 诗。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千古名句,你能从中品读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3)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28.(2020•太谷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春夜喜雨》题目中的题眼是 。(一个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因而喜爱春雨。
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
D.“花重”中“重”读“chóng”。
(3)在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下画横线。
(4)朗读这首诗适宜用 语气朗读。
A.激昂 B.高亢 C.赞美 D.陶醉
29.(2021•成都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吟”,吟诵,是 。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 。击: 。
(3)为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样的思想感情?
30.(2020•长沙)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细品诗歌,判断对错。
①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②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③“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④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年新初一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9小题)
1.(2021•宁波模拟)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夸父追日 的故事,本文选自《 山海经 》。文中的夸父是一个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的人。
(2)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两个。 《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出处。这篇文章讲的是夸父逐日的故事,选自《山海经》。文中的夸父是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人;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积累,结合平时的阅读再写出两个神话故事即可。如:《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故答案为:
(1)夸父追日 山海经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2)《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点评】文言文阅读是高年级常见题型,要多读多练,总结答题技巧,做到厚积薄发。
2.(2021•南充模拟)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字或词语意思。
①尝: 曾经。
②信然: 的确如此。
(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
①诸儿竞走取之。( 李子 )
②人问之。( 王戎 )
③取之。( 李子 )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看见路边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跑去摘,只有王戎不动。
(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李子树生长在路边无人管理,如果是甜李子早被摘光了,如今满树累累的果实,所以是苦李子。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意思来理。①尝与诸小儿游: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尝:曾经。②取之,信然:摘来一尝,的确如此。信然:的确如此。
(2)考查了理解文中“之”字的理解。“诸儿竞走取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之”指的是“李子”。“人问之”的意思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之”指的是“王戎”。“取之”的意思是(有人)摘来一尝。之:指的是“李子”。
(3)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结合译文可知答案。
(4)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意思,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曾经。
②的确如此。
(2)①李子;
②王戎;
③李子。
(3)看见路边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跑去摘,只有王戎不动。
(4)因为李子树生长在路边无人管理,如果是甜李子早被摘光了,如今满树累累的果实,所以是苦李子。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3.(2021•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 杨氏子 。“夫子”指的是 孔君平 。
(2)孔君平由“ 杨梅 ”而联想到小儿姓“ 杨 ”,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3)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语言 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杨氏之子说的话来分析)
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机敏、懂礼貌的孩子。他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婉转地否定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敏和有礼貌。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解答】(1)考查了提炼信息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可知“其”指杨氏子,“夫子”指孔君平。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姓“杨”,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3)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手法,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及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课内学习及注释理解字词。通过阅读可和,当“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杨氏子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进行了反驳,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所以杨氏之子没有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没有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知虽然否定了孔君平的话,但是又不失礼貌。故A正确。
(5)考查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杨氏之子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婉转地否定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敏和有礼貌。
故答案为:
(1)杨氏子 孔君平;
(2)杨梅 杨;
(3)语言;
(4)A;
(5)杨氏之子是一个机敏、懂礼貌的孩子。他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婉转地否定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敏和有礼貌。
【点评】文言文的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古今异义及语言习惯的不同。
4.(2021•巴音郭楞州模拟)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ㅤㅤ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击一只母熊。
②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石头下面的溪水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①( 母熊 )端坐不倒
②( 猎人 )近视之
③( 小熊三 )戏于水
④( 母熊 )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母爱的姿势
B.端坐不倒的母熊
C.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母熊眼神绝望地望着猎人,心想:怎么办?石头下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倒下,不能让石头掉下去!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
有个猎人进山打猎,见有只黑熊坐在山腰的巨石旁边,便开枪打中了它。猎人恐黑熊未死,不敢贸然前进,又向黑熊多开了两枪。他料定黑熊必死。但熊仍然端坐在那里,没有倒下。再接着写“他疑惑地走近一看,这是一只母熊,正用身体挡住欲倒的巨石。再向山下望去,溪水中有三只幼熊正在嬉戏。猎人明白了,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是怕巨石倒下砸伤自己的孩子啊!猎人很感动,于是终身不在打猎。
【解答】(1)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子意思是: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击一只母熊。②句子意思是:石头下面的溪水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括号里省略的人物。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A、B、D正确。C.有误,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巨石。故选C。
(4)考查对选文题目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本文主要写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故C不恰当。
(5)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展开想象,合理即可,例:母熊眼神绝望地望着猎人,心想:怎么办?石头下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倒下,不能让石头掉下去!
