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12《诗经》二首综合与测试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3.感受古诗优美的节奏和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原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如何表现男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和追求过程?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
【第一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篇的基调。
关关雎鸠 所听在河之洲 所见窈窕淑女 所思君子好逑 所愿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1.这首情诗的特点 (1)在语言运用上: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2)在追求的方式上: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3)在追求的对象上:是劳动中的女子。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1)运用重言(关关)(2)运用双声(参差)(3)运用叠韵(窈窕)(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2.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
丛生茂密,秋来变黄,霜袭后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清冷、孤寂、凄迷、迷离的氛围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 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着专一。
2.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景与情的结合 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苇,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和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着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
【全诗三章】 (1)用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的深沉的相思之情。
(1)起兴手法 (2)重章叠句
押韵:ang韵i韵ai韵
痴痴守望、不畏险阻、可望而不可即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蒹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 这是一份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3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演示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习背诵,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蒹葭》结构内容,不断追求,情景交融,反复咏叹追求急切,追求不到无限怅惘,写作特色,上邪y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师生共同朗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沚水中的小块陆地,思想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