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44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连贯(含补写句子)、词语、语病综合训练(二)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中专题复习演练44 标点、修辞、句子效果、连贯(含补写句子)、词语、语病综合训练(二)课件PPT,共52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
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B.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解析】选C。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A项,有问有答,为设问;B项,为反问;C项,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D项,表示强烈的疑问语气。故选C。
2.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手法,请对文中画横线的拟人句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的鉴赏能力。“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中赋予大榕树以人的姿态,树是不会“搂抱”的,用“搂抱”来形容树的“浓荫”遮盖着人,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以及树荫范围之大、浓密。
答案:①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每点2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①“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了榕树的枝丫多,“像滚滚而过的流云”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有空间感;②“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结合上句“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风格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
答案:①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1分)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
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
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4.下列各句中的括号作用,和文中第一段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B.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C.他说的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郑板桥集·题画》)D.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解析】选A。本题考查括号的作用。文中句子“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括号为解释说明。A项,为解释说明;B项,为补充说明;C项,为解释引语的出处;D项,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应。故选A。
5.夸张具有夸大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中“夸张具有夸大性”提示了答题的方向。画线句“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那个画面”是视觉角度;“那串铃声”是听觉角度;视听结合写出了卖酱菜的老人“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的这个画面给人的美好的感受。而“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就采用了夸张的形式,并且属于夸大性夸张;“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
答案:①句中强调画面、铃声把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体现了夸张的夸大性;②画面与铃声从视觉、听觉角度勾勒柔美画面,能够激发作者对于美的感知,“全唤醒了”用“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每点2分)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忧恼。”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比较两个句子的差别。原句是“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改句是“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忧恼”。从句式上看,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且“生命和生活”语意有重复;“笑与泪”与“幸福与忧恼”也有重复之感。而原句是整句,分出的两个分句搭配更合理,且与上文“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的整齐句式更协调。从内容上看,强调内容不同。改句“在生命和生活里”是状语,而重点落在“人人都有”上,并没有强调“笑与泪、幸福与忧恼”;而原句将
“生命”与“生活”对举,重点落在“笑与泪、幸福与忧恼”上,突出了“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这正是作者想要阐述的哲理,这样写更能引人深思。从节奏和语气上看,改句是普通单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是整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答案:①句式结构不同: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笑与泪”与“幸福与忧恼”有重复之感;原句为整句,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②强调内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人人都有”;原句将“生命与生活”“笑与泪、幸福与忧恼”对举,更能强调“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引人深思。③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每点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1分) 很少有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7.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第一段第二句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B.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C.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D.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析】选C。A项,用在称谓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B项,用在提示性词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C项,用在总说性词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和文中的冒号作用相同。D项,表示总结上文。
8.排比具有列举和强化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排比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内容,把握排比的特点,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表述。在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列举说明构树的形体、气味和身姿,目的是强化它的不起眼、冷清寂寥、少有人知道和喜爱。
答案: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手法,分别列举了构树的形体、气味和身姿,(1分)作者借此强化了它的不起眼、冷清寂寥、少有人知道和喜爱。(3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比较原句与改句之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并据此加以表述。在形式上,原句运用的是条件复句,逻辑表达更加严密准确。在内容上,要发现原句是主动句,强调的是“我们”主动“发现”;而改句是被动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
答案:不好。①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可知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②原文有“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强化了“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产生的结果,去掉关联词语,就成为一般的叙述句,缺少了原句的严密准确性。(每点2分,答“好”不给分)
四、(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高明编写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后,大为称赏,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可见,( )。
南戏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集中出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语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剧情节。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仅在苏州一带流行。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俨然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的领头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明初的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B.明初的南戏已经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由此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C.明初的南戏已经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上层社会也开始关注并给予积极肯定D.高雅艺术的百花园开始接纳明初的南戏,并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
【解析】选A。根据逻辑顺序,应该是先迈进高雅的艺术境界,然后得到上层社会的肯定。由此排除B项。根据上文语境,可知南戏“开始”向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而不是“已经”,排除C项。再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语段陈述对象应该是“明初的南戏”,排除D项。
1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解析】选C。C项与画波浪线句子都使用了比喻修辞。A项使用了互文修辞,B项使用了借代修辞,D项使用了双关修辞。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南戏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进展的原因”句式杂糅,二是“集中出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搭配不当,应该用“体现”。答案:南戏能够迅速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
五、(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11分) 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钾和氯盐,它可以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融化道路上的积雪。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畅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破坏道路路基,加速路面老化;加大土壤盐碱化程度,伤害路边植物;污染河流和地下水,威胁人类健康;附着并侵蚀过往车辆的轮胎及底盘,造成安全隐患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实施绿色清雪行动,除市区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使用融雪剂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控融雪剂的使用。这一举措实行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部分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这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民发出不满声音:路滑难走,耽误时间,有时候生命都受到威胁,还顾什么环保?
