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练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练习)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练习)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习题,共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聊城)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18 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D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间有间隔2.已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其质子数是11,则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3     B.34      C.11      D.123.(2014·武汉中考)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2014·昆明中考)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5.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氯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氯原子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分子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8.有5种微观粒子:甲烷分子(CH4);氯离子(Cl);硫酸分子(H2SO4);蔗糖分子(C12H12O11);醋酸分子(CH3COOH)。它们所涉及的元素种类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9.有关钠离子(Na+)与钠原子(Na)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B.两者所带的电荷相等C.两者所含的质子数相等D.两者所含的电子数相等10.如图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B.空气受热体积膨胀C.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D.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1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等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成更小的粒子二、填空题13.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          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原子  分子②④2)空气、生铁、白酒是三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同属于         (填纯净物混合物 混合物这一类物质1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15.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在氧气(O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中都含有相同的是          ;氧气由        组成,由        构成。16. 2016河南模拟)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保护气的单质是      17.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有     (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年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8.下列不显电性的三种粒子是            (填序号) 氧分子氢氧根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氢分子19.下图中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下列图示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钾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选项字母)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填选项字母)BCAB20.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示意图,表中数字为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H
    1 He
    2   Li
    3Be
    4 B
    5C
    6N
    7O
    8F
    9Ne
    10Na
    11Mg
    12Al
    13Si
    14P
    15S
    16Cl
    17Ar
    18               1)用符号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质子数为8的离子     O2-(写一种)
    2)研究表中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可发现元素从左向右的排列规律是                       质子数依次增大请预测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填该元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 【答案与解析】1.【答案】B  【解析】氨水挥发,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A解释正确;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B解释不正确;18 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C解释正确;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D解释正确。2.【答案】C【解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也是11。3.【答案】C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从结构上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C选项缺少前提条件在化学变化中,因此是错误的。4.【答案】D  【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电子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12,则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A说法正确;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B说法正确;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故选项C说法正确;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D说法错误。5.【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核外电子数为55A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是1常省略,B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核电荷数为55C正确。铯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是金字旁,为金属元素,D错误。6.【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故D项不正确。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8.【答案】B【解析】涉及的元素种类共有C、H、O、S、Cl共5种元素9.【答案】C【解析】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等,但核外的电子数不等;钠离子带电钠原子不带电;钠原子的化学性质活泼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10.【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归纳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可以分析出水分子的构成,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不变。
    11.【答案】A   【解析】A中分子扩散,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A不正确。B中空气受热膨胀,气体体积变大,分子间距离变大。C中加压可以使气态的氧变为液氧,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分子间距离。D中二者混合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12.【答案】C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单个分子不能确定其状态,所以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A不正确。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中的粒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粒子大小不变,B不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的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不正确。13.【答案】(1②④      (2) 混合物【解析】1)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14. 【答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5.【答案】水分子   氧元素   氧元素   氧分子16.【答案】   氮气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由于氮气的性质稳定、无毒,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保护气
    17.【答案】(1)28.09   (2)Na  (3)A   (4)116
       【解析】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N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第116号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6。
    18.【答案】     【解析】氧分子不带电,氢氧根离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氢分子不带电19.【答案】(119.0    19     2BC        AB【解析】1)最下方的数值是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钾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9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BC的质子数都是17,属于同种元素AB最外层电子数都7,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20.【答案】(1)O2-                        (2)质子数依次增大               【解析】1)因质子数为8单核原子为氧原子,则利用“2-”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来表示氧离子符号,即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质子数为8的离子为O2-2)由周期表可知,在每一横行原子按照质子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即元素从左向右的排列规律是质子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为20的元素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在周期表中的第4个横行和第2个竖列的位置,即在该原子变为离子时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即离子的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元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甲图  

    相关试卷

    《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共6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练习题,共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3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