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第1页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第2页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

    展开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1),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目标: 1. 能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简单的声学实验;2. 能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电视等媒体获取相关知识;3. 通过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物理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体。 二、重点、难点:(1)能够从一幅图形或图像、时事媒体的文字报道、表格数据信息等创设的物理情景中,筛选、获取、处理信息。2)组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和物理探究。  重点、难点精析1. 声音的产生和利用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发出声音,但这声音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得到。(2)声音可以传递         ;比如:回声测距,B超,听音乐。(3)声音可以传递         ;比如:超声波除结石,超声波清洁牙齿。2. 声音的传播1)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______3. 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     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发声体振动得越快,即      越大,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得越慢,即       越小,音调越低。(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越小,响度越小。除此之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3音色:声音的特色,也叫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乐器和其他发声体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不同. 4声音的三要素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___   _没有变。4. 超声波和次声波1一般人耳听见的频率范围是                 Hz.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       声波,火山爆发、地震、风暴发出的声波都是       声波。2)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    声波。它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医学上的            ,工业上的               航海上的                 以及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清洗等。5.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乐音: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__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控制噪声的途径:      处减弱           中减弱          处减弱。3)人们以      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0dB是指刚刚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响度不能超过        重点、难点精析答案:1. 1)振动   振动   声源  2)信息    3)能量2. 1)介质    液体  固体  空气  2)水(液体) 3)真空   4)声速   340 m/s3. 1)高低   频率   频率   频率  2)大小  振幅  振幅  振幅  远近  3)音品  音色  44. 12020000        2)超    B   超声探伤仪   5. 1)有规律的   杂乱无章的   2)声源    传播过程    接收   3分贝  90dB  典型例题一、实验探1. 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器材:扬声器、纸屑步骤:A. 给扬声器通电,听取声音,观察纸屑的状态;    B. 给扬声器断电,听取声音,观察纸屑的状态。[来源:Zxxk.Com]实验现象:扬声器通电时,扬声器工作发出声音,人能听到声音,看到纸屑跳动。扬声器断电后,扬声器停止工作,纸屑停止跳动,发声停止。 为了使结果有普遍意义,要使扬声器工作(振动)不工作这两步之间轮流进行几次,以得出普遍规律.[来源:学|科|网] 通电时,纸屑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断电后,纸屑停止跳动;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来源:Z§xx§k.Com]问题:如何观察发声物体的轻微振动?答:转化法,将物体的振动放大。可在物体表面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看杯中的水是否溢出;可在物体表面放轻小物体(如纸屑),看轻小物体是否抖动;还可用光的反射将物体的振动放大。相关考题:敲锣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声源是_______。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就停止(但声音未必会停止)。答案:锣振动停止 2. 探究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器材:古筝(ABC的长度一样,弦AD的粗细一样,C得更松一些)                          局部放大示意③步骤:A.拨动弦AB,比较两者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否相同;    B. 拨动弦BC,比较两者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否相同;  C. 拨动弦AD,比较两者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否相同;在实验中,应该保证每次拨动弦的力度一样,每根弦振动的幅度一样,从而使每次声音的响度相同,这样能更好地对比声音的音调是否相同。实验现象:多次反复体会,可发现每一次声音的音调都不相同。 此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如:要探究音调跟弦的粗细是否有关时,是拨动弦ABAB两根弦的长短相同,松紧相同,而粗细不同。只有控制了“弦的长度松紧程度”这两个变量,结论才有意义。结论判断依据:拨动AB时,如果音调相同,则说明音调跟弦的粗细无关;如果音调不同,则说明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其两个步骤也一样。结论:音调的高低跟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二、生活、科技、社会1. 时事热点:据《光明日报》报载:某小区有人常深夜独坐,公安盘问他,他委屈地说道:每到深夜,楼上住户拖动椅子的声音很响,而楼下的住户就敲水管以示抗议,让我们夹在中间的住户很是烦恼。分析:楼上住户拖椅子,声音通过地板和墙(固体)传播,楼上的住户感觉不到很响(拖椅子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而楼下的住户却觉得吵得要命(固体的传声效果好且速度快)相关考题: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其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__倾听敌人和猎物的。答案:固体振动2. 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从左至右):北京天坛回音壁:放声歌唱,回声四起,洪亮粗犷,荡人心怀。山西永济市莺莺塔:投于前地,声在塔底;投于后地,声在塔顶。四川潼南石琴:踏上石磴,拾级而上,脚下响起美妙琴声。河南三门峡市蛤蟆塔:若以掌击塔,塔内如有万千只蛤蟆在鼓膜低唱,妙不可言。