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宁夏海原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宁夏海原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射线中电离本领最强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1-9为单选题,10-12为多选题。)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居里夫人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C.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玻尔理论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质量为5kg的小球以5m/s的速度竖直落到地板上,随后以3m/s的速度反向弹回,若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此过程小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为( )
A.10kg·m/sB.-10kg·m/s
C.40kg·m/sD.-40kg·m/s
3.A、B两船的质量均为m,静止在平静的湖面上。现A船中质量为的人从A船跳到B船,再从B船跳回A船……经n次跳跃后,人停在B船上。不计空气和水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A、B两船和人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
C.人停在B船上后,A、B两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
D.人停在B船上后,A、B两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4∶3
4.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为截止频率。由图可知( )
A.当时,不会逸出光电子
B.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5.下列射线中电离本领最强的是( )
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阴极射线
6.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在磁场中不能发生偏转
B.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的
C.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受激跃迁而产生的
D.工业上常用射线来探测塑料板或金属板的厚度
7.实现核能电池的小型化、安全可控化一直是人们的目标。现在有一种“氚电池”,它的体积比一元硬币还要小,就是利用了氚核β衰变产生的能量,有的心脏起搏器就是使用“氚电池”供电,使用寿命长达20年氚核发生β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放出质量数和电荷数为零的反中微子。氚核的半衰期为12.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氚核β衰变后放出的新核是
B.氚核衰变放出的β射线是贯穿本领最强的射线
C.经过12.5年后,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变为初始质量的
D.氚核β衰变后,新核平均核子质量会增加
8.关于下列核反应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α衰变方程
B.是核裂变方程
C.一定是释放核能的核反应方程
D.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9.如图所示,A、B两木块紧靠在一起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木块C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A的左端开始向右滑行,最后停在B木块的右端,对此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C在A上滑行时,A、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当C在B上滑行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无论C是在A上滑行还是在B上滑行,A、B、C三物块
组成的系统动量都守恒
D.当C在B上滑行时,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物粒子不可能表现出波动性
B.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计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
C.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某个能量值的整数倍
11.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小车,甲、乙两人站在小车左、右两端,当他俩同时相向而行时,发现小车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的速度必定大于甲的速度甲乙
B.乙的动量必定大于甲的动量
C.乙的动能必定大于甲的动能
D.甲、乙、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总动量守恒
12.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不计后果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引起国际社会的共同遭责,核废水即使经处理,但还是含有氚、锶-90、铯-137、碘-129等放射性元素,核废水一旦排海将在57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个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其中是最具危害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为30年。它能通过衰变放射出射线,并衰变为新核,用表示其元素符号。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铯发生衰变的衰变方程为
B.20个铯核发生衰变时,经过60年,一定还有5个铯核未发生衰变
C.铯发生衰变时,射线来自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而产生
D.的比结合能比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2分,每空3分)
13.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
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
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
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
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
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小球1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2)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用OM、OP、ON、m1、m2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用OM、OP、ON、m1、m2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三、解答题(共40分)
14.(本题10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不少人喜欢躺着玩手机。若手机的质量为125g,某时刻从离人脸约20cm高的手中无初速度无翻滚滑落,若将手机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砸到人脸后手机未反弹,人脸受到手机的冲击时间约为0.1s,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手机在空中下落的时间;
(2)手机对人脸的平均冲力大小。
15.(本题15分)小明用阴极为金属铷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什么极;
(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和逸出功W0分别是多少;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 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是多少。
16.(本题15分)玻尔氢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某种频率的光子,用该频率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25eV的钾表面。已知电子电荷量e=1.60×10-19C,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求:
(1)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辐射出光子的动量;
(3)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eV?
海原一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3.B C
14.(1)手机下落高度为h=20cm=0.2m;
由公式解得
(2)设向下为正方向,对手机下落过程分析,由动量定理I合=△p得mg(t1+t2)-Ft2=0-0
解得F=3.75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手机对人的脸的平均作用力为3.75N。
15.(1)由光电管的结构知,A为阳极。
(2)Ucν图像中横轴的截距表示截止频率,则νc=5.20×1014 Hz
逸出功W0=hνc≈3.45×10-19 J
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得Ek=hν-W0≈1.19×10-19 J
(1)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释放出光子的能量为
E=-0.85eV-(-3.40eV)=2.55eV,
由解得光子的频率=6.2×1014Hz
(2)由得p=1.4×10-27kg·m/s
(3)用此光照射逸出功为2.25eV的钾时,由光电效应方程,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2.55-2.25)eV=0.30e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D
D
A
A
A
C
A
AB
BD
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宁夏中卫市海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宁夏海原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