故答案为:
(1)①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击一只母熊。
②石头下面的溪水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2)①母熊 ②猎人 ③小熊三 ④母熊;
(3)C;
(4)C;
(5)母熊眼神绝望地望着猎人,心想:怎么办?石头下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倒下,不能让石头掉下去!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5.(2021•邢台模拟)文言文阅读。
齐人攫①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其金而去。吏捕③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
注释:①攫(jué):夺,抢。②鬻(yù):出售,卖。③捕:抓捕。
(1)“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中,“徒”是什么意思?
A.白白的
B.只,仅仅
C.空
D.步行
(2)关于字词意思,下面哪一项解释正确? A
A.衣冠:名词作动词用,指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B.“吏捕得之”和“子攫人之金何”,两个“之”意思相同。
C.“见人操金”中“操金”和后面的“取金”是一回事。
D.“因攫其金而去”中,“因”可以解释成“因为”。
(3)“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
A.你人都在那里,怎么过来抢别人的金子?
B.你自己不敢,却让自己的孩子来抢金子。
C.大家都在这里,你怎敢抢人家的金子呢?
D.大家都在这里,看见你抢人家金子了。
(4)文中的“齐人”是指谁? A
A.欲金而攫金者
B.欲金而操金者
C.鬻金而取金者
D.见金而操金者
(5)下面哪个故事的主角的行为和这个齐人相似?
A.井底之蛙
B.掩耳盗铃
C.亡羊补牢
D.郑人买履
(6)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这个齐人不恰当? D
A.利欲熏心
B.胆大妄为
C.自欺欺人
D.轻举妄动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上去。他去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抢了店主的金子离开。衙役把他逮住了,审问他:“人都在那里,你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解答】(1)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即可。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耳: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徒:只,仅仅。故选B。
(2)考查了文言词句的解释。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即可。A正确。“吏捕得之”和“子攫人之金何”,两个“之”意思不相同。前一个“之”意思是“他”。第二个“之”是助词“的”。“见人操金”中“操金”意思是“拿着金子”。“取金”是指“抢金子”。“因攫其金而去”中“因”是“于是,就”的意思。故选A。
(3)考查了翻译句子,结合译文作答即可。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从“昔齐人有欲金者”和“因攫其金而去”可知这个人是“欲金而攫金者”。
(5)考查了对文中人物的了解和成语的积累。文中“齐人”攫金的行为属于“盗”,他只看见金子而看不见人,和“掩耳盗铃”的主人公类似。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成语的理解。“齐人攫金”中的齐人一心想着得到更多的金子,不顾在场有很多人,犯法偷金。他因为一时鬼迷心窍、利欲熏心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而“轻举妄动”是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不符合齐人形象。故选D。
故答案为:
(1)B;
(2)A;
(3)C;
(4)A;
(5)B;
(6)D。
【点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6.(2021•宁波模拟)文言文阅读。
吴刚伐桂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①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②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③令伐树。
注释:①异书:稀奇古怪的书。②斫:用刀斧砍。③谪:因犯过失被调职或降级。
(1)传说月亮上有一棵 桂花树 ,高 五百丈 。
(2)文中写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的句子是 树创遂合 。
(3)吴刚伐桂是因为
A.学习仙道
B.犯错被罚
C.他善于砍树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过去传说月亮里有桂树,有蟾蜍。因而(一些)记载异事的书籍里说:月中的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个人,常用斧砍树,树的伤口随砍随合。砍树的人姓吴名刚,是西河人。因为学仙犯了过错,被罚砍树。
【解答】(1)考查了理解句子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旧言月中有桂”和“月桂高五百丈”可知答案。
(2)考查了提炼信息和翻译句子的能力。“树创遂合”翻译:树的伤口随砍随合。
(3)考查了提炼信息和理解句子的能力。从“谪令伐树”这句话可知吴刚伐桂是因为犯错被罚。
故答案为:
(1)桂花树 五百丈;
(2)树创遂合;
(3)B。
【点评】文言文阅读是高年级常见题型,要多读多练,总结答题技巧,做到厚积薄发。
7.(2021•盐源县模拟)阅读。
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这个成语的寓意,并翻译出来。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这三种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3)解释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A.园中有树,其 它,代词,指树 上有蝉。
B.不知螳螂在其 它,代词,指蝉 后也。
C.黄雀延 伸长 颈,欲 想要 啄螳螂。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及成语的理解。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考查了对成语寓意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可知,这句话揭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句意:这三种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3)考查了解释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结合句意理解,A.其:它,代词,指树。 B.其:它,代词,指蝉。C.延:伸长。欲:想要。
故答案为: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这三种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3)A.它,代词,指树;
B.它,代词,指蝉;
C.伸长 想要。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8.(2020秋•黄州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鹬①蚌②相争
蚌方出曝③,而鹬(yù)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甲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释】①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②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曝:晒。④箝:同“钳”,把东西夹住。
(1)选择正确的一项,写序号。
①“两者不肯相舍”中的“舍”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舍不得
B.舍弃
C.施舍
D.宿舍,即住的地方
②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
A.鹬和蚌,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捉走了。
B.鹬和蚌,谁也舍不得离开自己住的地方,于是渔夫就把他们一起捉走
