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3课时教案
展开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3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第7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编写的。
本课以“屈辱”和“抗争”为主线,通过《虎门销烟》《圆明园的诉说》《甲午风云》三个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并从中领悟“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第三课时《甲午风云》,以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英雄邓世昌、《马关条约》的签订等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史料,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将士们的抗敌故事及他们的抗争精神。知道《马关条约》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对几个不平等条约的综合对比,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懂得要让历史不再重演只有让祖国强大起来的道理,落实对国家认同素养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1.对近代中国的国情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有了一定了解。
2.具有易于接受和理解历史故事这样的认知特点。
3.已经初步具备从史料中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反思意识有限。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的故事,感悟英烈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
2.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梳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感悟“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故事,感悟英烈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机。
教学难点:梳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感悟“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四、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本课按照“了解甲午战争的情况,感悟甲午战争中爱国英雄精神,探究不平等条约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样的逻辑顺序,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前收集到的的图文、视频等资料,运用多媒体,通过“看—说—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寻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以及对中国影响的过程中,了解相关史实,感悟英烈的爱国精神,树立爱国志向。
活动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首先出示中英南京条约的条款以及圆明园遗址图片,讲述: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等,中华民族由此进入一个屈辱的时代。不久一支仅有2万余人的英法联军,打败了大清帝国,火烧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并且获得了四百多万两白银的赔款。由此提出问题:这一切说明了什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体会甲午战争前国土被侵占、财产被掠夺的屈辱,并以此作为学生的认知起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走进甲午战争这段历史。
活动二:了解甲午海战,感悟先烈的爱国精神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听和说中感受这段历史。具体做法如下:
1.每组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讲述甲午战争的相关内容,以及日本的残酷暴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2.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为国捐躯的悲壮一幕。组织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有关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烈故事,通过故事分享感悟先烈的爱国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在听与说中了解这场战争以及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故事,感悟英烈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
活动三:了解条约,感受屈辱和危机
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关于《马关条约》的影响,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主要内容,之后将《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对比,并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对当时中国的危害。通过对比讨论,使学生了解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当时中国的危害,体会到《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半殖民化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此基础上,交流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并进行梳理,由此认识到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直至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活动四: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
带领学生一起回望中国近代史,回顾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再到八国联军侵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而提问:清政府为什么与西方列强签订这么多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说明了什么?这些条约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帮助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更加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
在本节课中,学史明志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分析史料,故事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最终懂得“学习历史,把握未来”的道理,同时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设计,共15页。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公开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