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压强浮力综合计算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777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压强浮力综合计算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777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压强浮力综合计算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0777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压强浮力综合计算,共11页。
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七嘴八舌说考情
安徽说:
压强、浮力是我们的必考知识,其中 2016-2018 年在计算与推导题中连续考查,
主要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平衡法,阿基米德原理结合称重法,压力差法考查密
度、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河北说:
我们的情况是这样:在选择题中考查过 2 次压强、浮力相关判断及计算,在实验
题中考查过利用浮力法测量物体密度,在计算题中考查过 1 次压强、浮力相关计
算.
云南说:
压强、浮力综合题云南省卷 3 考,昆明卷 4 考,曲靖卷 2 考,主要以舰船、潜艇
为背景,偶尔以容器和物块为背景,常考查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密度、压
强的综合判断与计算.
江西说:
压强、浮力综合题在计算题中考查过 3 次,考查的背景有两种:一种是模型类(以容器和物块为背景),另一种是潜水艇类,考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平衡法计算浮力及利用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压力差或压强.山东说:
我们是多地市,仅以烟台为例来说说:浮力为必考点,填空题中多结合物理模型
进行考查,涉及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相关判断,计算题中常结合海上交通
工具对压强、浮力相关计算综合考查.
河南说:
我们情况不一样,10 年内考查过 6 次,均考查压强、浮力相关判断,不涉及具
体数值计算.常结合教材素材或物体浮沉模型进行考查,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它
们的相关计算.
说来说去还得练
物体“漂浮”模型
1.如图所示,我国首批 3000 吨级新型专业海洋浮标作业船“向阳红 22”顺利下
水.这是我国首批专业海洋浮标作业船,具备全天候海上浮标作业的能力,适用
于各类浮标、潜标和水下调查设备的海上布放、维护和回收.(ρ海水=1.0×103 kg/m3, g 取 10N/kg)试求:
第1题图
(1)“向阳红 22” 拖拽浮标在海上以 2.5m/s 的速度航行 2h,则船的航程为多少
km;
(2)此时船吃水深度为 2m,则“向阳红 22”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强;
(3)若将重 50t 的浮标放入水中,则浮标排开海水的体积.
【推荐云南、江西、贵州三洲联考、广西南宁区域】
解:( 1 )由题意可知 2.5 m/s=9 km/h ,则根据 v =
s
得出船的航程为
t
,
s = vt = 9km/h´2h = 18km
(2)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得“向阳红 22”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 = r海水 gh = 1.0 103 kg / m3 10N / kg 2m 2.0 104 Pa
(3)由题意可得浮标漂浮
在海面上,则其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所受的重力则
F浮力 = G = 50 103kg 10N/kg = 5 105 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浮标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V排
=
F浮力
=
5´10
5 N
= 50m
3
ρ液 g
1.0 10
3 kg/m
3
10N /kg
2.“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
力称”.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 200
g,底面积为 40 cm2,高度为 15 cm. 试求(g 取 10 N/kg)
第2题图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该浮力称的零刻度线位置);(3)此时“浮力称”称量物体的最大质量;
(4)若将该玻璃杯改变为一柱形物体,并放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其密度为
,高为 h ,底面积为 S ,试证明:该柱形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 S 无关.
【推荐河北、安徽、浙江杭州区域】
解:(1)杯子的重量为
G杯子 = mg = 0.2kg´10N/kg = 2N ;
杯子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为
F浮力 = G杯子 = 2N
(2)设杯子浸入水中时,浸入的深度为 h ,则有 F浮力 = G排 = r gV = rShg ,解得
h =
F浮力
=
2N
= 0.05m
r gS
1.0 103kg/m3 10N/kg 40 10 -4 m2
(3)当往杯子内放被测量的
物体时,若杯子下沉到水面刚好到杯口(水未进入杯子内),此时杯子下沉的深度为 h¢ = 15´10-2 m
则此时杯子受到的浮力为
F浮¢力 = r水 gSh = 1.0 103 kg/m3 10N/kg 40 10-4m2 15´10-2 m = 6N
设能称量的最大值物体的重力为 Gmax ,则有
Gmax = F浮¢力 - G杯子 = 6N - 2N = 4N
则“浮力称”的称量物体最大的质量为
m =
G
=
4N
= 0.4kg
g
10N/kg
(4)证明:由题意可知柱形物体的质量为 m = rV = rSh
由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柱形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F = G = mg = rShg
p =
F
=
rShg
= r gh
S
S
由固体压强公式可得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该柱形物体对地面
的压强与底面积 S 无关.
