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复习练习题
展开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体内的液体组成的
B.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C.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直接通过内环境就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高等动物体内①③的渗透压都会降低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由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组成的,A项错误;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例如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B项错误;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只能与外界环境中的部分物质进行交换,外界环境的物质必须要经过机体的吸收和转运才能到达细胞周围的内环境,C项错误;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高等动物体内①血浆、③组织液的渗透压都会降低,D项正确。
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45B.维持在7.35~7.45
C.远小于7.35D.稳定在3~4
答案B
解析人剧烈活动后,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会进入血浆,但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如NaHCO3,可以和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可以分解成H2O和CO2,CO2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所以经调节后血浆的pH仍然维持在7.35~7.45。
3.下列疾病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是( )
A.淋巴管堵塞引起的组织水肿
B.血钙太低引起的手足抽搐
C.肾衰竭引起的尿毒症
D.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贫血
答案D
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增多引起的,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手足抽搐是由血钙含量过低引起的,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尿毒症是由肾脏病变,内环境中尿素等成分增多导致的,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所以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贫血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
4.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的①~⑤分别表示结构或体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中乳酸含量增加,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细胞呼吸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被利用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答案C
解析图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红细胞,③是血浆,④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使③血浆的pH变化不大,A项错误;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呼吸过程不产生CO2,B项错误;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④组织细胞被利用需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膜,氧气由②向④处扩散,故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项正确;③血浆与⑤组织液相比,③中蛋白质含量更多,⑤中蛋白质含量较少,D项错误。
5.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pH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一定范围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维持pH基本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盐酸和NaOH溶液加得过多,相应pH会明显下降和上升。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答案C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项错误;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Na+、葡萄糖、氧气、血浆蛋白位于细胞外液中,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项正确;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项错误。
7.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答案B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中成为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中,而淋巴不能流回到组织液中。
8.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和血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答案B
解析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属于体外环境,因此不属于体液,A项错误;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B项正确;血液包含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的一部分,C项错误;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细胞外液,D项错误。
9.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填字母和名称)增加。
(2)图乙中②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①④⑥合称为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由 的含量决定,③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 。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乙中的数字表示) ,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图乙中的[ ] 。
(4)某人喝较多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乙中[ ]内存在着 物质。
答案(1)B 组织液 (2)2/3 蛋白质 细胞外液 无机盐 组织液和血浆 (3)⑤→④→③→⑥→② ② 组织细胞 (4)不会 ④ 缓冲
解析(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图甲中B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2)图乙中②细胞内液占人体体液的2/3,④是血浆,①⑥分别是淋巴和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在成分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血浆、①淋巴、⑥组织液合称细胞外液;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的含量也有关系;③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⑤红细胞→④血浆→③毛细血管壁→⑥组织液→②组织细胞,②组织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因此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②组织细胞。(4)某人喝较多的食醋后并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因为④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A表示 ,B表示 。
(2)内环境通过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细胞和 细胞,后者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
(3)请用文字与箭头画简图表示内环境中三种主要的液体之间的关系: 。
答案(1)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2)毛细血管壁 血浆和组织液 (3)
解析(1)图中A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呼吸系统,B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系统,C是泌尿系统,D是皮肤;①是消化、吸收,②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2)内环境通过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后者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与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管,形成血浆。
关键能力提升练
11.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输入后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经过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
B.CO2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下降
C.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
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H2O和CO2,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A项正确;CO2的排出出现障碍,则细胞外液中CO2积累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液pH下降,B项正确;血浆中葡萄糖不断进入组织细胞,机体通过调节会使血浆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变化,D项正确。
12.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5过程受阻会导致甲液增多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A项错误;乙是血浆,B项错误;5过程(组织液进入淋巴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多,C项正确;丁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比甲组织液中低,D项错误。
1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组成和含量(单位:mml/L)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它们都属于①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表中信息显示,④中蛋白质、K+等的含量明显高于①,因此④属于细胞内液,①为细胞外液,A项正确;①为细胞外液,因为②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③,所以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B项正确;肝细胞中的CO2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O2从产生场所(线粒体基质)扩散到②(血浆)依次穿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肝细胞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每一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因此共穿过10层磷脂分子,C项错误;③(组织液)与④(细胞内液)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
14.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血管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外溢,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C.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答案A
解析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说明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液增加,出现局部水肿现象。
15.血浆是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填“增加”“不变”或“下降”),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填“增加”“不变”或“下降”)。
(3)正常人体内血浆略偏碱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大量 有关。
(4)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
(5)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是 。
答案(1)血浆 (2)增加 下降 (3)7.35~7.45 缓冲对 (4)10 (5)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较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由于人体血浆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例如缓冲对NaHCO3和H2CO3等,所以正常人的血浆pH一般维持在7.35~7.45。(4)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两层线粒体膜,因此至少需要经过5×2=10(层)磷脂分子。(5)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
酸
蛋白
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一节 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的内环境是指,1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