C.鹬和蚌,是好朋友,他们不愿意分开,渔夫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
D.鹬和蚌,不愿意互相施舍,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
(2)读一读文中表示鹬和蚌动作及语言的词句,完成填空。
动作
语言
鹬
啄其肉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
箝其喙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3)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联系上下文,你能把这个成语补充完整吗?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
②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到事情如果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拿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拿不出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解答】(1)①考查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结合原句翻译可知“舍”的意思是“舍弃”。②考查翻译句子,结合译文可知应选A。
(2)考查了提炼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可找到答案。“鹬”的动作是“啄其肉”。“蚌”的语言是“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3)①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联系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可知成语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②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原文来看,蚌和鹬双方相持不下,而使渔夫从中得利。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遇到事情如果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故答案为:
(1)①B;②A。
(2)啄其肉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3)①渔翁得利;
②A。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9.(2020秋•高邑县期末)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逄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媪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②其意,还卒③业。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感:被……感动。③卒:完成。
(1)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方: 正在。
欲: 想要。
(2)请你说说“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3)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说“铁棒磨成针,可能么?”老妇人说:“只要下苦功夫。”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方”的意思是正在。“欲”的意思是想要。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的意思是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故答案为:
(1)正在 想要;
(2)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3)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点评】文言文阅读是高年级常见题型,要多读多练,总结答题技巧,做到厚积薄发。
二.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0.(2019•奇台县)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两小儿辩斗 争辩,辩论。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③孰为汝多知乎 谁。
(2)两个小孩分别从哪个角度思考太阳远近的?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一个从形状大小的角度,一个从温度的角度;孔子不能决也。
(3)这则故事给你哪些启示?(至少2点)
1、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和研究的习惯。
2、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4)我还积累了《论语》中的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中的字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车盖”盘盂“可知,是从形状大小的角度来思考的。
结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中的“近者热而远者凉”可知,是从温度的角度思考的。
结合“孔子不能决也。”可知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不能判断,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
(3)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结合文中的两上小孩辩论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善于观察和研究。从“孔子不能决也”可知,孔子也有不明白的问题,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4)考查了对名言警句的积累,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
故答案为:
(1)①争辩,争论;②距离;③谁。
(2)一个从形状大小的角度,一个从温度的角度;孔子不能决也。
(3)1、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和研究的习惯。
2、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11.(2019•四川模拟)文言文阅读: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 自谓 :自以为
② 遂 :于是就
③ 弗止 :没有阻止
④ 乃 :于是
⑤ 反 :返回
(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 薛谭学讴 》,作者是 列御寇 。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 自谓尽之 ”。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 薛谭乃谢求反 , 终身不敢言归 。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 抚节悲歌 , 声振林木 , 响遏行云 。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A.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生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解答】(1)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要根据原句来解释。
①自谓:自以为;
②遂:于是就;
③弗止:没有阻止;
④乃:于是;
⑤反:返回;
(2)考查了文章题目,作者。题目为《薛谭学讴》,选自《列子》,作者列御寇。
(3)考查了对原文的理解。根据短文内容,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的原因是“自以为把老师的技能学尽了”即:自谓尽之。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生也不敢再说要回去。即: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③文中哪些“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
(4)考查了从文中明白的道理,从《薛谭学讴》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故答案为:
