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学案 学案 4 次下载
- 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 学案 3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
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学案
课程标准
1.认识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义和团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重难点
1.重点: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2.难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评价、《辛丑条约》的影响。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高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辛丑条约》的严重后果。
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百日维新反映的时代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
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人民肩负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阶级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变法
1.背景
(1)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维新思想兴起
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2.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人物:在京官员,各省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结果:请愿书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
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内容: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4.结果:失败
(1)表现
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③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原因
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5.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抢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2.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3.清政府的态度
先抚后剿—招抚利用——镇压剿灭
3.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八国联军出兵镇压。
(2)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
4.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八国联军
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4)7月14日,天津陷落。
(5)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3.影响
(1)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俄军趁机占领中国东北。
(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4.结果:
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
1.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
2.内容
(1)惩办“首祸诸臣”。
(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3.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②军队驻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③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第五单元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第五单元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7讲 课题20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7讲 课题20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及答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