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5节 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
3.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知道视角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制作课件、多媒体视频、凸透镜、望远镜。
【课件展示】微小而精致的雪花,简单而有趣的细胞;遥远而神秘的星系。这一切仅凭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看清的,之所以能够看到是因为人类借助了一双更神奇的“眼睛”---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看到这些现象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结构
【设疑】显微镜可以通过把微小物体二次放大的方法帮助我们看清楚近处微小的物体,那么对于远处(例如:距离我们几亿光年的星体)的物体我们需要借助哪种神奇的“眼睛”帮助我们看清楚呢?
【课件展示】望远镜,认识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精当点拨】常见的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焦距较小;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焦距较大。望远镜就是利用这两个凸透镜来帮助人眼看清远处物体的。
【想想做做】
(1)先用一个凸透镜(焦距大)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注意成像情况。
(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焦距小)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3)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再观察远处的物体,对比两次成像的大小。
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课件展示】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光路图
【引导】通过分析望远镜的两次成像特点,讨论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在成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我们学过的那种光学仪器相似?
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精当点拨】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焦距较大;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焦距较小。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两个凸透镜来帮助人眼看清微小物体的。
2.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课件展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路图。
【总结】显然,显微镜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作用,使人眼看清楚物体的。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看清物体的方法-------把物体二次放大
3.视角
【设疑】同一个物体,离我们远时非常小,离我们近时非常大。例如天上飞的飞机,在空中时我们感觉它同一只大鸟相仿,降落后,却很大,为什么呢?
【点拨】原来是视角在作怪,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有关.视网膜上的像越大,受到刺激的感光细胞越多,眼睛对物体的细微部分分辨得就越清楚.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小到只落在一个感光细胞上,那么眼睛就觉得这个物体只是一个点.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被视物体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即视角的大小。
【课件展示】视角及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上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导入没有吸引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