(1)自谓 遂 弗止 乃 反;
(2)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3)①自谓尽之;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4)B。
【点评】文言文阅读是高年级常见题型,要多读多练,总结答题技巧,做到厚积薄发。
12.(2018•雨花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救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救对曰:“儿闻见两头趣者必死,向者否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明德①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②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阴德:睡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②治:治理,管理,这里指管理国家
(1)翻译下列加点词。
①归而泣 回家。
②向者吾见之 刚才。
③蛇今安在 哪里。
④叔散对曰 回答。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杀而埋之。归而泣。
杀了蛇并埋了它。他一边哭一边回家。
②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我刚刚就见到了两头蛇,恐怕要离开母亲您死去了
③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还没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3)短文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
运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刻画了幼年孙叔敖天真、活泼、孝顺、极富爱心的形象。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篇文言文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一》。
译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就把它杀死后埋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回家。心里担忧,吃不下饭。他的母亲问他哭泣的原因,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死,我刚刚就见到了两头蛇,恐怕要离开母亲您死去了。”他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又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埋起来了。”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解答】(1)(2)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2)考查了对描写方法及人物形象的辨析。动作描写如:杀而埋之。语言描写如:“儿闻见两头趣者必死,向者否见之,恐去母而死也。”神态描写如:忧而不食。
通过阅读可知,孙叔敖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死。他见了两头蛇后,将蛇杀死并埋起来,以免再让别人看到。同时他因担心死去而离开母亲大哭。本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了幼年孙叔敖天真、活泼、孝顺、极富爱心的形象。
故答案为:
(1)①回家。②刚才。③哪里。④回答。
(2)①杀了蛇并埋了它。他一边哭一边回家。
②我刚刚就见到了两头蛇,恐怕要离开母亲您死去了
③还没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3)运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刻画了幼年孙叔敖天真、活泼、孝顺、极富爱心的形象。
【点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古今异义及语言习惯的不同。
13.(2018•沈阳模拟)古文阅读。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衣素衣而出 动词,穿。
②衣缁衣而反 同“返”,回来。
(3)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译文: 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4)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请你写出三个含有“狗”的成语。
鸡鸣狗盗、鸡零狗碎、蝇营狗苟。
(5)狗只认衣冠而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文为《列子》里的一篇寓言,这则寓言说明,一旦遇到事情,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误,不要马上怪罪于人。否则便要像杨布那样,自己衣服换了而怪狗来咬他,那就太不客观了。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字义的理解。
A.“杨朱之弟曰布”意思是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之”助词“的”。
B.“迎而吠之”就迎上前冲他叫。“之”代词他。
C.“莲,花之君子者也”出自《爱莲说》意思是莲花,是花中的君子。“之”助词“的”。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出自《曹刿论战》,意思是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之”助词“的”。
结合语境应选:B。
(2)考查了文言文的字义。①“衣素衣而出”意思是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衣”动词,穿。
②“衣缁衣而返”意思是穿着黑衣服回来。“反”同“返”,回来。
(3)考查了句子翻译。“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意思是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4)考查了含有“狗”字的成语的理解。鸡鸣狗盗、鸡零狗碎、蝇营狗苟。
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
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5)考查了寓言的寓意。这则寓言写了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遇到了大雨,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在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时是白色的而回来就变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而感到奇怪呢?“告诉我们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故答案为:
(1)B;
(2)①动词,穿;
②同“返”,回来。
(3)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4)鸡鸣狗盗 鸡零狗碎 蝇营狗苟
(5)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点评】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
14.(2020秋•铁东区期末)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shǎo shào) shǎo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tāng shāng) shāng 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éi wèi) wèi 鼓琴者。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在横线上。
(2)下面句子的读节奏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请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只要提到“ 高山流水 ”这个成语就会使人联想到他们。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知音 ”,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得之。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于是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解答】(1)考查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结合语境理解,少:[shǎo]数量小的,与“多”相对。[shào]年纪轻或年轻人。根据语义应选“shǎo”。汤:[tāng]热水。[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根据语义应选“shāng”。为:[wéi]做,行,做事。[wèi]替,给。根据语义应选“wèi”。