13.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但过多使用也有很多危害 ②其他道路以人工清雪为主 ③市区清雪速度明显迟缓
14.请结合材料概括过量使用融雪剂的危害,反驳网民的观点。(至少两条)(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破坏道路设施及车辆,造成安全隐患。②破坏植被,污染饮用水,威胁人类健康。
【加固训练】(2020·菏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在这里,加拿大红枫,高达十几米,红得鲜艳而浑厚,像是重重的油彩涂抹过一样,一株株挺立在风中,如同戏里的红脸关公,铁板铜钹高声大唱;矮矮的灌木石楠,则红得鲜嫩而跳跃,像是刚刚在清水里洗过,一簇簇鲜灵灵地( )在房前房后,如同小姑娘脸上的笑靥,像轻轻吟唱的乡间民谣。当然,还有山茱萸、山胡桃、紫叶李、槭树和橡树,还有我认不出的树的叶子,①______,橙红、酒红或深红、紫红,将红色渲染得( )。
黄,也不仅仅是以前见惯的银杏叶子一种。②______。白桦树,在北大荒时见多了,那时注意的是它修长而洁白的树干。这时才看清,它的叶子是心形的,边缘带锯齿,叶脉清晰,左右对称如卡通画里的一株小树。和其他树密集的叶子不同,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退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
树上的叶子萧萧飘落,是秋天另一种( )。萧萧是声音,需要安静作为背景,与喧嚣相背离。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这样壮观的情景,都已很难见到。有一天,在社区散步,忽然听到身后一片喧哗,以为是人的脚步声,回头一看,一片金黄色的落叶正铺天盖地地飘落,叶落在地发出的萧萧之声,我是第一次听见,( )这样响亮而清脆,犹如阵急雨琵琶。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蜂拥 淋漓尽致 风景 居然B.簇拥 淋漓尽致 景致 居然C.簇拥 酣畅淋漓 景致 诚然D.蜂拥 酣畅淋漓 风景 诚然
【解析】选B。“蜂拥”用于活动的人或动物,强调“拥挤不堪、秩序混乱”;“簇拥”指以人或事物为中心目标,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文中用来形容“灌木石楠围绕屋前屋后”,应用“簇拥”。“淋漓尽致”一般指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强调畅快。此处应用“淋漓尽致”,取其“彻底”义。“风景”指景象;“景致”中的“致”义为情趣,所以“景致”一词包含了人的感情。根据第3段的抒情性质,可知应用“景致”。“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诚然”表示实在固然。前文先以“需要安静”“第一次听见”铺垫,这样一来后文再说“响亮而清脆”就是意料之外了,因此用“居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它的叶子已稀疏得很,金黄中带有不甘心褪去的绿色,摇曳在秋阳中”,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具体分析原因。(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比较两个句子的区别。两句话只有一处用词不同,原句用的是“退去”,改句用的是“褪去”,分析两个词在语义、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即可。“退去”指罢退,去除;离,离开。原句用于形容白桦树的叶子,“退去”用了拟人修辞,凸显了“不甘心”的情感。“褪去”指退去、去除、退缩身体的某部分,使套着的东西脱去。“褪去”不如原句“退去”有表现力。答案:“退去”有罢退,撤离,离开之意,(1分)文中运用“退去”,将白桦树的叶子拟人化,(1分)强调不甘心,富有情感和意味,(1分)“褪去”没有这种效果。(1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赏析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点拨关键,比较分析,对点练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意连贯之句子补写课件:
这是一份语意连贯之句子补写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如何正确高效地补写,预习任务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修辞句式补写和标点的语境考查2.1修辞的判断与效果赏析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修辞句式补写和标点的语境考查2.1修辞的判断与效果赏析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比拟变个脸,三借代做代表,四夸张说大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