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精练
展开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2. 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空隙变大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水分子构成
B.构成物体的粒子间没有间隔
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D.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4.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 下列物质中存在氧气分子的是( )
6.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7.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大,而原子小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则不是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8.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的大小可改变
C.分子本身可改变
D.分子之间有间隔
9. 下列对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D.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
C.“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D.“美酒飘香”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很小
11.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12.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会变成红色,烧杯乙不变色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13. 下列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14.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离子不能构成物质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蜡炬成灰-分子质量发生改变
C.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D.铁杵成针-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16.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17. 下列实例,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是( )
A.湿衣服晒干了
B.通电分解水
C.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D.水结成冰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中________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3)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________不同.
19.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0. 小处着眼(打一哲学名词)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某同学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及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关系归纳如下表.
(1)请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入表中相应的圆圈内.
(2)请根据(1)中图示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①物质由________组成.
②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
③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转变为________.
④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原子________.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
I.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如火灾等)使众多灾民食物和饮用水短缺.
(1)地震时,家庭防止次生火灾的措施:一是在大震来临前的小晃动时及大晃动暂停时,应立即关闭正在使用的热水器、煤气灶等;二是在刚失火一二分钟内,用水或灭火器扑灭火苗.其中关闭煤气灶、用水灭火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海啸发生后,饮用水匮乏.若灾民想通过净化附近的河水(假设未受海水及核泄漏污染)来饮用,请你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净水方法________(至少2条).
(3)地震发生后,地方政府一天给每个灾民配发一瓶矿泉水、2个饭团(若饭团的成分为大米、紫菜、胡萝卜、白糖和少量食盐),则从营养均衡角度看,配发的食品中缺乏的营养素是________.
II.受地震及海啸影响,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爆炸、核泄漏.因讹传“核泄漏污染了海盐”和“吃碘盐能防核辐射”,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食盐抢购风潮,一时间谣“盐”四起.
(4)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填具体构成粒子).
(5)我省的平顶山叶县被誉为“中国岩盐之都”,氯化钠蕴藏量够全国人民吃上几百年,其提纯工艺与实验室粗盐提纯很相似.在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有哪些?(至少2条)
(6)岩盐(或称井盐)通常是以“卤水”的形式被抽提出来的.某探究小组欲利用反应NaCl+AgNO3=AgCl↓+NaNO3测定条“卤水”中氯化钠的含量:取卤水100g,加入100g硝酸银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卤水中其他成分与硝酸银不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56.95g,则该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7)除天然存在外,通过许多化学反应也能得到氯化钠.请根据如图相关信息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附: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C)
23.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②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
(3)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__;
(4)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用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其应用的分离方法在化学上称为________.
②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自来水厂主要通过 ①吸附沉淀(用明矾) ②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 ③静置沉淀 ④过滤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5)实验室有一瓶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现要配制200g7.3%的稀盐酸,实验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贴标签等.
(6)用该稀盐酸100g和6g含杂质的铁粉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杂质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二章_空气、物质的构成__2.2_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_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B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较快,能够较快的向四周扩散.
【解答】
解:博帕杰毒气中的分子不断的运动,迅速地向四周扩散,从而导致很多人中毒.
故选B
2.
【答案】
A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判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体积很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解答】
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故此项说法错误.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便感觉的香味,故此项解释正确.
C、食物腐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故此项解释正确.
D、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使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此项解释正确.
故选A.
3.
【答案】
A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
【解答】
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故A正确;
B、构成物体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故B错误;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故C错误;
D、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4.
【答案】
A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
【解答】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A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B正确;
C、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正确。
5.
【答案】
B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
所接触的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物质主要有氧气或空气,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其他纯净物中是不可能存在氧气分子的.
【解答】
解:在氧化镁、水、氯酸钾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们都是纯净物,是不可能含有氧分子的;而空气为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等成分组成,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空气中存在氧分子.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答案】
C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相应的构成微粒保持.
【解答】
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C.
7.
【答案】
D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错误.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
【答案】
D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结合题目信息分析解答.
【解答】
解: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25m3的石油气加压液化以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故选D
9.
【答案】
B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解答】
解:A、食物腐败是物质与氧发生了化学反应,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正确;
D、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正确.
故选B.
10.
【答案】
C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根据已有的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氧原子和汞原子,故错误;
C、“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故C正确;
D、“美酒飘香”的主要原因是分子不停地运动,故错误;
故选:C.
11.
【答案】
C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
C、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D、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C.
12.
【答案】
D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
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不会变成红色,烧杯乙变红,故错误;
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D.
13.
【答案】
D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据此解答.
【解答】
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选项只要是化学变化即可;
A、榨取果汁是物理变化;
B、粉碎废纸是物理变化;
C、切割玻璃是物理变化;
D、燃放烟花是化学变化;
故选D.
14.
【答案】
D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B、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进行解答;
C、根据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进行解答;
D、根据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A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B正确;
C、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故C正确;
D、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例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C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两种液体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彼此的分子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中.