(2)考查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根据句意理解,A.正确。B.有误,句意:你弹得真好呀。应划为:善哉乎/鼓琴。C.有误,句意: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应划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只要提到“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就会使人联想到他们。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故答案为:
(1)shǎo shāng wèi;
(2)A;
(3)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高山流水 知音。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5.(2020春•老城区期末)课外阅读。
买椟①还珠
ㅤㅤ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②,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③,辑④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⑤珠也。
注:①椟(dú):木匣。②桂:肉桂。椒:花椒。③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④辑:连缀。⑤鬻(yù):卖。
(1)《买椟还珠》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这学期我学过的 《自相矛盾》 与它体裁相同。
(2)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文中的郑人错在哪里?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来说一说吧。
郑人把目光放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舍弃了真正珍贵的珠宝。他错在被外表迷惑,没有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从而去舍不当,舍本逐末。举例说明:平时买书时,我常常被它们精美的封面所吸引而忘记了看一下书的内容好坏,有时候买回去才发现书本身没有太大的阅读价值。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
【解答】(1)考查了文章体裁,本文是一篇寓言,这学期还学过的一篇寓言是《自相矛盾》。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是想吸引人来买珠宝,结果却是一个郑国人买回去了匣子把珠宝还给他了,原文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译文指出郑人的错误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即可。
故答案为:
(1)《自相矛盾》;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郑人把目光放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舍弃了真正珍贵的珠宝。他错在被外表迷惑,没有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从而去舍不当,舍本逐末。平时买书时,我常常被它们精美的封面所吸引而忘记了看一下书的内容好坏,有时候买回去才发现书本身没有太大的阅读价值。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6.(2019秋•洮北区期末)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课文中的加点字词。
下流: 地位微贱。 恒: 恒心。
(2)“此三者缺一不可”中的“此三者”指 有志 、 有识 、 有恒 。三者缺一不可的原因是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引用原文回答)
(3)下列对“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识之人知道学无止境,不会自满
B.河伯、井蛙都是有识之人
C有识之人能正确评价自己
D.有识之人总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4)由“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
坚持就是胜利。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地位微贱;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解答】(1)考查了对短文中加点字的理解。结合句意理解,“第三要有恒”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三要有恒心。“恒”指恒心。“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意思是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地位微贱。“下流”是地位微贱的意思。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句意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A、C、D正确。B.有误,河伯、井蛙都是无识之人。
(4)考查了思维拓展。由“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可知,有恒者强调的就是坚持,所以可以想到的名言警句,如“坚持就是胜利”。
故答案为:
(1)地位微贱。 恒心。
(2)有志 有识 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3)B;
(4)坚持就是胜利。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7.(2019春•黄骅市期末)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①,求转人身。王曰:“既②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③拔一根,猴不胜④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注释:①冥王:阎王。②既:既然。③方:才。④胜:能忍受。
(1)“既欲做人”中的“欲”在文中的意思是 想要 。
(2)“即唤夜叉拔之”中的“之”是指: C 。
A.人身
B.猴子
C.猴毛
(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说说“猴不胜痛叫”的意思是: 猴子不能忍受疼痛,嗷嗷直叫。
(4)这则笑话挖苦的是 。
A.怕痛,不坚强的人
B.非常吝啬的人
C.私心太重,想法太多的人
(5)请从文中选一个四字词语做短文的题目,并写在上面的横线上。
(6)这则笑话给你的启示是: 做人不宜吝啬,有舍才有得。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解答】(1)考查了对文中重点字词意思的理解。“既欲做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想做人。“欲”是想要的意思。
(2)考查了对文中重点字词意思的理解。“即唤夜叉拔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之”指猴毛。故选C。
(3)考查了对文中句子意思的理解。“猴不胜痛叫”这句话中“不胜”的意思是不能忍受。这句话的意思是猴子不能忍受疼痛,嗷嗷直叫。
(4)考查了对短文的思想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篇短文通过写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命令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的故事,挖苦了那些非常吝啬的人。故选B。
(5)考查了给短文加题目的能力。这篇短文通过写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命令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的故事,挖苦了那些非常吝啬的人。用短文中的四字词语做短文的题目就是“一毛不拔”。
