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7.5 反证法教案设计
展开本人说课的内容是《反证法》,现在我就教材、教法与学法、采用教具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解析。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编排依据
本节主要研究反证法的概念以及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我们已经学习了直接证明,但是对于有的题目,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或者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所以,教材在直接证明之后安排反证法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反证法的概念,掌握反证法的证题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以及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
(4)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3、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从生活实例抽象出反证法的概念、步骤;
[难点] 证明方法的选择;
[关键] 在反证法中如何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设问、引导、启发、发现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愉悦互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数学知识。
2、学法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得到启发:证明问题还可以从结论的反面出发,得出矛盾后,就说明原结论的正确性,得到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然后通过老师例题的讲解,进一步体会到反证法的关键以及怎样得到矛盾。最后通过练习两个题目,更进一步体会到反证法的作用。
三、采用教具
多媒体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故事二: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爬上树去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问题1】王戎是在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
【.问题2】你认为他的判断方法正确吗?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1)学生经过思考,知道王戎是这样判断出李子是苦的: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
(2)我们不妨把这则故事改编成数学中证明题的格式,即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来总结王戎的推理方法:
事实:树上结满了果子
已知:树上有李
小朋友问:为什么李苦?
求证:李为苦李
王戎:假如李子不苦
则早被路人摘光
而树上结满李子
所以一定是苦的
证明:假如李不苦
则早被路人摘光
与已知树上有李矛盾
所以李为苦李
从数学角度看王戎的推理: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样引入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科研的需要,同时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
通过教师设问,学生思考、探究、类比,学生得出了反证法的概念,初步明确反证法的步骤。
2、例题讲解、应用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反证法的步骤,并且知道反证法的关键是如何由结论的反面得出矛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出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等。还应该明确有时候结论的反面不一定唯一,注意不要漏掉。
3、实战训练,巩固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4、总结归纳,升华概念
(1)、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2)、反证法的关键: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等。
(3)、反证法适合证明哪些命题?否定性问题、存在性、唯一性命题,至多至少问题,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易于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5、课后练习,自我提升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 反证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 反证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3 反证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 反证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首先从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反证法的基本步骤,练习题1,我对设计的反思和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7.5 反证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7.5 反证法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