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章 圆周运动章末复习 课件 课件 14 次下载
- 7.1行星的运动 课件 课件 11 次下载
- 7.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课件 课件 11 次下载
- 7.4宇宙航行 课件 课件 13 次下载
-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课件 课件 11 次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2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1.知道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推导方法.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 3.掌握万有引力表达式的适用条件及应用.4.知道万有引力常量是重要的物理常量之一.
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说明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是使行星如此运动的主要原因。引力的大小和方向能确定吗?
开普勒定律发现之后,人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历史上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 但是由于关于运动和力的清晰概念是由牛顿建立的,当时没有这些概念,因此他们无法深入研究。
牛顿 (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当年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其超凡的数学能力和坚定的信念,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在1676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一个指向圆心(太阳)的引力,正是这个引力提供了向心力,由此可推知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设行星的质量为 m,速度为 v,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 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来提供
天文观测难以直接得到行星的速度 v,但可以得到行星的公转周期 T
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其中除m、r外,其余都是常数,对任何行星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r2成反比,即
由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可得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也与太阳的质量M 成正比,由此可得
G 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的质量无关
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是不是同一种力呢?
这些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并且都遵从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当然这仅仅是猜想,还需要事实来检验!
检验目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吸引力是否与地球吸引苹果的力为同一种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地表重力加速度:g = 9.8 m/s2地球半径:R = 6400×103m月亮周期:T = 27.3天≈2.36×106 s月亮轨道半径:r ≈ 60R=3 .84×108m
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有:
=2.72×10-3m/s2
结论: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真的遵从相同的规律!说明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注:G是比例系数,叫做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G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3.适用条件(1)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比物体本身大得多时,可用此公式近似计算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可用此公式计算,式中r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3)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式中的r是球体球心到质点的距离。
4、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上物体的运动 遵从同一规律,让人们认识到天体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 对后来的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特别提醒:(1)求地球对其周围物体万有引力的大小,r是物体到地心的距离,而不是到地面的高度(2)对于两个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但万有引力定律仍然适用.(3)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一般情况下,分析问题时,只考虑天体间或天体对放入其上的物体的万有引力,质量较小的物体间引力忽略不计.
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但无法算出两个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因为他不知道引力常量G的值。
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在实验室里通过 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准确地得出了 G 的数值。目前推荐的标准值 G = 6.672 59×10-11 N·m2 /kg2 ,通常取G=6.67× 10-11N·m2 /kg2。
实验意义: ①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使万有引力定律进入了真正实用的时代; ②开创了微小量测量的先河,使科学放大思想得到推广。
巧妙之处:两次放大及等效的思想 1.扭秤装置把微小力通过杠杆旋转明显反映出来(一次放大);2.扭转角度(微小形变)通过光标的移动来反映(二次放大),从而确定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1. 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下列办法可采用的是( )A. 使两个物体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B.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变C. 使两物体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D. 两物体的距离和两物体质量都减小为原来的1/4
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不是由实验测得的,而是人为规定的B. 当两物体表面距离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m1、m2受到彼此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D. m1、m2受到彼此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3.某星球“一天”的时间T=6 h,用弹簧测力计在星球的“赤道”上比在“两极”处测同一物体的重力时读数小10%,设想该星球自转的角速度加快,使赤道上的物体会自动飘起来,这时星球的“一天”是多少小时?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课件ppt,共60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万有引力定律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万有引力定律示范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星的运动的认识历程,行星与太阳的引力,验证猜想月地检验,验证它,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的测量,放大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万有引力定律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万有引力定律授课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伽利略的观点,开普勒的观点,笛卡尔的观点,胡克与哈雷的观点,牛顿的观点,问题与猜想,牛顿的思考,月地检验,万有引力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