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 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题一(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全国)化学 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题一(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结成冰B. 瓷碗摔碎C. 食醋挥发D. 铁锅生锈
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
B. 倾倒液体时标签可以不朝向手心
C. 可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D.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
甲:表示一种物质
乙:表示一个分子
丙:表示由两种元素组成
丁:表示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A. NH3B. O3C. HCND. ClO2
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门捷列夫B. 卢瑟福C. 拉瓦锡D. 道尔顿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
A. 食堂周围饭菜飘香
B. 建筑工地尘土飞扬
C. 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态空气B. 石蜡C. 盐酸D. 干冰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氟的原子序数是9B. “F”表示氟元素的符号
C. 氟是金属元素D.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B. 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提高
B. 工业上大量使用含硫燃料
C. 工厂向周围环境排放各种废物、废液
D. 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有害农药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下列有关甜蜜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甜蜜素属于混合物
B. 甜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甜蜜素由7种元素组成
D. 甜蜜素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1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应张贴的消防安全图标是( )
A. B.
C. D.
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B. 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延长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
C.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它将成为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D. 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如图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若X为稀盐酸,则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可能为( )
A. Fe2O3、Ca(OH)2、CaCO3
B. Mg、Na2CO3、CuO
C. Fe、NaNO3、Ba(OH)2
D. Zn、CaO、AgNO3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x的值为18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丙一定是催化剂
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化合物,由42个原子构成
B.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0
C.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在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B.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C. 取两块玻璃片,对着一片呼气,比较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D. 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气体,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
B. 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
C. 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
D. 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
在反应3A+B=2C+D 中,20g A与7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g D.若有5g A参加反应,则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 )
A. 20gB. 7gC. 16gD. 4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3分)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_______②3个镁离子_______③4个一氧化氮分子_______
④钾元素_______⑤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在空气中含量______最高,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_.竹子可加工成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其作用与实验室中常用的______(填物质名称)相似.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下列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河水 D.雨水
(2)取污染的河水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 ______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3)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______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5)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和______是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______能源(填“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中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为题:
(1)产物C、D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C的计量数(即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实验室用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是多少?(二氧化碳的密度:1.977克/升)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D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冒出时,才能收集。当不再产生气泡时,试管底部仍然有黑色固体,把黑色固体分离出来并干燥后称量,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这说明了该黑色固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4)实验室也常用上述实验装置B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推测其反应物是(填序号)___________。
A.CaCO 3固体 B.大理石和稀盐酸溶液 C.CO气体和氧气
(5)收集完氧气后,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①如图所示,取一根光亮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收集该瓶氧气,最好选用收集装置中的D,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多功能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A.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由导管_____通入;
B.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瓶中先充满水,将氧气由导管_____通入,可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
佛堂镇中八年级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环保,因为两装置都能防止产生的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
(2)在以上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均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3)图3装置中的______处(用“a、b、c”表示)的现象,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瓷碗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醋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要形成一个密封体系,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则不会有气泡.故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以防药液腐蚀标签,故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故操作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NH3不符合表示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这个条件,故A错误;
B.O3不符合由两种元素组成这个条件,故B错误;
C.HCN不符合由两种元素组成这个条件,故C错误;
D.ClO2所有条件均符合,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故选:C.
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认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发展常识方面的问题,比较简单.
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食堂周围饭菜飘香,是因为饭菜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飘香味,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不是分子,是宏观的物质,尘土飞扬不能用分子相关知识解释,故B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解:A、液态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石蜡是多种碳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液态空气、石蜡、盐酸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F”表示氟元素的符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严重污染空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空气的各成分是按体积计算的等相关知识,考查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解答】
A.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故A正确;
B.空气有自净能力,能净化空气中的少量有害气体,故B正确;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多少是按体积计算的,不是按质量计算的,故C不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惰性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氧气与镁、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答】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故A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B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解: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
B、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C正确;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硬水和软水使用肥皂水进行鉴别,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关于水的净化和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B
【解析】【分析】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与酸雨的形成无关,故错误;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如煤、石油等,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故正确;
C.工厂向周围环境排放各种废物、废液,易造成水污染,但与酸雨的形成无关,故错误;
D.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有害农药,易造成水污染,但与酸雨的形成无关,故错误。
故选B。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A、甜蜜素是由甜蜜素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甜蜜素中C、H、N、S、O、Na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4:32:(16×3):23=72:12:14:32:48:23,则甜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甜蜜素是由碳、氢、氮、钠、氧、硫六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甜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4×1)=36: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甜蜜素是由甜蜜素一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甜蜜素的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解: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内的空气中分别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可燃性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粉尘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停车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回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延长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正确,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他将成为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正确;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错误,应该是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体积分数、化石燃料的利用、水资源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
