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0559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章 第2节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0559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章 第2节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0559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展开第二节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区域为主,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综合思维)
2.了解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的基本状况,理解南水北调的意义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综合思维)
3.分析西气东输案例,掌握不同类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特点。(区域认知)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调配原因
(1)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自然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2)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调配目的:使区域发展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趋于平衡。
[图表点拨] 教材第88页图3-2-3,该图展示出:
(1)中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有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2)南水北调工程共有西线、中线、东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接。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市引水,沿京杭运河北上,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水。
(4)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直辖市,终点到北京。
(5)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
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1.建设背景
(1)北方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水资源需求量大,但水资源相对贫乏。
(2)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富足。
2.三条线路
东线工程
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
中线工程
由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到干渠终点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
西线工程
规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
三、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保障城市的供水饮水安全。
2.保障农业用水。
3.改善沿线地区人居环境。
4.提高生态安全。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唯一途径。 ( )
2.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等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不足。 ( )
3.南水北调三条线路都可自流调水。 ( )
4.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主要在北方地区。 ( )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线全为平原,建设难度小
B.途经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水污染严重
C.可自流引水,工程量较小
D.取水点在长江干流,可输水量大
提示:1.× 解决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具体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资源和跨区域调配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等。
2.× 水资源跨流域调配是人类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建设的一种重要措施,可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缓解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3.× 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中,中线和西线方案由于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供水;东线方案,黄河以北地区由于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4.× 调水对水源调出区和沿线地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5.C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多平原,但是也有山地和丘陵;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点在汉江丹江口水库。]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
西气东输三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霍尔果斯—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线路东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共8个省、自治区。与西气东输二线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气东输三线的气源地。下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三条西气东输线路的终点为何都为东部地区?
提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东部地区亟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问题2 (区域认知)与一线工程相比,西气东输二、三线有何主要优势?
提示:接纳中亚气源,气源更充足;覆盖面积大,受益地区广;输送能力强。
问题3 (综合思维)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提示: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问题4 (综合思维)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
提示:①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表: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
生态环境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经济收入增加)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协调
实现地区间资金、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如下:
区域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入区
①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调出区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实现西部能源结构优化,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1.读我国绿色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
(1)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城市分布 B.地形变化
C.气候类型 D.河流流向
(2)川气东送工程被称为绿色大动脉的主要原因是( )
A.采用管道运输,不会发生泄漏事故
B.沿途主要经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
C.所输送的天然气比较清洁,对环境污染小
D.管道涂有明显的绿色标志
(3)川气东送工程建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横跨中部、东部八省(市),是我国运距最长的管道工程
B.需要翻越鄂西、渝东的崇山峻岭,隧道工程量巨大
C.因数次穿越长江,建成后管道运输的连续性无法保障
D.沿线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工程拆迁量大
(1)A (2)C (3)B [第(1)题,修建川气东送工程主要是为了给沿途城市提供天然气,故城市分布是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第(2)题,川气东送工程被称为“绿色大动脉”,是因为其输送的天然气燃烧效率高,废弃物排放较少,比较清洁,对环境污染小。第(3)题,川气东送工程建造难度大,最主要的原因是途经地区地形复杂。管道运输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管道走地下,经过城市时造成的拆迁量小;川气东送没有西气东输的运距长。]
南水北调工程及其影响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微山湖与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合称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大水缸”。作为重要调蓄水库和调水通道的南四湖,湖区水质必须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环保厅提出了“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策略,并发布了一系列严于国家的地方污染排放标准,以环环相扣的治污举措解决流域污染问题。
问题1 (区域认知)为什么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突出?
提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衡,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工农业发达;华北地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问题2 (区域认知)比较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差异。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路线
基本沿________输水到华北地区
沿伏牛山、________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____________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________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
输水方式
黄河以南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可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提示:京杭运河 太行山 黄河上游 三峡 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问题3 (区域认知)为什么南四湖水质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影响重大?
