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教案
展开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2》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节课,属于学考范围。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A(识记)、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从物质的总能量和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都是B级要求。本章初步涉及热化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启发他们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物质变化的问题,从而逐步树立物质具有能量、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熟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初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能量变化计算。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
2.微观探析: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在本质上认识化学能量与化学变化的本质。
3.模型认知:知道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不同,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讲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你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应用能量转化的事例?
思考:
1.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而生成和反应物的能量存在差异;
(2)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
(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
课本P12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演示课本P11页实验1、2: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实验现象说明能量变化情况。
Mg + 2HCl = Mg Cl2 + H2↑ 化学能→热能 放热反应
2NH4Cl·8H2O + Ba(OH)2 = BaCl2 + 2NH3+ 10H2O 热能→化学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定义
(1)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
(2)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比较
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1)可燃物燃烧; (2)中和反应;
(3)大多数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水的反应。
吸热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2)CaCO3 CaO + CO2↑(3)C + CO2 2CO
(4)C + H2O CO+ H2 (5)2NH4Cl + Ba(OH)2 = BaCl2 + NH3↑+ 10H2O
四个不一定
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和氧气的反应。
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
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
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
如升华、蒸发等过程是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概念:能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用s、l、g、aq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溶液。
(3) 注明ΔH的符号(正号常省略)、大小及单位kJ·ml-1 。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化学计量数改变,ΔH的数值要相应改变。
例:已知破坏1 ml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和形成1 ml该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相等,这部分能量称作键能。下表中的数据是各种化学键的键能 (kJ·ml-1),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①HCl ②HBr ③HI
(2)Br2(g)+H2 (g) =2HBr (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ΔH为 。
解析:
(1)化学键的键能越大,越难被破坏,分子越稳定;HCl键能最大。
(2)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193kJ/ml×1 +436kJ/ml×1 -366kJ/ml×2=-103kJ/ml
知识总结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从化学键的变化来看
E1>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
E1<E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
(2)从能量高低来看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就会放出能量。
2.“四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
一查“物质四态”:即(g、l、s、aq)是否正确;
二查“正负莫反”:即“+”、“-”是否与吸热和放热一致;
三查“单位书写”:即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l-1;
四查“数值对应”:即ΔH的数值与物质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课后作业:
1.笔记:课件9、10、11、19 、20页(重要笔记)
2.苏教版必修二课本P17-18:1、4、5、6
3.专题6-§2-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同步练习)
4.预习专题6-§2-2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化学反应知识体系,是非常好的教学思路。
2.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吸热、放热反应概念的生成;通过实验感受反应热;反应热与物质内能的直观图表表示等交由学生完成,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其化学基本素养。
3.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是一种实用性强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化学平衡的间接标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共3页。
苏教版 (2019)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