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答案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答案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回忆《骆驼祥子》,回答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6题24分)
    1.(3分)下列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卓(zhuó)越 校(jiào)对 伴侣(lǔ) 妇孺(rú)皆知
    B.亘(gèn)古 惶(huáng)恐 默契(qī) 大庭(tíng)广众
    C.妥(tuǒ)帖 露(lù)宿 达(dá)观 悲天悯(mǐn)人
    D.矜(jīn)持 涉(shè)足 炽(zhì)热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吟唱 厄运 辜负 语无伦次
    B.幼稚 遗憾 监督 颠沛流离
    C.悠闲 商酌 烦躁 言外之意
    D.霹雳 缠饶 澎湃 锋芒毕露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规范书写汉字,是对广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B.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C.每当他们说这些话时,我的心里都会感到甜甜的幸福。
    D.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4.(7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③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木兰诗》中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的语句是   ,   。
    ⑤疫情期间,在家里做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陆游《游山西村》)

    5.(3分)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鬼”。
    B.《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C.陆游,生逢清朝灭亡之际,诗词语言平易晓畅,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D.《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6.(5分)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结合当前生活大事,说说那些感动你的人和事。
    示例:
    钟南山:谁都别去武汉,但我可以
    张文宏:我们一定跑到病毒前头
    那些志愿“以命相托”的武汉司机
    ……
    近期你还阅读到哪些文章?如果要你在省略处补入时文,你会选择哪篇文章?
    (2)将天下国家拆开来三个名词,你怎样理解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呢?
    “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第二部分(7~22题46分)
    7.(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①有仙则名
    名:
       
    ②谈笑有鸿儒
    鸿:
       
    ③斯是陋室
    斯:
       
    ④惟吾德馨
    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何陋之有?
    (3)原文中运用了典故,找出原句写在下面:   
    (4)《陋室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9.(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葡萄月令
    ①四月,浇水。
    ②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③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④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⑤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⑥五月中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⑦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⑧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⑨七月,葡萄“膨大”了。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⑩八月,葡萄“着色”。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⑪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1)第③段“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和第七段“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写出了农事的什么特点?同时传达出什么情感?
    (2)本文详略是否得当?详写了哪几个月的葡萄,有什么作用?
    (3)“明末的小品式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汪老的文字,如流水般沁人心脾,阅读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
    10.(5分)回忆《骆驼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曹家给的钱并不多,为什么祥子喜欢在曹家拉车?
    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舍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B.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C.小说开篇虽寥寥数语,但一位短小精悍、头发花白、面容光洁的母亲便跃然纸上。这段话运用了肖像描写,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2)文章写了母亲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4)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
    (5)根据文意,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你的启示。
    第三部分写作(23题50分)
    1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家调查公司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幸福指数最高,中年人次之,不少80后的幸福指数偏低,而最低的是中学生,竟然有71.3%的人感到不幸福或是不太幸福。这一调查结果,引发了人们对幸福的思考。
    请以“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有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55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019-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1~6题24分)
    1.(3分)下列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卓(zhuó)越 校(jiào)对 伴侣(lǔ) 妇孺(rú)皆知
    B.亘(gèn)古 惶(huáng)恐 默契(qī) 大庭(tíng)广众
    C.妥(tuǒ)帖 露(lù)宿 达(dá)观 悲天悯(mǐn)人
    D.矜(jīn)持 涉(shè)足 炽(zhì)热 忍俊不禁(jīn)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解答】A.有误,“伴侣”中的“侣”应读作“lǚ”;
    B.有误,“默契”中的“契”应读作“qì”;
    C.正确;
    D.有误,“炽热”中的“炽”应读作“chì”。
    故选:C。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吟唱 厄运 辜负 语无伦次
    B.幼稚 遗憾 监督 颠沛流离
    C.悠闲 商酌 烦躁 言外之意
    D.霹雳 缠饶 澎湃 锋芒毕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形近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缠饶”中的“饶”应为“绕”。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规范书写汉字,是对广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B.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C.每当他们说这些话时,我的心里都会感到甜甜的幸福。
    D.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前后矛盾,把“能否”去掉;
    B.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C.无语病;
    D.成分赘余,删去“的人”。
    故选:C。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4.(7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③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木兰诗》中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的语句是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⑤疫情期间,在家里做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山重水复疑无路 ,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这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夜泊秦淮近酒家(注意“酒”的书写)
    ②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注意“戎”的书写)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3分)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鬼”。
    B.《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C.陆游,生逢清朝灭亡之际,诗词语言平易晓畅,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D.《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李白是唐代诗人,“诗鬼”是李贺;
    B.正确;
    C.有误,陆游是宋代诗人;
    D.有误,《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6.(5分)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结合当前生活大事,说说那些感动你的人和事。
    示例:
    钟南山:谁都别去武汉,但我可以
    张文宏:我们一定跑到病毒前头
    那些志愿“以命相托”的武汉司机
    ……
    近期你还阅读到哪些文章?如果要你在省略处补入时文,你会选择哪篇文章?