提示: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必经之路。
问题4 (综合思维)为什么说治污环保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
提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多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导致水污染从而影响供水水质。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造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即需大于供,其主要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前者主要影响“供”,后者主要影响“需”,具体分析如下:
2.我国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地区,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调水供给范围小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最具生态意义
3.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主要影响
具体表现
保障城市的供水饮水安全
在南水北调水与受水城市水源联合供水、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各受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提高了90%以上
保障农业用水
除了使灌溉用水得到补充,南水北调工程还向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使城市长期占用的农业用水得以退还,增加的城市生活供水经处理后也可以用于城郊农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用水问题
改善沿线地区人居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形成了一条长1 000多千米,宽几十米到几百米的生态带,同时也为北方地区增加了一条人工河,大大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人居环境
提高生态安全
南水北调能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推动水污染防治,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有利于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特别提醒]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在进行分析时也可从正负两方面进行,具体可如下表所示:
正面影响
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减少水源调入区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影响
调出区:径流量减少,河口盐度增高,水质变差;还可能使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工程沿线地区:引起移民问题,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调入区: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以后,京杭运河又被赋予向北方输送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功能。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是内河水运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图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能实现自流的是( )
A.a、b段 B.b、c段 C.a段 D.a、b、c段
(3)为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合理有效的措施是( )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 ⑤开挖入海新河
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迁走
A.①③ B.②⑤⑥ C.③⑤ D.①④⑥
(1)D (2)C (3)A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①;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第(2)题,东线工程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自流。第(3)题,长江距离华北地区较近,故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华北,但珠江距离华北远,工程量大,①对,②错;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③对;开采地下水将加剧华北地区的地面下沉,④错;开挖入海新河是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⑤错;将居民迁走工程量极大,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⑥错。]
区域认知——我国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目前基本形成北、中、南三大通道,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西电东送三大通道接收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三地能源资源都非常贫乏
B.三地的能源供应都非常紧张
C.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三地都比较突出
D.三地的工业结构很相似
(2)图中坑口火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丁、戊 D.甲、戊
(3)西电东送中,水电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主要是因为( )
A.水电的投资建设门槛较低,工程投资少
B.水电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C.水电的技术手段比火电成熟
D.水电建设不会带来环境问题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西电东送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原因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解,体现了地理学科对区域认知的要求。
(1)B (2)D (3)B [第(1)题,正因为三地存在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所以才实施西电东送。第(2)题,甲为山西、内蒙古地区,戊为云南、贵州地区,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坑口火电站较多。第(3)题,水电站的建设投资较大,但建成后的运营成本较低。水电站的建设也会带来诸如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题组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③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1.C 2.D [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第2题,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最有可能产生资源由②运往③的跨区域调配现象。]
题组2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4题。
3.由于南北地势的原因,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需建泵站抽水提升,但东线工程的建设有许多有利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京杭运河,不用开挖新河道 ②线路短,短于其他两条输水线路 ③沿途众多湖泊,既减少了工程量,又对调水起调节作用 ④沿途水能丰富,为抽水提供充足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调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3.B 4.B [第3题,东线工程沿京杭运河调水,避免了开挖新河道,同时沿途湖泊众多,一方面减少了工程量;另一方面湖泊对调水起到调节作用。该线路长于西线,沿途水能缺乏,主要依靠火电。第4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的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冬季调水量较小;中线工程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同时穿越黄河还要建隧道。]
题组3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路线主要为京杭运河。截至2017年8月1日上午11时33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京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北京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 100万。据此回答5~6题。
5.“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河口附近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5.D 6.A [第5题,“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补偿河湖水量、缓解用水紧张。而“南水”进京会使得由于用水紧张导致的水质恶化问题得到缓解,不会导致水质下降,会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但是不会消除污染。第6题,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教材P88思考(上)
提示: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材P88思考(下)
提示:既可以输水又不过多占用耕地,还不影响河流。
教材P89活动
提示:1.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水源地水质好坏,直接关系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
2.水库蓄水后,淹没大片良田,库区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对库区进行生态补偿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培育生态保护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提高库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库区进行补偿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也符合“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治理”的开发建设原则;更能体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
教材P92活动
提示:有利:(1)对北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了汛期的防洪压力。(2)对南部地区:增加了农业用水,保障了农业增产增收;满足了城市人民生活、工业、环保用水的需求,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3)北水南调工程不仅缓解了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还产生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利:可能会引起南部地区的土壤盐碱化,调水后北部地区水量减少,可能会影响航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
教材P94思考
提示: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总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是西气东输的原因。
2.西气东输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影响
地区
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东输的天然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a.管网改造、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等天然气配套系统;b.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②西气东输对全国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改善了我国能源格局。西气东输工程打通了中亚天然气和液化气等气源,进入我国内地市场的通道,提升了我国能源保障能力,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的提高,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治理了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家庭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
教材P95~96作业题
提示: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的海拔范围在48.57~147.38米之间,最大高差为98.81米。
(2)通过隧洞穿越黄河河底,穿黄过河隧洞进口为斜井、出口为竖井,退水设施位于黄河南岸,利用倒虹吸原理,靠水流自身重力差,由南向北流向出水端。
2.(1)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位于东南信风带上,东侧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而西侧是背风坡,位于雨影区,降水少。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雨影区。
(2)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但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修建雪山调水工程可将东部的水调至西部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和发电,对西部地区来说,缓解墨累河流域缺水现状,为城市提供了水源和电力,缓解了农牧业发展缺水问题,为当地提供了生态用水,但加剧了土地盐碱化;对东部地区来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但大量的水被调到西部,导致东部河流水量减少,海水倒灌,使东部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坏。
3.(1)对西部: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对东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东部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弥补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的缺口,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对沿线: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输电设施建设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因此要注意环境保护。
(2)①尽快出台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加大新能源电力消费范围和比例,使甘肃新能源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②增加甘肃省电网外送电量份额,使甘肃省新能源效益最大化。③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甘肃省电网调峰能力建设。④加大发展甘肃省清洁能源基地的力度。⑤可暂缓发展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火电建设,促进新能源大省实现电力消纳。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优质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预习自测,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对点训练,真题研析,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学案鲁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学案鲁教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