(6)考查了学习短文后得到的启示。这篇短文通过写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命令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的故事,挖苦了那些非常吝啬的人。学习这篇短文后我得到的启示是:做人不宜吝啬,有舍才有得。
故答案为:
(1)想要;
(2)C;
(3)猴子不能忍受疼痛,嗷嗷直叫;
(4)B;
(5)一毛不拔;
(6)做人不宜吝啬,有舍才有得。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三.古诗词赏析(共13小题)
18.(2021•大足区模拟)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zhēng 。
敲成玉磬 qìng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钲。敲得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敲摔碎了。
【解答】(1)考查了对字音的辨析。结合对汉字读音的学习完成。
(2)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辨析。“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璨碎地声”中,将“儿童敲冰的声音”比作“美玉摔碎”发出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故选B。
(3)考查了对诗歌大意的理解,结合注释及对诗歌的理解完成。
故答案为:
(1)zhēng qìng;
(2)B;
(3)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钲。敲得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敲摔碎了。
【点评】我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会背、会默写、能理解诗的大意及所表达的主题。
19.(2021•成都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二月春风似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 写出了春天的柳丝绵长柔软,非常美丽的特点。
(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把“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表现了春风像一位能工巧匠将柳树叶修剪得无比美丽。
(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对柳树美丽姿态的赞美,对春天的热爱。
【考点】写景咏物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解答】(1)考查了对诗句的翻译。结合译文作答即可。
(2)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春天的柳丝绵长柔软,非常美丽的特点。
(3)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辨析。阅读诗句可知,“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把“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表现了春风像一位能工巧匠将柳树叶修剪得无比美丽。
(4)考查了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柳树的描写,抒发了对柳树美丽姿态的赞美,对春天的热爱。
故答案为:
(1)①碧玉妆成一树高。②二月春风似剪刀。
(2)写出了春天的柳丝绵长柔软,非常美丽的特点。
(3)把“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表现了春风像一位能工巧匠将柳树叶修剪得无比美丽。
(4)抒发了对柳树美丽姿态的赞美,对春天的热爱。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20.(2020•潼南区)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标题中交代了写诗的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即可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中描写了云、雨、风、湖水这些景物。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 急而大 ;“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 持续时间短 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 大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酒,醉后写下这首诗。标题中交代了写诗的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即可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中描写了云、雨、风、湖水这些景物。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的意思是远离杭州许久了,这次回来又能够如醉如痴地观赏西湖的雨景,不见这雨珠跳落湖面的景象。结合本首诗歌可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故答案为:
(1)标题中交代了写诗的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即可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2)这首诗中描写了云、雨、风、湖水这些景物。
(3)急而大√持续时间短√大√;
(4)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21.(2020•石阡县)阅读。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zhāo 。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春季 ,我是从 桃红、柳绿 黄莺 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然的田园生活。
【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朝”读“cháo”的意思是向着,对着。读“zhāo”的意思是早晨。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的“朝”的读音是“zhāo”。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歌描写的季节是春季。从“桃红”“柳绿”“黄莺”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3)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的意思是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然的田园生活。
故答案为:
(1)zhāo;
(2)春季 桃红 柳绿 黄莺;
(3)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然的田园生活。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22.(2020•海安市)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 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
[元]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联系古诗内容,填写生存的环境。
《竹石》中的竹子生长在 青山的破岩之中 ,(墨梅》中的梅花生长在 洗砚池头 。
(2)对比阅读古诗,填写自己的想法。
①根据古诗内容,赞美诗中的事物。
坚韧不拔 的竹子 坚贞自守 的梅花
②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
(3)理解诗句意思。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强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
【考点】咏志诗;借物喻人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两首托物言志诗分别写了竹子和墨梅生长的不同环境,表达了竹子坚韧不拔和梅花坚贞自守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竹子和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1)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由诗句“立根原在破岩中”知道《竹石》中的竹子生长在青山的破岩之中,由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读出,《墨梅》中的梅花生长在洗砚池头。