【解答】
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延长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他将成为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错误,应该是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解:A、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碳酸钙分别属于碱和盐,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B、镁属于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钠与氧化铜分别属于盐和金属氧化物,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铁属于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硝酸钠与稀盐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D、锌属于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三种物质分别属于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和盐,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若X为稀盐酸,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x=34+2+5+5−(0+5+21)=20,故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A、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分解反应,错误;
B、x=20,错误;
C、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D、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错误。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据此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4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故选项说法错误;
C.青蒿素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则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青蒿素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分析】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石灰水,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能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故A选项实验方法可行;
B、带火星的木条在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均会熄灭,不能检验氧气的含量,故B选项实验方法不可行;
C、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空气中的没有水雾,能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故C选项实验方法可行;
D、人呼出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气体,应正放在桌面上,故D选项实验方法可行。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而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与7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gD,生成C质量为:20g+7g−11g=16g,即20gA参加反应时生成16gC,则有5gA参加反应,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4g。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①2S; ②3Mg2+; ③4NO; ④K; ⑤H2O−2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难度不大。
【解答】
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3Mg2+;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一氧化氮可表示为:4NO;
④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钾元素表示为:K;
⑤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H2O−2。
故答案为:
①2S;②3Mg2+;③4NO;④K;⑤H2O−2。
22.【答案】N2 CO2 CO 活性炭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氮气最多;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所给方程式中只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有活性炭;故答案为:N2;CO2;CO;活性炭
根据空气中成分的体积含量考虑;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空气中成分及其含量,光合作用的原料,及物质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23.【答案】(1)B;(2)过滤;吸附;(3)肥皂水;煮沸;(4)D;(5)A。
【解析】解:(1)蒸馏水只由一种物质水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选B;
(2)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故填:过滤;吸附;
(3)用肥皂水可以检验水是否为硬水,将肥皂水加入水中,若浮渣较多,则为硬水,泡沫丰富,则为软水;生活中常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4)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故选D;
(5)A、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B、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
D、水蒸发过程中,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改变,所以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故选A。
故答案为:
(1)B;(2)过滤;吸附;(3)肥皂水;煮沸;(4)D;(5)A。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常用净化水的方法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分子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4.【答案】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CH4;CH4+2O2=点燃CO2+2H2O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化石燃料的分类和化石燃料能否循环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可以判断化石燃料的组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故答案为: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CH4;CH4+2O2=点燃CO2+2H2O。
25.【答案】C 置换 2:1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产物C、D中,D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
(2)由上述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3)由上图可知,A、C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2:1,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C的计量数之比为2:1.
故答为:(1)C;(2)置换;(3)2:1.
(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A、C的计量数之比.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答案】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0g×80% x
100100g×80%=44x,
x=35.2g,
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35.2g÷1.977g/L=17.805L,
答:生成了35.2g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体积是17.805L.
【解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二氧化碳的体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7.【答案】(1)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A;KMnO4ΔK2MnO4+MnO2+O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连续均匀;不溶于水
(4)B
(5)①防止消耗集气瓶内氧气,影响实验效果;集气瓶底部需要留少量水,防止铁丝燃烧时炸裂瓶底
②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6)A.a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C.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及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解答此题需要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1)图中仪器①是试管,仪器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择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为:KMnO4ΔK2MnO4+MnO2+O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可收集氧气,这样可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当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液体是水,黑色的固体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4)B装置适用于反应物是液体和固体、反应不需加热,A是固体,C是气体,所以,只有B符号题意;故选B;
(5)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铁丝才可以燃烧,因此,实验时,如火柴没有燃尽就伸入集气瓶,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氧气,集气瓶中氧气浓度降低,可能导致实验效果差或实验失败;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需留一层水,防止铁丝燃烧时的熔化物滴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因此,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便于瓶底留一层水;
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该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证明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6)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时,应该是“长进短出”,即氧气应从a端通入;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C.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因此,瓶中先充满水,将氧气由导管b端通入,可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
故答案为:
(1)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A;KMnO4ΔK2MnO4+MnO2+O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连续均匀;不溶于水;
(4)B;
(5)①防止消耗集气瓶内氧气,影响实验效果;集气瓶底部需要留少量水,防止铁丝燃烧时炸裂瓶底;
②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6)A.a;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C.b。
28.【答案】(1)P2O5;
(2)控制变量法;
(3)c
【解析】解:(1)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环保,因为两装置都能防止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P2O5;
(2)在以上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均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
(3)图3装置中的c的现象,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b处白磷指明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c;
本考点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有三个: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化学。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克
34
2
5
5
反应后质量/克
0
x
5
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沪教版(全国)化学第1-2章基础试题(含答案),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7)有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