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 总第19课时 | |
学 习 目 标 |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 本课第1课时 | |
课型:新授课 | |||
重点 | 理解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教具:课件 | |
难点 |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
教 学 过 程 | |||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想想做做”第4题。 “想想做做”第5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 |||
板书设计:
|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混合运算一等奖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