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 | 初中数学 | 年级/册 | 七年级/上册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课题名称 | 4.3.3 余角和补角 | |||||
教学目标 | 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 |||||
重难点分析 | 重点分析 | 由互余、互补的关系转化为方程计算并运动到实际情境中,实现等角的寻找或角的位置改变解决简单的说理证明题,对于学生来说刚接触难度较大。 | ||||
难点分析 |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如何规范书写证明也是一个难点。 | |||||
教学方法 |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观念的认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说出一副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知识点一 探究1 (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 (2)已知∠1=36°,∠2=54°,那么∠1+∠2=? 【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归纳出下面的结论. 【归纳结论】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例如,∠1与∠2互为余角,∠1是∠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 探究2 (1)类比余角的定义,怎么定义补角?
【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归纳出下面的结论,教师可操作多媒体,移动∠1,使∠1、∠2顶点和一边重合,引导学生观察∠1、∠2的另一边,观察到两角的另一条边成一条直线,验证学生的结论. 【归纳结论】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思考: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即每一个角都是另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师小结:和之前学习的相反数概念类似,“互为”是一种相互的关系。 2.把下图中∠1与∠ADF分离并多次变换位置,如图,这两角还是互为补角吗?(ppt出示动图) 小练 比一比,看谁填得快. 巩固余角补角的概念 【答案】依次填:85°、175°;60°、150°;48°、138°;36°、126°;27°37′、117°37′;11°36′52″、101°36′52″. 知识点二 探究1 已知∠1与∠3互补,∠2与∠4互补.若∠1=∠2,那么∠3和∠4 相等吗?为什么? 【答案】 ∠1与∠3互为补角,∠2与∠4互为补角, 那么∠3=180°-∠1, ∠4=180°-∠2, 因为∠1=∠2, 所以∠3=∠4. 【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同桌交流,请学生起来说一说,注意听学生表述的逻辑性。并注意点出这里∠1和∠2是等角,相等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 探究2 已知∠1与∠2,∠3都互为补角.那么∠2和∠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案】 由∠1与∠2和∠3都互为补角, 那么 ∠2=180º-∠1,∠3=180º-∠1, 所以∠2=∠3. 【归纳结论】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探究3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想一想,下节课进行说一说。) 知识点三 例 如图,A,O,B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 ∠BOC,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 分析:要找图中互余的角,就是要找和为( )度的两个角. 解:因为A,O,B在同一直线上,所以∠AOC 和∠BOC互为补角. 又因为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BOC,
所以, ∠COD 和∠COE互为余角, 同理, ∠AOD 和∠BOE, ∠AOD 和∠COE , ∠COD 和∠BOE 也互为余角. 思考 观察本例的图形,除了∠AOC与∠BOC互补外,还有哪些角互为补角? ∠AOD和∠DOB ∠AOE和∠EOB 知识点四 例: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
【教学说明】ppt展示,教师板书讲演客轮B的位置如何画,接着让学生独立动手找到货轮C和海岛D所在的射线。 补充知识点:灯塔A在货轮O的南偏东60°方向上,反过来,货轮O在灯塔A的什么方向上? 北偏西60°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意两直角互补 B.任意两锐角互余 C.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D.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①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 ②锐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 ③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 ④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 ,射线OB表示的方向是 或 ,射线OC表示的方向是 . | |||||
小结 |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五年级(上)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课题名称 | 第七单元 21《长相思》 | ||||
教学目标 |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 ||||
重难点分析 | 重点分析 |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 |||
难点分析 |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 ||||
教学方法 |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艰难、悲壮、思乡、危险、豪迈、思念)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3.理解诗句。 (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作者此时身处何地? ②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③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指名回答)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 ||||
小结 |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全班配乐朗读。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当堂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