(2)考查对诗句写法和主题的把握,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从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出郑變赞美了竹子的坚韧不拔;从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读出王冕赞美了墨梅的坚贞自守的特点。
(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仔细读诗,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强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故答案为:
(1)青山的破岩之中 洗砚池头;
(2)①坚韧不拔 坚贞自守 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①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强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②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点评】学习古诗可以采取“四步走”的方法:
一、初读古诗,知其概貌。从读入手,大体了解、感知全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诗的意思弄清楚。
三、诵读古诗,品味诗境。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要通过诵读,咀嚼诗味,想像诗的意境。
23.(2019•雨花区)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远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的景色。
B.诗人起笔先从云写起,“黑云翻墨”,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奔腾、翻滚、迅速地四散开来。
C.诗歌讲究用字,“跳”字、“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D.最后一句诗人想象一场疾风骤雨转眼就收场了,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西湖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考点】写景咏物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古诗节奏划分可以根据古诗的自然声律节奏和古诗的意义结构来划分。故A、B、D正确。C选项有误,应为:卷地\风来\忽吹散。
(2)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坐船时所见的一场变幻的风雨,故选A不正确。诗人起笔先从云写起,“黑云翻墨”,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奔腾、翻滚、迅速地四散开来。故选项B不正确。选项C描述正确。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故选项D不正确。
故答案为:
(1)C;
(2)C。
【点评】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24.(2019•长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大李杜”指的是 李白 和 杜甫 “小李杜”指的是 李商隐 和 杜牧 。
(2)诗人杜甫见证了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这一时期,历经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 诗史 。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
春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可知答案。
(2)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结合积累可知,诗人杜甫见证了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这一时期,历经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诗史。
(3)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与积累。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知,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季。我还知道写春天的诗句有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故答案为:
(1)李白 杜甫 李商隐 杜牧;
(2)诗史;
(3)春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
25.(2019•雨花区)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①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 孟浩然 ,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 三月 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 孤帆 ,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 长江 ,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 D 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 ;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 C ,孟浩然的去向是 A ;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考点】送别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解答】(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课内对古诗的学习及译文完成。
(2)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 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 烟花三月,孟浩然的去向是 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故答案为:
(1)孟浩然;三月;孤帆;长江
(2)D B C A。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26.(2019•桐梓县模拟)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古诗文中的词。
①使: 出使 ②浥: 湿润、沾湿
(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醇香的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交情深厚的朋友了。
(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诗中的安西是指西安都护府。 ×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出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属于送别经典诗句,被广为传诵。 √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点明了时间是 春天 的早晨,地点是 渭城 的客店,环境气氛是蒙蒙的 春雨 和翠绿的 柳树 。
【考点】送别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理解。使:出使。浥:湿润、沾湿;
(2)考查了诗歌的朗读,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要把每组词读在一起,不能把同一组词语分开来读,应该读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醇香的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交情深厚的朋友了。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①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诗中的安西是指西安都护府。这句话是错误的。安西:安西都护府,唐朝在西域的政府管理机构。②正确。
