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象的是( )
A B C D
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t图象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对,A、C错;B图中的图象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选D.]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大6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 m/s2 B.1.5 m/s2
C.3 m/s2D.4 m/s2
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1.5 s末的速度;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3.5 s末的速度;则有:a=eq \f(Δv,Δt)=eq \f(6,2) m/s=3 m/s2,故选C.]
3.一个质点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该质点在t=1 s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C.该质点在t=0到t=2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6 m
D.该质点在t=0时速度为零
D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0时质点的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由题图知t1=1 s时,x1=2 m,t2=2 s时,x2=8 m,利用公式x=v0t+eq \f(1,2)at2得x1=v0t1+eq \f(1,2)ateq \\al(2,1),x2=v0t2+eq \f(1,2)ateq \\al(2,2),代入数据解得a=4 m/s2,v0=0,t=1 s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故只有D正确.]
4.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B.t1时刻甲、乙两车的加速度相等
C.t1时刻甲、乙两车相遇
D.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 [由所给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知,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A、B错误;t1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由于之前甲车的速度一直大于乙车的速度,故此时甲车位于乙车的前方,C错误;由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知,0~t1时间内,甲车比乙车的位移大,故该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D正确.]
5.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 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 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C [由图象可知a、b加速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eq \f(40-10,20) m/s2=1.5 m/s2,b的加速度大小为eq \f(40,40-20) m/s2=2 m/s2,A错误;t=20 s时,a的速度为40 m/s,而b的速度为0,在继续运动的过程中,两者距离继续增大,B错误;t=40 s时,a、b两物体速度相同,a、b两物体相距最远;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面积之差表示位移之差,所以最大间距为eq \f(10+40,2)×20 m+eq \f(40,2)×20 m=900 m,故D错误;t=60 s时,图线a与t轴围成的面积大于图线b与t轴围成的面积,故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C正确.]
6.如图所示,光滑斜面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AB、BC、CD、DE,一个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eq \r(2)∶eq \r(3)∶2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B∶tC∶tD∶tE=1∶eq \r(2)∶eq \r(3)∶2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eq \x\t(v)=vB
D.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D [设每一部分的长度为x,根据v2-veq \\al(2,0)=2ax得veq \\al(2,B)=2ax,veq \\al(2,C)=2a·2x,veq \\al(2,D)=2a·3x,veq \\al(2,E)=2a·4x,所以vB∶vC∶vD∶vE=1∶eq \r(2)∶eq \r(3)∶2,A正确;根据x=eq \f(1,2)at2得tB=eq \r(\f(2·x,a)),tC=eq \r(\f(2·2x,a)),tD=eq \r(\f(2·3x,a)),tE=eq \r(\f(2·4x,a)),所以tB∶tC∶tD∶tE=1∶eq \r(2)∶eq \r(3)∶2,B正确;从A到E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从A到E的时间为tE=eq \r(\f(2·4x,a)),中间时刻为eq \f(1,2)tE=eq \r(\f(2·4x,4a))=eq \r(\f(2x,a))=tB,所以eq \x\t(v)=vB,C正确;由vB、vC、vD、vE之比可知每一部分的速度增量不相等,D错误.故本题应选D.]
7.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的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表层大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行星表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 m/s2
B.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
AC [设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a,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下落高度h=25 m,所用的时间t=2.5 s,由位移时间关系式:h=eq \f(1,2)at2,解得:a=8 m/s2,故A正确;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速度时间关系式得:v=at=20 m/s,故C正确,故选A、C.]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9 m的两个物体A、B,分别以大小vA=6 m/s和vB=2 m/s的初速度同时相向减速滑行,若两物体因受地面阻力而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且不计两物体的大小,取g=10 m/s2.则( )
A.它们经过2 s相遇
B.它们经过4 s相遇
C.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8 m处相遇
D.它们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5 m处相遇
AC [设B速度减为0时的位移为xB,则0-veq \\al(2,B)=-2axB,得xB=1 m.设B的运动时间为tB,则0=vB-atB,得tB=1 s.在1 s内,A的位移为xA=vAtB-eq \f(1,2)ateq \\al(2,B)=5 m,显然当B停止时两者相距3 m.设经过时间t,两者相遇,则s-xB=vAt-eq \f(1,2)at2,解得t=2 s(t=4 s不符合实际,舍去).故经过2 s相遇,相遇处在距离物体A出发点8 m处,选项A、C正确.]
9.如图所示,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BC [vt图线与时间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A、D选项中vt图象的“面积”不等于20 m,A、D错误;B中vt图象的“面积”可能等于20 m,B正确;C中vt图象的“面积”正好等于20 m,C正确.]
