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展开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
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空间思维能力。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将图形的每条边按照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即图形“形状不变,大小变化”。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将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把例1的图片传入电脑上,然后现场用多媒体呈现在电脑上拖动图片把图片放大的画面。让学生思考:把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相比,能发现什么?
预设:图片放大了;图片的长变长了;图片的宽也变长了……
2.教师根据学生的问答进行总结和提示:把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相比,图片本身变大了,而且图片的长和宽都变长了,那么在图片变大前后的长和宽它们之间有没有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知
1.教学教材第33页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①用多媒体呈现两幅画的长和宽的数据:第一幅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第二幅画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思考: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②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板书: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就是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课件出示:如果要把这张照片按1: 2 的比缩小, 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思考后呈现答案。
2.教学教材第34页例2。
(1)让学生仔细阅读例2的题目,并让学生理解按3: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应各画几格?
学生思考后总结:按3:1的比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画一画,再请学生展示,并说一说画的图形每条边各画了几格,让其他学生来评价。
(2)让学生用刚刚的思路来画一画将图形按1:2的比缩小的图形,然后将画的图展示给其他学生。
(3)让学生将放大后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后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放大后的图形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变。
三、巩固练习
教材习题
1.教材第34页“试一试”
让学生仔细读题,并思考应该先画三角形的哪两条边。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讲述,讲述自己的画法,缩小后对应边的长度是原来长度的几分之几,应各画几格?
课件出示练习题
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完成,最后一个画图题分小组完成,指名讲述。
课后思考:把一个长方形的各边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和周长各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四、总结提升
今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来放大或缩小,放大后的图形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大小改变,但形状没变。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活旧知,导入新课,感悟提炼,建构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全课总结质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研究分数单位,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写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复习导入,引导探索,巩固强化,拓展应用,总结全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