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选择题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选择题课件PPT,共60页。
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1)、(2)题。(9分)登 山 曲谢 朓天明开秀 ,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①,登峦且怅齐②。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③。
【注】①小鲁:语出《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②怅齐:语出《晏子春秋·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③末二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出山做官。尚:爱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以“光”喻水,以“碧”写岸,“媚”字活画出“澜光”“碧堤”的生机。B.三、四句写风使莺乱,行云被芳树吸引,写出了风的顽皮和云的多情。C.五、六句由写景转叙游。“暮春”总括前四句写景,又暗示此时节正合登临游赏。D.七、八句由叙游转抒情。诗人登山想到孔子和齐景公,忽觉人生短暂,悲不自胜。
【解析】选D。对诗句的理解有误。诗人借古抒情,意在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悲不自胜”有误。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出山做官。谢朓在此反用其意,是说:山景风光如此美好,士子正好来此隐居恣意游赏。(3分)末两句,不悦于官,羡慕归隐之意溢于言表。(3分)(这一典故和用法在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亦已接触过。)
2.(2020·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姜楚公画角鹰歌杜 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注】,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空上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选C。“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无中生有。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观画人担心鹰飞走的角度来表现;②通过其他画师想学但是学不到这种技巧的角度来表现;③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感觉真鹰反而不如画上的鹰的角度来表现;④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的角度来表现。(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注意题目要求是回答侧面表现,单纯分析首联则不得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韩将军还边李 益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注】重,未许让恩私。【注】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既写出皇帝对韩将军委以重任,也暗含羡慕与激励之意。B.首联照应标题,点明时间,以简练之笔展现了羽林将士意气风发之姿。C.颔联暗用典故,借李广率少量骑兵智退匈奴的典故来刻画韩将军的形象。D.“旌旗上垄迟”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行军人数之多和军队行动的迟缓。【解析】选D。“运用比喻手法”错误,此处运用的是借代手法,以“旌旗”代指军队。
(2)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在本诗中,诗人笔下的韩将军具备“将者”的哪几个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具备“将者”之勇,从“独将轻骑出”可看出其勇猛坚毅,胆识过人。②具备“将者”之智,从“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可看出其心思缜密,富有谋略。③具备“将者”之信,从“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可看出其深受皇帝信任,忠君报国。(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2020·遂宁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 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 ②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 (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做了铺垫与烘托。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解析】选C。C项,“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全诗意境不符。
(2)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留我宿又宿”的行为描写,表现山翁与诗人的情谊深厚;②以“笑指”动作神情的描写,显现出山翁的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③以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与诗上文所写的山村晚春秀美景色、丰富物产呼应;④寓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每点2分,只要答出三点可给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登剑南西川①门感怀陆 游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②。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③深思看太平。
【注】①剑南西川:唐藩镇名,治所在今成都市,后常为军阀割据。陆游曾应宣抚使王炎之邀,进川一年,投身军旅;很快奉朝廷之诏,入蜀为地方官,与诗人范成大诗酒唱和,辑有《剑南诗稿》。②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③投老:垂老,临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即点题,交代了身份与处境,同时叙写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B.“吴京”一词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作眺望中的古都南京,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牵挂。C.颈联叙述诗人身处条件恶劣的地方,疾病缠身,生活困窘,叙事中渗透着感伤和无奈。D.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建言献策,同时表达了垂老的自己渴望太平的愿望。
【解析】选B。B项,“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作眺望中的古都南京”错误,“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抒写对南宋朝廷的牵挂。故选B。
(2)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好在哪里?请从语言和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道题要求分析颔联“好”在哪里,题干要求从语言和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赏析某一联好在哪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精读颔联。首先回答出颔联的内容: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又一年春水上涨之景相融。然后指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最后结合“合”“生”两字的运用来分析。
答案: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又一年春水上涨之景相融。(3分)②用词准确,画面感强。一个“合”字,将傍晚时分云雾漫天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一个“生”字,准确再现了春天冰消雪融,江河水涨的画面。(3分)
6.(2020·肇庆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杜 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①,欻见②骐 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①骅骝:赤色的好马。②欻(xū)见:忽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开头两句交代了韦偃作画的原因,“怜君”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B.诗人先总体评价韦偃“画无敌”,然后通过用笔和作画过程表现他画技的高超。C.三、四两句“扫”和“出”用得十分贴切,形象地表现出画家挥毫作画、下笔有神的情态。D.五、六两句写画中一匹马低头吃草,而另一匹马却昂首长嘶,透露出进取的渴望。
【解析】选A。“‘怜君’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有误,其中“怜”是喜爱的意思,原意应是诗人喜爱韦偃的画。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国家处于危难存亡之时,能到哪儿去寻找到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生共死呢?(2分) ②诗人由画中的马,联想到像千里马一样的良才难得,正值内乱外患,寓以选拔贤能,渴望人才为国效力,匡济时危的深刻含意。(2分) ③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感。(2分)
7.(2020·江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当 窗 织王 建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母内心的痛苦。B.“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常烦恼。C.“两日”句写织妇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用语贴切,表现了诗人的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点。
【解析】选C。曲解文意,“催”是指官府催着交纳之意,该句表现了官府催逼得急切。
(2)本诗为新乐府名篇,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请分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比兴手法。开头二句托物起兴,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占有。②对比。以“贫家女”的辛勤劳作与“富家”的不劳而获对比,表现了织妇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生活。③烘托。“草虫促促机下啼”,以草虫的啼鸣烘托“贫家女”的辛劳。④心理刻画。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羡慕青楼倡女。字里行间渗透了织妇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8.(2020·泰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寒食寄郑起侍郎【注】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此诗作于北宋乾德初至太平兴国初,杨徽之被贬为外官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既指出了诗人春游的时间,也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B.“寂寂”,用叠词渲染“山城”的寂静气氛;用“柳映门”的寒食特有之景,增强凄寒的环境氛围。C.诗的颈联即景抒情,天气乍暖还寒,薄酒难以消愁,登高远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D.诗的尾联,以问句作结,诗人将一腔喷涌欲出的别离心绪融入“向谁言”的反问中,欲述无门,有一唱三叹之妙。