【解答】
解:A、花香四溢是由于花的香料的分子不断运动到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细胞,使人闻到香味,说法正确;
B、蜡炬成灰是因为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故说法错误;
C、分子之间有间隔,受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故C说法正确;
D、铁杵成针只是将铁由粗磨细,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
故选AC
16.
【答案】
A,C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
根据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水中没有氧分子,只有水分子;液态氧中含有氧分子;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
【解答】
解:A、新鲜空气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中没有氧分子,只有水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含有氧分子,故C正确;
D、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7.
【答案】
A,D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的,则应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
解:A、湿衣服晒干了是由于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A符合题意;
B、通电分解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不符合题意;
C、磷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解:(1)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3)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为:(1)最外层电子数;(2)含碳量;(3)分子构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1)根据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分析回答;
(2)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分析回答;
(3)根据分子的构成分析回答.
【解答】
解:(1)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3)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为:(1)最外层电子数;(2)含碳量;(3)分子构成.
19.
【答案】
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析.
【解答】
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答案:二氧化碳分子.
20.
【答案】
微观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物质小到一定程度就是微粒,看即观.
【解答】
解:小处着眼意思是从小的地方去看,就是微观.
故答案为:微观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1)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离子,可以再分,,不能再分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
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解答】
解:(1)从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得失电子转变成了离子.所以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填图如下:
(2)①宏观上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②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③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隔离可燃物,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静止沉淀、过滤
蛋白质、脂肪
钠离子和氯离子
(5)加速溶解、引流、防止液体局部过热.
(6)11.55%.
(7)2NaOH+CuCl2=2NaCl+Cu(OH)2↓;Na2CO3+BaCl2=2NaCl+BaCO3↓.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水的净化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均衡营养与健康
【解析】
(1)灭火的方法有三种:①移走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降低温度.
(2)净水方法有加明矾使杂质沉降;用活性炭吸附除杂、除异味;通过煮沸来消毒等.
(3)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4)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
(5)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转移,其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转移,据此分析玻璃棒的作用,进行解答即可;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氯化银的质量,然后根据氯化银的质量求出“卤水”中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7)根据图示可知②是碱和盐反应生成氯化钠;③是盐和盐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关闭煤气灶、用水灭火的原理分别是:隔离可燃物;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净水方法有加明矾使杂质沉降;用活性炭吸附除杂、除异味;通过煮沸来消毒等.
(3)地震发生后,地方政府一天给每个灾民配发一瓶矿泉水、2个饭团(若饭团的成分为大米、紫菜、胡萝卜、白糖和少量食盐),则从营养均衡角度看,配发的食品中含有水、糖类、维生素、无机盐,但没有脂肪和蛋白质.
(4)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转移,在溶解、过滤、蒸发、转移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在转移食盐固体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
(6)生成沉淀的质量是:100g+100g-156.95g=43.05g
设100“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是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43.05 g
58.5x=
x=11.55g
则该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1.55g100g×100%=11.55%
答:则该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1.55%.
(7)碱与盐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方程式是:2NaOH+CuCl2=2NaCl+Cu(OH)2↓
盐与盐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方程式是:Na2CO3+BaCl2=2NaCl+BaCO3↓.
23.
【答案】
AC,H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H2O======通电2H2↑+O2↑
煮沸
节约用水
过滤,ClO2,③①④②
计算,量取,稀释
(6)12.0%
【考点】
电解水实验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硬水与软水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①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不变,分子间隔发生变化;②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回答;
(2)由于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加热煮沸会钙、镁离子会形成不溶于水的水垢而降低含量;
(3)根据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浇灌植物,可减小农业用水量,推断其目的;
(4)①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②根据物质的名称写出化学式;③根据净水的步骤分析解答;
(5)用浓溶液陪着稀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和稀释;
(6)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出氯化亚铁,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生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①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不发生改变,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不变,分子间隔变大,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AC;
②电解水时,生成较多的气体是氢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2)对水加热煮沸时,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因此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3)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可减小农业用水量,主要是为了节约用水;
(4)①用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其应用的分离方法在化学上称为过滤.②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③对自然水进行净化的合理步骤是先静置沉淀大的颗粒,再吸附沉淀小的杂质,然后过滤,最后投药消毒;
(5)用36%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稀盐酸的实验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6)设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z
Fe+2HCl=FeCl2+H2↑
56 73 127 2
z 100g×7.3% x y
56z=73100g×7.3%=127x=2y
x=12.7g y=0.2g z=5.6g
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2.7g100g+5.6g-0.2g×100%=12.0%
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0%.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A.氧化镁
B.空气
C.水
D.氯酸钾
A.O2
B.O
C.CO2
D.C和O2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
A.新鲜空气
B.水
C.液态氧
D.氯酸钾
OH-
NO -3
Cl-
CO 2-3
Na+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溶
Ca2+
微溶
溶
溶
不溶
Mg2+
不溶
溶
溶
微溶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优秀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后练习题,共4页。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