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酶是生物催化剂2 课后作业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0647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酶是生物催化剂2 课后作业 【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0647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随堂作业+课后作业+阶段检测
2021学年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精品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精品习题,共4页。
1. 酶很“娇气”,只有在适宜的温度和pH时,其活性才最高。将肠淀粉酶(最适pH=7.8)溶液的pH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图中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 )
2. 由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h和2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若反应时间是1.5h,推测产物相对含量与反应1h相比没有变化的温度最可能是( )
A. 35℃B. 40℃C. 45℃D. 50℃
3. 最适温度、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底物中加入等量的酶,产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pH=5为该酶的最适酸碱度
B. 适当升温,酶的活性会降低
C. 适当降温,m的值会减小
D. 增加酶量,m的值会增大
4. 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高温会( )
A. 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B.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
C. 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D.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
5. 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嫩肉粉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B. 嫩肉粉须在烹煮肉类时趁热加入
C. 嫩肉粉发挥作用后性质改变
D. 嫩肉粉通常也能催化自身水解
6. 已知4个试管中均含有等量的淀粉溶液。1号试管中加入唾液,2号试管中加入煮沸的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唾液和HCl,4号试管中加入麦芽糖酶。4个试管在37℃水浴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呈现蓝色的试管有( )
A. 1、2、3B. 1、2、4
C. 2、3、4D. 1、3、4
7. 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 宜选用碘-碘化钾溶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 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素养提升(限时5分钟)
8. 下图甲是兴趣小组利用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相关研究的结果,图乙为50℃时酶B催化纤维素分解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酶A和酶B中____________受高温条件的影响更大。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酶A和酶B能够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该产物可与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红黄色沉淀。
(3)若改用等量的酶A进行图乙对应的实验,请在图乙中画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请在相应位置作图)。
基础达标
1. C 【解析】肠淀粉酶最适pH为7.8,当pH为1.8时,酶的活性已经丧失,并且不能恢复,因此在pH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酶的催化活性始终为0,所以C正确。
2. D 【解析】若只生产1h,45℃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第1h到第2h,50℃条件下产物的量不变,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已经丧失。因此,若反应时间是1.5h,推测产物相对含量与反应1h相比没有变化的温度最可能是50℃,故D符合题意。
3. B 【解析】此实验中,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但是该酶的最适酸碱度不一定为5,A错误;由题意知,该图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适当升温,活性会降低,B正确;适当降温,会导致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而降低,由于底物的量不变,其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变长,但产物的总量m的值不变,C错误;增加酶量会导致反应加速,但是底物的量是一定的,因此产物的总量m的值不变,D错误。
4. B 【解析】玉米中的淀粉酶在85℃水中会变性失活,活性不会提高,A错误;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从而使可溶性糖能较长时间存在于玉米中保持甜味,B正确;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减少淀粉的积累,与淀粉酶的活性被破坏无关,C错误;不会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否则不能较好地保持甜味,D错误。
5. A 【解析】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A正确;高温破坏酶的活性,B错误;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C错误;酶通常不能催化自身水解,D错误。
6. C 【解析】1号试管中加入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加入碘-碘化钾溶液,不呈蓝色。2号试管中加入煮沸的唾液,唾液淀粉酶由于高温变性,不能分解淀粉,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呈蓝色。3号试管中加入唾液和HCl,强酸使唾液淀粉酶变性,不能分解淀粉,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呈蓝色。4号试管中加入麦芽糖酶,麦芽糖酶不能分解淀粉,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呈蓝色。故C正确。
7. D 【解析】缓冲液的作用是为了调节pH,维持pH稳定的,本实验pH以及温度都是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温度和pH对实验的干扰,因此温度和pH都应该设置到最适,A、B评价合理;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淀粉的剩余量,根据淀粉遇碘变蓝,可以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实验中淀粉是否有剩余,与对照组相比较说明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C评价合理;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Cu2+和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对照组还需要再设置排除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D评价不合理。
素养提升
8. (1)酶A 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2)葡萄糖 本尼迪特
(3)如下图:
【解析】(1)图甲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酶A,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2)酶A和酶B能够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可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红黄色沉淀。
(3)50℃时酶A活性大于酶B,故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酶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精品练习,文件包含浙科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一32酶是生物催化剂原卷版docx、浙科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一32酶是生物催化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课后作业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