相关考题:人的耳朵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如果两个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先后小于0.1s,则人会认为这两个声音为同一个声音而无法将它们区分开来。请回答为什么人们在教室里听不到自己的回声?答案:人能区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以上,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要在17m以上,教室没有17m长或宽,所以在教室里人们听不到自己的回声。    同步测试 1. 国初期,中华大地战火纷飞。战争中的攻城技术花样不少,地道战术就是很厉害的一招。为了识破敌人挖洞攻城的阴谋,墨家利用声学知识,想出了一个办法。《墨子·备学篇》中讲到:守军在城内沿城墙根约每隔6m挖一井口,深约3m左右。让陶工烧制坛子,每个坛子的容积在七十八升以上,坛口紧绷薄牛皮,埋入井中,派耳朵灵敏的人日夜值班,将耳朵贴在坛口上侦听。如果敌人正在挖地道进来,通过坛口传出的声音就能觉察。这种方法不仅能判断敌方是否在挖洞,还能从不同坛口的声音来确定声源的方向,即地道的大致方位。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2. 你发现了吗?飞机的噪声在阴天和晴天听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晴天听起来轻快且短促,阴天听起来深沉、久远且清晰,你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是为什么吗?3. 如图所示,小红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的距离,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话者听到的声音将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4)如果使用土电话时,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对方的讲话。4.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使笛子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罩敲响后,用一张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请你想一想,以上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显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可分别说明什么问题?[来源:学科网]5. 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故可形成较高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再根据声信号往返的时间即可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则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2)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1. 因为敌人挖地道的声波经由地下传到坛子,坛子内空气柱发生共鸣,再引起坛口薄牛的振动,声音大。还可根据三、四个相邻坛子的声音响度差,断定声源的大致方向。2. 阴天的云层比晴天的厚,并且阴天的空气潮湿,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由于声音在水蒸气中的传播速度快,被云层吸收的声音少,这使得飞机的噪声在阴天听起来深沉、久远清晰。晴天云层稀薄、空气干燥、大部分声音被云层吸收,在空气中散开来,所以飞机的噪声在晴天听起来轻快且短促。3. 1固体传声速度比气体快 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振动停止,声停止 4不能4. 乙、丁;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丙说明影响声音音调的是频率。5. 11020;(27500m 8700m;(3)不能,因为月球是真空状态,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即0.02kHz~20kHz,而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在10kHz~30kHz之间,故人耳能听到其中10kHz~20kHz之间的声波s1=vt=1500m/s×10s/2=7500m;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s2=s1+vt=7500m+20m/s×60s=8700m。月球是真空状态,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趣味阅读:有趣的声现象东汉以后三国纷争年代,有一天,魏都洛阳宫殿前面的一口大钟,突然无缘无故地鸣响起来。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有的以为是不祥之兆,也有人乘机献媚,把它说成是祥瑞之兆,替皇帝歌功颂德一番。至于魏帝本人则疑虑重重,他本来就担心司马氏集团有不臣之心,对曹家天下虎视眈眈,觊觎已久。这次大钟不敲自鸣,莫非就是上天给他的某种暗示?总之,件事闹得他心惊肉跳,简直惶惶不可终日。   事情传到青年张华耳中,只见他思忖片刻,便从容说道: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不过是因为四川铜山有山崩发生,因而引起宫中大钟相应自鸣罢了。当时崇尚迷信,张华的科学见解犹如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可是几天以后,四川的来,正是在洛阳钟自鸣的那个时辰,蜀中发生了一起铜山崩塌事件。张华的预言应验了,从此名声大振,而魏也总算吃了一颗定心丸,于心稍安。    又有一天,一个人来向张华请教,说他家有一个洗澡用的大铜盆,每日早晚总会嗡嗡作响,就像有人在敲打一般,也不知什么缘故。张华答道:这只铜盆和洛阳宫中大钟的音调相谐,宫中每天早晚都要撞钟,所以使铜澡盆有声相应。张华还告诉他只要把铜澡盆锉掉一点,使它变轻,便不会再作响。那人照着去办,大铜盘果然不响了。在那个时代张华能用共鸣原理去解释它,并提出了消除共鸣的办法,实在是很了不起的。张华的话还启发了后人,唐朝人韦绚写的《刘宾客嘉话录》中就提及了一段佳话:唐朝时,洛阳某寺院里一个和尚得到了一个磬,他视为至宝,放在房中。不料那磬常常无故自鸣,尤其是半夜里会突然响,犹如鬼使神差一般,实在吓人。这个和尚疑神疑鬼,又不敢把它怎么样,唯恐招致更大的祸害;忧又急,竟生起病来。当时管理皇家音乐事项的大乐令曹绍夔跟这个和尚颇有交情,听到和尚生病的消息,特地赶来问候。谈起病因,和尚不好意思地说实不相瞒……接着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曹绍夔。正好那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磬也跟着自鸣起来。此时曹绍夔已心中有数,本当一语道破,但他素来喜欢热闹,爱开玩笑,于是便导演了一出滑稽剧。他故弄玄虚,对和尚说,他有祖传的道法:可为之驱邪捉鬼。但有条件,和尚须广宾客,大摆宴席,他才便于施法。那和尚觉得曹绍夔文质彬彬,怎斗得过魔鬼但为了活命,还是一口应允下来。次日和尚如约设盛宴招待宾客。曹绍夔不慌不忙地饱餐一顿,又装模作样地从怀里把法宝掏了出来。宾客们怕鬼,离得远,看不真切那法宝是啥玩意。只见曹绍夔拿它在磬上的几个地方磨锉一下,口称善哉善哉说鬼已经被赶跑了。    听说没有了鬼,宾客中胆子大的先跑上来,要见识见识那件法宝。有人认出那法宝其实只是一把普通的锉刀,才知道是曹绍夔的恶作剧,存心要耍笑和尚。    从此以后,那磬果然不再自鸣了。和尚问其道理,曹绍夔才和盘托出此磬和前殿斋钟的音调相同,发生了共鸣;拿锉刀锉了以后,两者不能共鸣,磬自然就不自鸣了。说穿以后,和尚的病,不久就痊愈了。其实,如果这位和尚除了念经之外也看看其书籍,读一读《异苑》,了解张华和铜澡盆的故事,就不至于虚惊一场了。以物理学的观点分析张华和曹绍夔的做法,他们知道锉了铜盘或以后,就改变了它们的固有频率,令其失去了共鸣的条件,共鸣也就不复存在。可以说,张华和曹绍夔都应列入古代声学家行列。

    相关教案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光(1):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光(1),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物态变化复习(1):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物态变化复习(1),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考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光学、电学(1):

    这是一份2020中考人教版物理 专题复习 教案:声学、光学、电学(1),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分析,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