    (2)将天下国家拆开来三个名词,你怎样理解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呢?
    “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分析】(1)本题考查阅读积累。注意回想自己近期阅读到的关于抗疫的一些文章,例如,有关抗疫英雄李兰娟和张定宇的一些报道,也可以是平凡的社区工作人员、外卖小哥等,写出人物和文章即可。
    (2)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天下”、“国”、“家”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孟子的话可知,家对国很重要,国对天下很重要。从范仲淹和顾炎武的话来看,要为天下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让家更幸福。据此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1)李兰娟:疫情之下,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生命之舟(符合要求即可)
    (2)示例:天下、国、家是密不可分的,三者紧密联系。只有天下和国家和乐,家庭才能更加幸福。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和天下安定尽到自己的责任。
    【点评】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二部分(7~22题46分)
    7.(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鸟儿从山中飞出”错误,应为鸟儿飞入山中。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答案:
    (1)D
    (2)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参考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当人登上山的绝顶,就会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词。
    ①有仙则名
    名:
     出名 
    ②谈笑有鸿儒
    鸿:
     大 
    ③斯是陋室
    斯:
     这 
    ④惟吾德馨
    馨:
     美好,高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何陋之有?
    (3)原文中运用了典故,找出原句写在下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陋室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分析】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
    ②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大。
    ③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④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馨:美好,高尚。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上,长上。入,映入。句子翻译为:苔藓的痕迹碧绿,一直长上了台阶,草色青青,映入了竹帘。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何,什么。陋,简陋。句子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古贤名居以证“陋室”,道出“陋室”主人的高尚志趣和远大抱负。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答案:
    (1)①出名 ②大 ③这 ④美好,高尚
    (2)①苔藓的痕迹碧绿,一直长上了台阶,草色青青,映入了竹帘。
    ②有什么简陋的呢?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点评】“名”的解释:
    1、名字(卷卷有爷名)
    2、命名(名之者谁)
    3、叫,叫做(故又名“鬼市“云)
    4、名义,名分(死即举大名耳)
    5、名望,名声(赢得生前身后名)
    6、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7、闻名(有仙则名)
    8、著名的(故虽有名马)
    9.(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葡萄月令
    ①四月,浇水。
    ②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③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④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⑤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⑥五月中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⑦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⑧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⑨七月,葡萄“膨大”了。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⑩八月,葡萄“着色”。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⑪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1)第③段“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和第七段“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写出了农事的什么特点?同时传达出什么情感?
    (2)本文详略是否得当?详写了哪几个月的葡萄,有什么作用?