10.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2 s,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直线甲、乙所示.则( )
A.t=2 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相等
D.甲球与乙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相等
BD [t=2 s时,两球运动的位移相差40 m,但两小球是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故无法判断两小球的高度差,A错;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知,t=4 s时两球的位移都是40 m,B对;两小球是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的,落地的时间不确定,C错;两小球竖直向上的初速度相同,由v=v0+at,其中a=-g,解得t=eq \f(v0,g),用时相等,D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1.(6分)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 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_______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 cm,x2=4.14 cm,x3=5.69 cm,x4=7.22 cm,x5=8.75 cm,x6=10.2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 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乙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②eq \f(x4+x5+x6-x1+x2+x3,36T2) 9.60 (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采用频闪照相法)
12.(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 Hz时,仍按50 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T=0.1 s,vD=eq \f(xCE,2T)=eq \f(0.068,2×0.1) m/s=0.34 m/s,vB=eq \f(xAC,2T)=0.26 m/s,a=eq \f(vD-vB,2T)=0.4 m/s2.交流电实际频率变小时,T较真实值偏小,则测量的加速度较真实值偏大.
[答案] 0.34 0.4 偏大
13.(12分)雨后,屋檐上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图所示.小红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由静止开始下落.她测得屋檐到窗台的距离H=3.2 m,窗户的高度为h=1.4 m.g取10 m/s2,试计算:
(1)水滴下落到窗台时的速度大小;
(2)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
[解析] (1)水滴下落至窗台通过的距离为H=3.2 m
由v2=2gH得v=eq \r(2gH)=eq \r(2×10×3.2) m/s=8 m/s.
(2)水滴下落至窗户上边缘的时间为
t1=eq \r(\f(2H-h,g))=eq \r(\f(2×3.2-1.4,10)) s=0.6 s
水滴下落至窗台的时间为
t2=eq \r(\f(2H,g))=eq \r(\f(2×3.2,10)) s=0.8 s
水滴经过窗户的时间为
Δt=t2-t1=0.8 s-0.6 s=0.2 s.
[答案] (1)8 m/s (2)0.2 s
14.(12分)飞机起飞过程可分为两个匀加速运动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飞机的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当第二阶段结束时,飞机刚好达到规定的起飞速度v0.飞机起飞过程中,在水平直跑道上通过的路程为s.求第二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a2和时间t2.
[解析] 第一、二阶段结束时飞机运动速度分别为:
v1=a1t1,v0=v1+a2t2
运动距离分别为:s1=eq \f(1,2)a1teq \\al(2,1),s2=v1t2+eq \f(1,2)a2teq \\al(2,2)
总距离为s=s1+s2
解得:a2=eq \f(v\\al(2,0)-a\\al(2,1)t\\al(2,1),2s-a1t\\al(2,1)) t2=eq \f(2s-a1t\\al(2,1),v0+a1t1).
[答案] eq \f(v\\al(2,0)-a\\al(2,1)t\\al(2,1),2s-a1t\\al(2,1)) eq \f(2s-a1t\\al(2,1),v0+a1t1)
15.(12分)一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 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为-1 m/s2,楼高52 m.
(1)若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 m/s,电梯上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 s,则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析] (1)要使时间最短,就要使电梯以v=6 m/s的速度上升的时间尽量多.启动加速的时间t1=eq \f(v,a1)=3 s,制动减速的时间t3=eq \f(v,a3)=6 s,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因为x=eq \f(v,2)t1+vt2+eq \f(v,2)t3,解得t2=eq \f(25,6) s,故tmin=t1+t2+t3=eq \f(79,6) s≈13.17 s.
(2)因t′2=t′-t′1-t′3=t′-eq \f(v′,a1)-eq \f(v′,a3),又x=eq \f(v′2,2a1)+v′t′2+eq \f(v′2,2a3),整理可得3v′2-64v′+208=0,解得v′=4 m/seq \b\lc\(\rc\ (\a\vs4\al\c1(v″=\f(52,3) m/s))
eq \b\lc\ \rc\)(\a\vs4\al\c1(不合题意,舍去)).
[答案] (1)13.17 s (2)4 m/s
16.(12分)近年来隧道交通事故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热点之一.某日,一轿车A因故障恰停在某隧道内离隧道入口50 m的位置.此时另一轿车B正以v0=90 km/h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到达隧道口时驾驶员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1=0.57 s,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2=0.03 s,轿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a=7.5 m/s.问:
(1)轿车B是否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相撞?
(2)若会相撞,撞前轿车B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停止时轿车B与轿车A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 (1)轿车B在实际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其发生的位移为x1,由题意可知:x1=v0(t1+t2)=15 m
实际制动后,轿车B做匀减速运动,位移为x2,有veq \\al(2,0)=2ax2,则x2=41.7 m,
轿车A离隧道口的距离为d=50 m,因x1+x2>d,故轿车B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相撞.
(2)设撞前轿车B的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veq \\al(2,0)-v2=2a(d-x1),
解得v=10 m/s.
[答案] (1)会,理由见解析 (2)10 m/s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恒定电流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恒定电流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