【解析】选C。应为“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更容易极度伤心”。
(2)请赏析诗的颔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颔联借景抒情,借景物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2分)“修竹寺”“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2分)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情感。(2分)
【加固训练】1.(2020·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禁 林 春 直[宋]李昉①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②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注】①李昉:宋太宗时两任宰相。②直阁,大臣值班的场所。直,同“值”,值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前六句侧重写景,用笔细腻,写出直阁院内春景,表现馆阁宁静安闲的日常生活。B.首联从馆阁门帘晃动投射的春日写起,与宫殿的深幽威严、半开半闭形成鲜明的对比。C.颈联以工笔描绘两种景物,黄莺啼啭,燕子翩飞,既写安宁美好景色,又扣紧“春”日。D.尾联回扣题目指向,切合作者身份,以抒发感受作结,也透露出作者做官的微妙心态。
【解析】选B。“与宫殿的深幽威严、半开半闭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首联写馆阁春日辉照,帘幌轻明,静谧恬淡的气氛。
(2)前人评价本诗颔联所写内容“气象广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颔联写景渲染小院繁花似锦,叙事直言朝廷无事可忙;(1分)实际却写出四海同春、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2分)②全诗前六句借景表达出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1分)结尾二句则转而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用心的自谦与自省。(2分)(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太 白 岭王安石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注】①巃嵷(lónɡ sǒnɡ):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
【解析】选B。此句写出了太白岭的风景云气的变幻与风景多姿多彩的美丽,表达出了作者喜爱与愉悦舒畅之情。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的喜悦。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小寒食舟中作①杜 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此诗是杜甫(712—770)于770年春停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几案休息。B.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江流上。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解析】选D。错在“境界小巧别致”,全诗写景所展示的境界阔大。
(2)诗人因何而“愁”?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异乡漂泊之愁;②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③时局动荡、前途不明之愁;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3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④,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知兴元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D.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选D。“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三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两句,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直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两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固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上下阕各3分,大意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9分)酬 周 参 军吴 均【注】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解析】选D。“刚劲”错误。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3分)“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3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 上 吟李 白木兰之枻①沙棠②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B.五、六两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C.七、八两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D.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解析】选B。“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错误,“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自己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
(2)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两句诗是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净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②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③诗人醉心于眼前的游乐,表达的是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颓废。(每点2分,其他看法,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田 家 苦章 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析】选C。C项,“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说法错误,诗歌只是说“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并没有说是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
(2)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通读诗歌,根据诗歌中“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可以概括出来本诗从丰收遭遇贱价,天灾水旱农民只能祈求神明保佑方面揭示田家之苦。第二问: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诗歌揭示的内容是为诗歌主旨情感服务的,本诗也不例外,诗歌的标题是“田家苦”,在正常情况下田家的苦应该是遭遇天灾水旱,致使歉收,致使田家遭受困苦,可是诗歌中除了揭示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外,还揭示了麦子丰收,田家却遭受贱价之苦,这反映出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
答案: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佑的忧愁之苦。(4分,每点2分)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进 艇①杜 甫南京②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③无谢④玉为缸。【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B.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C.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解析】选C。C项,颈联喻指孩儿欢戏、夫妻团圆。
(2)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幸”:“南京久客”一句写诗人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北望伤神”句写诗人北望长安,感伤国势颓败、有志难酬。于家于国可谓不幸。(3分)②“幸”:诗歌后三联,写诗人携妻挈子,乘舟出游,虽粗茶淡浆,却也闲适安定。在漂泊流离中暂得一家团圆安稳,也是人生之幸。(3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B.“后日相思”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法相似,都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远方,运用的是虚写手法。C.“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D.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解析】选C。C项,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是指粗劣而简单的酒肴,但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的酒肴的自谦之语。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30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形象的鉴赏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33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18 现代戏剧阅读专项练课件PPT,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