(5)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理解。结合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可知,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春天,地点是:渭城,景物是朝雨和客舍青青,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故答案为:
(1)出使; 湿润、沾湿;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醇香的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交情深厚的朋友了。
(4)①×②√;
(5)春天 渭城 春雨 柳树。
【点评】积累古诗词就是通过事、景、物等来创造意境,表情达意。而这就要靠读者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27.(2018•海淀区模拟)古诗鉴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是 宋 朝的爱国诗人,《过零丁洋》的体裁是 七言律 诗。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千古名句,你能从中品读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 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和为祖国、为正义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
(3)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考点】咏志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一首爱国诗。诗的译文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诗意作答。
【解答】(1)文天祥是宋朝的爱国诗人,本诗的体裁是七言律诗。(答“七律”、“律诗”或“近体诗”也可。)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3)A.正确。“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B.正确。“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C.错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并非写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正确。见题(2)。
故答案为:
(1)宋; 七言律;
(2)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和为祖国、为正义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3)C
【点评】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28.(2020•太谷区)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春夜喜雨》题目中的题眼是 喜 。(一个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填序号)
A.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因而喜爱春雨。
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
D.“花重”中“重”读“chóng”。
(3)在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下画横线。
(4)朗读这首诗适宜用 C 语气朗读。
A.激昂
B.高亢
C.赞美
D.陶醉
【考点】写景咏物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解答】(1)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此诗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故题目的“喜”是全诗的诗眼。
(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花重”中“重”读“zhòng”,意思是沉重。故D项表述错误。
(3)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这句诗表现了春雨细腻轻盈的特点。
(4)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语气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朗读这首诗适宜用赞美的语气朗读。
故答案为:
(1)喜;
(2)D;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C。
【点评】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29.(2021•成都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吟”,吟诵,是 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千锤万击出深山
锤: 敲打 。击: 撞击 。
(3)为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考点】诗歌翻译;诗的思想情感.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了诗歌翻译、诗的思想感情,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1)诗中的“吟”,吟诵,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2)诗句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锤:敲打。击:撞击。
(3)诗句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节奏划分: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
(1)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2)敲打。撞击。
(3)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点评】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30.(2020•长沙)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细品诗歌,判断对错。
①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
②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③“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
④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用小雨、小草来描摹早春,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考点】诗歌意境鉴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①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故①表述正确。②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故②表述错误。③“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故③表述正确。④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故④表述正确。
(2)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是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诗人用小雨、小草来描摹早春,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
(2)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3)诗人用小雨、小草来描摹早春,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5 1 (古诗文阅读篇)--古诗词曲鉴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曲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1年新初一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阅读与理解,阅读,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