物体“悬浮”模型
3.如图所示,一实心正方体铝块浸没在密度为 0.9´103 kg / m3 的油中,其质量为
2.7 kg,上表面与液面相平行,上、下表面的深度分别为 h1 和 h2 ,且 2 h1 = h2 =
20 cm.( g 取 10 N/kg)求:
第3题图
(1)铝块上表面处的液体压强;
(2)若使铝块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还应使其在竖直方向受到一个多大的力;
(3)若图中正方体是由密度为 3.6´103 kg/m3 的合金制成,且处悬浮状态,则该正方体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
【推荐安徽、云南昆明区域】
解:(1)铝块上表面处的液体压强为
p = r油 gh = 0.9 103 kg / m3 10N / kg 0.1m 900Pa
(2)正方体铝块的边长为
L = h2 - h1 = 20cm - 10cm = 10cm = 0.1m ,铝块受到的浮力为
3
10
3
kg / m
3
3
9N 由于铝块的重力 G > F浮力 ,
F浮力 = r油 gL = 0.9
10N / kg (0.1m)
则铝块还应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可得 G = F向上 + F浮力 ,所以需要施加的拉力
F向上 = G - F浮力 = 2.7kg´10N/kg - 9N = 18N ;
(3)由于要使空心正方体处于悬浮状态,所以
V排 = V物,F浮力 = G¢
,空心正方体物
块的重力G¢=F浮力=9N,设该正方体空心部分体积为V¢则有
3
3
3
3
G = r合金g(L -V )= 3.6
10 kg / m 10N/kg ([0.1m
)-V ] =9 N,解得V ¢ = 7.5´10-4 m3 .
物体“出水”模型
4.有一个体积为 1 m3 的正方体静止在湖底,上表面离水面深为 h,如图甲所示,用拉力 F 将该正方体从湖水底竖直上拉,直到完全拉出水面,设正方体离开湖水面前后湖水深度不受影响,整个过程中正方体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 F 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正方体未露出水面前,拉力 F 对
绳子的拉力为 1×104 N,不计绳重、绳与水的摩擦.( r水 = 1.0´103 kg / m3 ,g 取10/kg)试求:
第4题图
(1)正方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正方体的密度;
(3)正方体完全拉出水面时,湖底受到水的压强.
【推荐安徽、贵州三洲联考、四川绵阳、重庆区域】
解:(1)正方体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V浸 = V物 = 1m3
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力 = r水 gV排 = 1.0 103 kg / m3 10N/kg 1m3
1´104 N
(2)分析题图乙可知:正方体受到的重力为
G物 = 3´104 N ,由 G = mg 可得
m = G物 = 3´104 N = 3´103 kg
物 g10N/kg
则正方体的密度为
r = m物 = 3´103 kg = 3´103 kg/m3
物 V物1m3
(3)由正方体体积 V=1m3,可得其边长 L=1m,分析题图像乙可知:正方体上升的速度为
v =
s
=
L
=
1m
= 0.1m/s
t
(t
2
- t
)
40s - 30s
1
因整个过程中正方体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湖水深度为
h水 = vt = 0.1m / s´40s = 4m
因正方体离开湖水面前后湖水深度不受影响,则正方体完全拉出水面时,湖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p = r水 gh = 1.0 103 kg/m3 10N/kg 4m 4 104 Pa
物体“入水”模型
5.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 100 cm2 的圆柱体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放
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装有 1000 g 的水.将一个重 3 N 的实心长方体 A 挂在
弹簧测力计上,然后竖直浸入水中,当长方体 A 有一半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 2 N.
