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7.5 反证法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步骤,体会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思想,并能够运用反证法来证明一些问题.
2.知道证明一个命题除用直接证法外,还有间接证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理解并体会反证法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难点: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个古希腊哲学家甲、乙、丙,由于争论和天气炎热感到疲倦了,于是在花园里一棵大树下躺下来休息一会儿,结果都睡着了.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三个人醒来以后,彼此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但这并没有引起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的担心,因为每个人都以为是其他两人在互相取笑.其中甲突然不笑了,因为他发觉自己的前额也被涂黑了.他是怎样觉察到的呢?你能想出来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这里应着重指出的是,甲并没有直接看到自己的脸是否被涂黑了,他是根据乙、丙两人的表情进行分析、思考,而知道了自己的脸被涂黑了.因此,这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这就是本节我们学习的“反证法”.
仔细分析甲的思考过程,不难看出它分4个步骤:
1.假设自己的脸没被涂黑;
2.根据这个假设进行推理,推得一个与乙对丙的笑不感到奇怪的这个事实相矛盾的结果——乙应对丙的笑感到奇怪;
3.根据这个矛盾,说明原来假设自己的脸没被涂黑是错误的;
4.根据原来的假设脸没被涂黑是错误的,便可作出没被涂黑的反面——被涂黑了是正确的结论.
简单地说,甲是通过说明脸被涂黑了的反面——没被涂黑是错误的,从而觉察了自己的脸被涂黑了.
出示教材162页问题:
已知:△ABC.
求证:在△ABC中,如果它含有直角,那么它只能有一个直角.
让学生讨论,怎么样证明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假设有两个角是直角(或三个角是直角)进行证明,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进行判断.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答案,讲评、规范步骤.
证明:假设命题为真,不妨设△ABC中,∠A=∠B=90°,由此可得△ABC的内角和为∠A+∠B+∠C=180°+∠C>180°,此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故命题为假,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不可以有两个直角.
分析上述证明过程,教师小结: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刚才证明的过程,总结一下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归纳.
第一步: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第二步:从这个假设和其他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学过的概念、基本事实、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或题设相矛盾的结果.
第三步: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出示教材163页例1: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提出问题:(1)想一想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写出已知、求证.
(3)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推理,注意推理的严密性.
指两名学生板演后,全班同学针对板演进行点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好的思路和想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最后教师规范出解题过程.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出示教材163页例2: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提出问题:想一想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什么?它的已知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小组讨论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假设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来加以证明.
出示答案,教师进行细致讲解.
让学生完成教材164页“做一做”,有困难的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反证法的证明过程,体会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为进一步学习反证法的证明打好基础,做好理论铺垫.
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感受逻辑推理的过程和语言的严密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特殊的证明命题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164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1.谈谈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2.怎样用反证法进行命题的证明?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164页“习题”.
【板书设计】
反证法
一、反证法的含义
二、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 反证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 反证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17.5 反证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17.5 反证法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3 反证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 反证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首先从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反证法的基本步骤,练习题1,我对设计的反思和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