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教案)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备课(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453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教案)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备课(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453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教案)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备课(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453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考点梳理,教学准备,总结并过渡,学生分组,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 产生声音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和体会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考点梳理】1.音调;2.频率与音调的关系;3.超声波与次声波;4.响度;5.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音色;7.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叉一个、乒乓球一个、细线、铁架台、麦克风一个、示波器或计算机、长笛、钢尺、硬卡片、鼓、碎纸屑、课件等学生准备:1.完成助学中三个知识点的预习,带着问题在课下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各组小组长检查课前预习。2.器材准备:音叉一个、乒乓球一个、细线、铁架台、钢尺、鼓、碎纸屑、课件等5组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1)用力鼓掌和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哪次发出的声音大?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2)振动会发出声音,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是因为蚊子声大吗?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二、新课讲授【总结并过渡】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探究一: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学生分组】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力度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之间的关系。【教师总结】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沉;钢尺伸出桌面越短,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尖锐;即:物体振动快,音调高;物体振动慢,音调低。【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2,能理解和掌握频率的有关知识。并能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答: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2.频率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答:物体振动的快慢3.频率的单位是什么?符号为什么?答: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4.100Hz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答:1s的时间内振动100次5.在刚才的实验中应用到了哪种实验方法?答:控制变量法6.振动的快慢,频率的高低与音调的高低,它们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振动的快慢或频率的高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备课资料:频率是用来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因此可以说,振动的快慢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或者是频率的高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二者表述方式都一样。7.频率的波形图结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则音调越高。8.注意事项:紧压钢尺,和桌面接触部分不能发出声音,避免产生干扰。9.生活中有关描述音调的实例1.男低音、女高音;2.向温水瓶中加水时,声音会越来越尖锐;3.在音符中,从1、2、3音调逐渐升高;4.相同的力气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孔,改变空气柱长度,音调发生了改变,孔越短,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5.在装有不同高度水量的瓶口上方吹气,可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水面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6.编钟质量不同,在敲击时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质量越大,相同力度敲击编钟,编钟振动越慢,音调越低。乘势追问:只要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都能听见吗?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1)蝴蝶发出的是次声波,而蚊子发出的可闻声波;(2)大象是通过次声波进行交流,而蝙蝠是通过超声波定位;10.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学生笔记】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则音调越高。2.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3.100HZ表示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 声 。5.如果人每分钟心跳72次,则心跳频率为多少?探究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1.猜想与假设学生很容易想到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应该让学生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他们的猜想。2.进行实验(1)学生利用可行器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2)教师演示图2.2-3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一】3.实验设计:用大力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时,观察乒乓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实验现象:几次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归纳总结: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5.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6.振幅波形图过度讲解:尽管发声体的响度与振幅有关,但是人耳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只是与振幅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7.实验拓展:人听到声音的强弱大小,不仅与响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与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如: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声音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8.实验方法: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距离的远近来反映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叫做转换法。9.增强人听到声音响度的方法(1)增大振幅;(2)缩短听者与声源的距离;(3)减少声音的发散。10.生活中“高”“低”对响度的描述如:声如洪钟、响鼓还需重锤敲、震耳欲聋、音量的大小、轻声慢步、窃窃私语、低声细语、引吭高歌、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1.有关“高”“低”在音调与响度中的对比辨析(本节重点、难点)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响度一般和 力量 、 距离 相联系,音调则无关。日常生活中常用“尖”、“细”、“脆”等词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例如“脆如银铃”就是指音调。(1)男低音、女高音:男生声带振动慢,音调低,女生声带振动快,音调高,故指音调。(2)“高音我唱不上去”、“低音我唱不下来”指的是音调(3)放声高歌、引吭高歌、高声谈笑: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其他演示实验】 1.让钢尺伸出桌面边缘一定的长度,固定好钢尺,然后用不同力度来压弯钢尺,比较钢尺弯曲程度大小与响度大小之间的关系。2.音箱喇叭纸盆里绿豆的跳动【学生笔记】1.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则响度越小;2.人听到声音的强弱不仅与发声体响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距离远近,声音是否分散有关;3.在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应用了转换法,即通过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远近来反映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4.增强人听到声音响度的方法:①增大振幅;②缩短听者与声源的距离;③减少声音的发散,例如听诊器和喇叭,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强人听到声音响度大小。。5.区分响度大小与音调高低的方法:响度一般和 力量 、 距离 相联系,音调则无关。设计思路:学生朗读2遍,此部分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内容,然后记笔记,然后再思考30s。探究三:音色 【活动】①让学生听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的录音,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课件展示:钢琴 古筝 萨克斯演奏)②让后排的两位同学朗读短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在朗读。③教师在讲台下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各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分辨出不同声音的?仅仅根据音调和响度行吗?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知音色的含义。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的不同。这表明在声音的特性中还有一个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唯一特性。听声辩人、辩动物、辩乐器等主要是根据音色不同来判断的。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音色会发生改变。【演示】用计算机播放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几个声音片段及对应波形图,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三、课堂小结 四、课时作业 1.在如图所示三支相同的试管中装有质量不等的水,当用嘴从试管口吹响,与用小棒敲打试管壁,两次不同的过程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 )A.用嘴吹是甲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 B.用嘴吹是甲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丙音调高 C.用嘴吹是丙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 D.用嘴吹是乙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乙音调高答案:C。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答案:A。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答案:D。4.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 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答案:A。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答案:D。6.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答案:振动;音调;响度。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 相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其中 音调高;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 ,音调最高的是 。答案:响度和音色;丙;甲和乙;乙;丙。8.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与振动 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3)把b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4)以上探究方法叫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C.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答案:(1)音调;频率;(2)不同;振幅;(3)音色;(4)控制变量法; B。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新课,音调,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2声音的特性,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