    (3)“明末的小品式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汪老的文字,如流水般沁人心脾,阅读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
    【分析】本文以时间为序,写了四月到八月,从给葡萄浇水到枝条猛长、打理枝条、喷药、追肥、着色、收获等整个过程,表达了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和体会情感。“浇水,喷药,打梢,掐须”,五、六月,月份紧密相连,动词性短语紧密相连,十分紧凑,传递出一种紧张的气氛,表现出农事的繁忙特点。结合全文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可体会到,这里传达出对劳动的喜悦之情。
    (2)本题考查对文章详略的分析。观察各段篇幅可见,第②段写四月葡萄生长情况、第④⑤段写五月葡萄生长情况、第⑩段写八月葡萄生长情况的内容较多,是详写,其它段落是略写。由第②段“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第⑤段“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第⑩段“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等内容可见,这几段分别写葡萄枝条猛长、打理葡萄、临近收获的内容,是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部分,因此详写,能够打动读者。其它生长过程则略写,详略处理是得当的。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可根据葡萄生长的过程,从感悟劳动、生活的美好来谈。也可从葡萄经历几个月的生长、打理,才能成熟的过程,从“耐得住寂寞,才能结出硕果”的方面来谈。
    答案:
    (1)写出了农事繁忙的特点,传达出劳动的喜悦之情。
    (2)详略得当。详写了四、五、八月的葡萄。作用:行文张弛有度,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自然生命感动的时刻。
    (3)示例:①幸福,需要劳动去创造。②普通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③耐得住寂寞,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点评】作者的情感态度的体会:
    (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10.(5分)回忆《骆驼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曹家给的钱并不多,为什么祥子喜欢在曹家拉车?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
    (1)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但经过三起三落挫折打击,他的理想终于破灭,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原因:旧军阀旧封建社会对祥子这个老实人的压榨和剥削,3次有了车,3次都丢了,最后放弃了心中那可怜的理想。
    (2)曹先生和太太非常和气,拿祥子当人对待;饭食不苦,样子在曹家有间宽绰的屋子住,可以消消停停地吃三顿饭;工作不累,做临时工作可以得到额外的报酬;祥子拉车不小心摔了曹先生,也不受责骂。祥子把曹先生,比做孔圣人,把曹家比作沙漠中的小绿洲,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曹先生的敬重和喜爱。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舍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B.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C.小说开篇虽寥寥数语,但一位短小精悍、头发花白、面容光洁的母亲便跃然纸上。这段话运用了肖像描写,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2)文章写了母亲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4)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
    (5)根据文意,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你的启示。
    【分析】本文描述了一位深得别人喜爱并尊敬的母亲。母亲来自乡下,在城里跟随女儿生活了三年,却得到女儿和女婿的同事、同学、朋友、小区邻居的一致尊敬,甚至连交警也对母亲的“违法”行为网开一面,就在于母亲懂礼,有爱心,更重要是母亲懂得“舍得”的道理。文中叙述了母亲对女婿朋友、同事和邻居的几件小事,虽然细小,在相对冷漠的城市里却更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母亲不仅懂得人际关系上的“舍得”,对生命的终结竟也能“舍得”,实在令人敬佩。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有误,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的热情、爱心感染了同事们,同时也让女婿得到了同事们的喜爱,并非只是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这几件小事;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文围绕着母亲的“舍”和“得”分别叙写了:①﹣②段叙写母亲在家做饭请先生的同事在家里吃饭;第③段以邻居来访侧面写出母亲给邻居送点心;第④段写母亲捐钱给先生同事的患病孩子;⑥﹣⑧段叙写母亲受到警察优厚的礼遇;文章第⑨﹣⑩段写母亲坦然面对死亡和去世后很多人来送母亲的盛大场面。据此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词语在句中的表现作用。“冷不丁”意思是感到突然,让人出乎意料。因为“我”与邻居曾发生矛盾,因此对她的友好行为极为惊讶,从侧面烘托了母亲的品质。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母亲去世后很多人来送母亲最后一程的“大场面”,这“大场面”是母亲真诚的“舍”带来的,侧面表现了母亲善良、人缘好,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同时,所叙写内容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本文的题目是“舍得”,文章也围绕母亲“舍得”的思想和行为展开叙述。“舍”与“得”本是一对意义相对的词,却融为一体。这是因为有“舍”才会有“得”,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母亲教育女儿的数句话,就能从中提炼出“舍”“得”给人的启示。
    答案:
    (1)A
    (2)①请先生的同事在家里吃饭;②给邻居送点心;③给先生同事患病的孩子捐钱;④违反交通规则却受到警察的优厚的礼遇;⑤母亲坦然面对死亡和去世后送葬的盛大场面。
    (3)“冷不丁”一词表示突然、意料之外,写出了“我”对邻居突然的友好行为表示惊讶,侧面烘托了母亲善良、热情的优秀品质。
    (4)①呼应标题,深化主旨;②这里的大场面是母亲真诚的“舍”带来的;③彰显了母亲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④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