(g 取 10N/kg)
第5题图
(1)此时,长方体 A 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 A 的体积;
(3)当长方体 A 浸没在水中时(容器中的水并未溢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推荐北京、云南昆明、辽宁沈阳区域】
解:(1)长方体 A 受到的浮力为
F浮力 =GA-F示 =3N-2N=1N
(3)由题意可知: F浮力 = r水 g 12 VA ,
VA =
2F浮力
=
所以长方体 A 的体积为
r水 g
2´1N
= 2´10-4 m3
= 200cm3
1.0 103kg / m3
10N/kg
(3)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V = m水 = 1000g3 = 1000cm3
水 r水 1g / cm
当长方体 A 浸没在水中时,水的深度为
h = V水 +V物 = 1000cm3 + 200cm3 = 12cm = 0.12m
水 S底100cm2
则当长方体 A 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 = r水 gh水 = 1.0 103 10N/kg 0.12m 1200Pa
“加水”模型
6.有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边长为 10 cm,质量为 2.7 kg 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 g 取 10 N/kg.试求:
第6题图
(1)物体密度;
(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3)向容器中加入水至 8 cm 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多大?物体受到容器的支
持力多大?(容器足够高,物体与容器底没有紧密接触)
【推荐河北、安徽、云南昆明、重庆区域】
解:(1)物体的体积为V = a3 = (10cm)3 = 1´10-3 m3
r =
m
=
2.7kg
= 2.7´103 kg/m3
1´10-3 m3
则物体的密度为
V
(2) 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 = G物 = 2.7kg´10N/kg = 27 N ,
物体与容器底的接触面积为
S = a2 = (10cm)2 = 100cm2 = 1´10 -2 m2
则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 =
F
=
27N
= 2.7´103 Pa
1´10-2 m2
S
(3)由(1)可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故不会漂浮.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 = r gh = 1.0 103 kg/m3 10N/kg 0.08m
800Pa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 = Sh = 1 10-2 m2
0.08m = 8 10-4 m3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力 = r水 gV排 = 1.0
103kg/m3 10N/kg 8
10-4 m3 = 8N
则物体受到容器的支持力
为 F支 = G物 - F浮力 = 27N-8N = 19N
专家密招赶紧看
一、压强、浮力综合计算解思路
1. 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相关信息,审题抓住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关键词,转化为常见“漂浮”“悬浮”等物理模型;
2. 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3.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是重力 G 、浮力 F浮 、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4. 写出各个力的关系:
(1)漂浮类:若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根据二力平衡可知: F浮力 = G物 = G排 ,借
此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2)浸没类:若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使其浸没在液体中,往往需要施加
向下的压力(拉力),此时根据三力平衡可知: F浮力 = F压(拉)+G物 ;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若使其不沉底,则需要对其施加向上的拉力,若物体已经沉底,
则容器底部会对它施加向上支持力,此时根据三力平衡可知:F浮力 + F支(拉)= G物 ;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5. 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相关量,解出未知量.
二、压强的计算方法
1. 固体压强计算
p =
F
S 是压强的定义式,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生的压强都适应;
(1)公式
(2)受力面积 S 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并不一定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3) F 表示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且仅受重力和支持力时,压力 F 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G 的大小,但此时不能
p =
G
p =
F
=
G
S ,而应先注明 F = G ,再写成
S
S .
把公式直接写成
2. 液体压强计算
(1)用公式 p = r gh 计算液体压强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2)公式 p = r gh 中 h 的理解: h 是指从液面到该点竖直方向的距离.如图所示,
图甲中 B 点的深度为 40cm,图乙中 C 点的深度为 50cm;
(3)由公式 p = r gh 知,当 相同时, h 越大, p 越大;当 h 相同时, 越大,
p 越大.
三、浮力计算的方法
(1)压力差法:已知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分别为 F上 、 F下 ,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F浮力 = F下 - F上 ;
( 2)阿基米德原理:已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则物体所受浮力为
F浮力 = G排 = r液 gV排 ;
(3)称重法:已知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 G物 ,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F示 ,则物体所受浮力为 F浮力 = G物 - F示 ;
(4)平衡法:已知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此时,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向下的
重力和向上的浮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所受浮力 F浮力 = G物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十章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浮力,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计划,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梳理第十章《压强与浮力》,共19页。
这是一份第2节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