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说课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9/120807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说课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9/120807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案
展开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本课以“屈辱”和“抗争”为主线,通过“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甲午风云”三个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并从中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圆明园的诉说”是第7课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虎门销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斗争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火烧圆明园”这一史实,引导学生了解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暴行,认识列强的凶残与野蛮,感悟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炮火下遭受欺凌的屈辱,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志向。
二、学情分析
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学生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等会有一些了解,但对其历史背景并不十分清楚,在认知方面只是停留在“圆明园被烧毁了”这样的基础层面,而在情感态度方面,也只是达到痛恨外来侵略者对我国的掠夺行为这一层面。此外,五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反思意识有限,不能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并思考中华民族这段屈辱历史。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认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初步形成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道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2.感悟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炮火下遭受的屈辱,树立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
3.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的历史,初步形成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毁灭过程,认识列强的凶残与野蛮,体会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炮火下遭受欺凌的屈辱。
教学难点: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树立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
四、教学环节
环节一:新闻导入,明确主题
出示新闻:2019年1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流失海外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国宝终于回归了祖国。提问:对于这尊马首铜像你有哪些了解?有什么问题?
这一环节通过新闻引入,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激活了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学习动机,顺利将学生带入到本课的第二环节——万园之园,诉说辉煌。
环节二——万园之园,诉说辉煌
本环节通过感受建筑辉煌和体验文物价值两个活动了解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万园之园”。
首先,请学生根据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以及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圆明园。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圆明园全景以及海晏堂景观的复原视频,让学生对昔日的圆明园有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此后,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圆明园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视觉上的直观冲击,使学生感受到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每一处都精雕细琢,美轮美奂,同时感叹古人的聪明智慧。
在体验文物价值活动中,在学生列举了解圆明园文物资料的基础上,出示一则当时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通讯: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英镑。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每1英镑约合7.3克黄金。请学生算一算圆明园文物的价值。通过计算,最终得出600万英镑约合四千三百八十万克黄金,也就是43.8吨黄金,这一数字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此后,再通过延伸的讨论及感悟,圆明园文物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设计意图:用图片、视频和数据等资料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心灵上强烈的冲击。由此感受到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环节三:残垣断壁——诉说毁灭
首先,出示圆明园今昔对比图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一座皇家园林会成为今天的模样呢?对比图片的出示,使学生一下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到今天的凄凉。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对比圆明园的被毁前和被毁后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在学生交流达到高潮的时候,再次借助视频,重现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烧毁的强盗行为。并在观看视频后阅读教材中的影片观后感,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圆明园被毁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和屈辱。
在此基础上出示著名作家雨果先生的一段话,提问学生:雨果先生所指的两个强盗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为什么会无情地斥责自己国家的军队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感受到世界上正义的人们对侵略者暴行的谴责。
环节四:回归现实,以史为鉴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圆明园遭劫难的真正原因。此时,再次出示圆明园今昔对比的照片以及两种观点:1.重建圆明园,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参观;2.保留遗址原貌,以警示后人,学生对此进行充分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明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我们,要记住落后就会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树强国之志。
设计意图:两难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将课下收集到的资料与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汇总、梳理。逐步对这段屈辱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按照认识“万园之园”——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讨论圆明园的重建问题这样的认知逻辑开展教学,引领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数据等资料一步步去思考并找到圆明园遭劫难的缘由。随着一个个活动的进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屈辱感也逐渐深入,通过了解中国这段屈辱的历史,树立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共15页。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公开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