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3.1 水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加深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2.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分析和综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2.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
药品:稀硫酸、锌粒、水、氧气。
仪器:电解水装置、启普发生器、烧杯、酒精灯、集气瓶、木条、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水
一、天然水和自来水
1.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2.水的自然净化
3.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凝聚剂:明矾
消毒杀菌:液氯
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
2H2O2H2↑+O2↑
物质的量 2ml 2ml 1ml
物质的质量 36g 4g 32g
正极:大量气泡 氧气 体积小
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 现象:复燃了
负极:大量气泡 氢气 体积大
检验方法:点燃的木条 现象:淡蓝色火焰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氢气燃烧
2H2+O22H2O
现象:淡蓝色火焰,干燥的集气瓶中有一层水汽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教学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欲望成为其学习过程的重要动力。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
习
主
题
的
引
入
引入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为什么古时候的人可以直接饮用天然水?
观看录像《天然水的自然净化》。
提出悬念,引发继续学习的欲望
天
然
水
和
自
来
水
提问
板书设计
水
一、天然水和自来水
1.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
2.水的自然净化
讲述
自然含有杂质的天然水通过蒸发、挥发、过滤、氧化而得到净化。但是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现代生产和工业生产,人们向水中排放废气、废水、废物,已经远远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被严重污染的水必须通过人工净化才能作为生活、生产用水。
提问
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有几部分组成。
板书设计
3.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提问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氯气的作用是什么?明矾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凝聚剂:明矾
消毒杀菌:液氯
提问
自来水生产过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讲述
由于我们周围水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在199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规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定每年的3月22日~3月28日为“全国水法宣传周”。
展示
宣传画:
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附:探究活动内容)
学生回答。
观看录像《水的人工净化》(参观污水处理厂)
学生观看录像《自来水生产流程》。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回答。
观看录像:《我们周围的水污染》
观看动画“明天,我们只剩下的最后一滴水——眼泪水。”
让学生倡议从我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我们身边的水资源。
学生探究实验:探究“净化黄泥水”
使学生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到自来水的来之易,感悟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
的
组
成
提问
水,我们知道它是化合物,它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提问
怎样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呢?
讲述
在电解器的水槽里装满水,两端分别接通直流电源的两极。
演示实验
水电解
板书设计
二、水的组成
1.水电解
2H2O2H2↑+O2↑
提问
根据水通电化学方程式指出水,氢气、氧气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的质量之比?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 2ml 2ml 1ml
物质的质量 36g 4g 32g
提问
通电后在两个电极附近观察到什么现象?
比较两个玻璃管里气体体积的大小?
提问
怎样检验氧气?
怎样检验氢气?
提问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什么气体?
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什么气体?
提问
观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多少?
板书设计
正极:产生大量气泡 氧气 体积小
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
现象:复燃了
负极:产生大量气泡 氢气 体积大
检验方法:点燃的木条
现象:淡蓝色火焰
结论:上述实验表明,通电能使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提问
水电解反应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讲述
通过实验,我们推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我们还知道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提问
怎样请从微观角度,用分子和原子理论来解释水电解反应?
讲述
用其他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元素,先阅读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再设计实验。
讲述
通过同学们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可以用氢气燃烧产生水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提问
那么,用什么方法证明产物是水呢?
演示实验
氢气燃烧
实验步骤
1.从发生装置中产生氢气
2.氢气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3.点燃将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或者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板书设计
2.氢气燃烧
2H2+O22H2O
现象:淡蓝色火焰,干燥的集气瓶中有一层水汽
结论
无论是水电解,还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都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巩固练习
在实验室利用水的电解实验制取氢气。当电解后得到得氢气2g(由已得到得体积换算成质量)时,同时产生了几摩尔氧气?被电解的水是几克?
学生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观察实验:水的电解并记录观察的现象。
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回答。
大量气泡。
观察检验正极负极气体并做好记录。
是氧气。
是氢气。
2:1.
分解反应。
观看动画: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回答问题,从微观角度分析。
分组设计实验,
教师总结共同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方法一: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有水珠。
方法二:点燃在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观察有水珠。
观察并记录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巩固物质的量与质量的计算。
反复提问,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加深对这两种气体检验方法的理解。
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
从化学反应中进行分析推理,获得分子、原子的抽象推理。
拓展思路,体会到实验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必须要检验它的纯度。
进一步巩固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课
的
小
结
小结:
1.天然水循环和净化
2.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3.水的组成
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完成。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1 水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1 水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节 原子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原子精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教师投影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3.1 水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1 水精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