    (5)①只有真诚、大方地“舍”,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敬;②“舍”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③只有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献出自己的一份爱,社会才能和谐、美满;④要坦然、豁达、坚强面对生死;⑤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
    【点评】解答对文章内容概括类习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第三部分写作(23题50分)
    12.(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家调查公司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幸福指数最高,中年人次之,不少80后的幸福指数偏低,而最低的是中学生,竟然有71.3%的人感到不幸福或是不太幸福。这一调查结果,引发了人们对幸福的思考。
    请以“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有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55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分析】这个作文题目“幸福”,非常宽泛,写作时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必须紧扣“幸福”来谋篇布局,否则偏题。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看不见,也摸不着,它沉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因追求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处境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写作时一定要立足自己的现实生活,用独特的思维去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幸福,写出你眼中的幸福。构思时,可以以“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行文,写出自己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以下几种思路可供大家参考:(1)写生活中平凡的幸福:幸福是出门时妈妈的一声叮咛,是失败时老师安慰的目光,是离家千万里亲人亲切的问候,是晚归时家中柔和的灯光,是疲惫时爸爸温好的牛奶。(2)写经历过的人生幸福:童年时,棒棒糖的甜、风筝的艳、花儿的香、母亲的被窝是幸福;少年时,七彩的幻想、知己交心、欢歌笑语是幸福;青年时,雨中漫步、摇曳的生日烛光、劳累后的小憩是幸福。(3)写自己的幸福观:先点明自己对幸福的认识,然后摆事实、讲道理,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尾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解答】
    幸福
    幸福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有的人认为幸福在功成名就之时,有人认为幸福在还未探索的远方,还有人认为幸福只存在于理想的乌托邦……在我看来,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幸福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被我们无情地忽略了。也许大汗淋漓后喝的一杯凉茶的确让你神清气爽,但你只为比赛的结果焦虑着;也许路遇的朋友简单的一声问候的确让你会心一笑,但你却因繁忙的行程来不及回味;也许亲人的叮咛与关怀的确让你一帆风顺,但你却把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就如画家的白纸黑渍的画,我们往往只被黑渍吸引,而自动将大片的白纸当做背景。其实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它。
      发现身边的幸福,要有明确的目的。苏格拉底曾说:“快乐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其它时突然来访。”这样的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看,农民为了一年的收成在田间忙碌时,心中已有五谷丰登的愿景;作家为了一本好书埋头写作时,内心激荡着与无数人分享人生的喜悦;运动员为了获得冠军而奋力拼搏时,胸中充塞着为国争光的荣誉感。他们都为了自己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因追求而充实,因奋斗而满足,这不就是幸福吗?当我们也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时,同样也会发现隐藏在身边的幸福。
      发现身边的幸福,要懂得转变态度。史铁生曾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不要懊恼得到的太少,你可能会失去更多;不要沮丧命运太不公平,前方可能有更多的荆棘。海伦•凯勒最大的幸福是拥有“三天光明”,马丁•路德•金最大的幸福是“自由”,而你或许拥有健康的身体,却不满贫穷的生活,你或许经济富足,却懊恼于精神空虚……所以,换一种审视的眼光,换一种评价的标准吧,幸福与否,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而幸福的态度就是自足。
      发现身边的幸福,要学会爱与被爱。爱是一种奇妙的情感,无论是管鲍之交的友爱,还是孟母三迁的慈爱,亦或梁祝化蝶的挚爱,都将使人变得有生气,变得充满希望,变得充盈幸福。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和身边的人有着爱的交流时,便会生出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而这种满足便是一种幸福。只要我们学会关心、爱护身边的人,我们也将会感受到爱的回报,正如诗人白朗宁所写的:“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复苏。”学会爱与被爱,将让我们发现隐藏在身边的温暖的幸福。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如清风,如阳光,如天边游弋的白云,轻柔、温暖、熨帖。
    【点评】本文开篇设问:“幸福在哪里?”“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紧扣题旨,简洁干练。接下来从怎样才能发现身边的幸福的角度,列出三个分论点,指出发现身边的幸福,“要有明确的目的”“懂得转变态度”“学会爱与被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中选取大量生活素材,说古道今,引用贴切,容易引人共鸣,说理温和而有有力量。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6/21 22:25:05;用户:语文18;邮箱:dfyw18@xyh.com;学号:37437822

    相关试卷

    部编语文七下期末测试题(一)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七下期末测试题(一)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八下期末测试题(一)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八下期末测试题(一)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七下期末测试题(二)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七下期末测试题(二)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