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775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重点句子的理解。
2.背诵《富贵不能淫》。
导入一(问题导入):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今天我们就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来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导入二(谈话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可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文章去寻找答案。
导入三(直接导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更是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归纳文章中心论点。
2.说说文章是如何层层推理展开论证的。
方法指导:
1.听录音后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认真翻译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交流点拨】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章开头先列举事例,提出担当重责的人才都必须先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列举大量事实,层层推理的基础上,在结尾概括出来,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深层探究
1.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
3.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 1.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2.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
3.运用了正反论证。
《二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事实:历经磨难,大有作为(正面)
讲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面)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证据与学习目标,学·教·评一致性设计,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题并板书,检查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放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提升,教师点拨,课堂达标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视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