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二年级数学下册 3-6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 3-6单元教案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3-6单元教案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 3-6单元教案第3页
    还剩8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共8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图片,建立表象,互动新授,拓展延伸,巩固深化,课堂小结,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剪一剪。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实践活动:剪一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
    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借助图形,组织观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课件等活动,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剪纸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剪。)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一排4个小人的方法。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小结
    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兼职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看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
    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1)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
    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图形的运动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进一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一、 填一填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三、 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 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 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 )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A B C D
    5、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四、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五、


    ( ) ( ) ( ) ( ) ( ) ( ) ( )

    六、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2分


    ( ) ( ) ( ) ( ) ( ) ( )


    七、根据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八、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第6、7课时 图形的运动单元测评(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评,让学生进一步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一、填空。
    1、在我们学过的角中,( )角比直角小,( )角比直角大。
    2、时针运动是( )现象,拉抽屉是( )现象。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 )现象,车轮运动属于( )现象。
    4、红领巾上有两个( )角和一个( )角。
    5、48÷6=( ),读作( ),口诀 (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6、 把12个 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
    7、用21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 ,可以摆( ) 个。
    8、写出两道运用口诀“七八五十六”计算的两道算式。

    9、下面滑梯中有很多角,请你写出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1是( )角 ∠2是( )角
    ∠3是( )角 ∠4是( )角

    10、 图中共有( )个角,锐角有( )个
    ,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


    11、数一数右面图形中有( )个角,其中(  )个锐角,(  )个钝角。
    二、选择
    1、在认识的角中,( )最小。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2、下列各角中,(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三角尺量一量)

    A B C D E F
    3、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灰色的图形重合?并标上记号。







    4、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




    三、判断,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画“×”

    风车的转动是旋转,箱子在地面上被拖动是平移。( )
      正常行走的时钟,属旋转现象。( )



    钝角一定比锐角大。( )
    推拉窗户属于平移现象。( )









    第7课时 图形的运动单元测评(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评,让学生进一步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四、我会画。

    1、请你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

    2、在方格里画出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








































































    3、把 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















    4、分别画出把图形向下平移3格,和向右平移10格后的图形。



    5. 观察下图,判断从前面到后面每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上“平移”或“旋转”.


    五、解决问题

    1.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1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把它解决。

    2、二(1)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3、小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有15人参加跳绳比赛,
    有多少人没参加跳绳比赛?
    六、能力提升
    男生有24人,
    女生有31人。
    1、








    我有8张纸,
    可以做多少个风车?
    我用2张纸做了8个风车。
    2、









    3元
    24元
    4元
    12元
    3、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铅笔盒的价格是一把尺子的几倍?


    (3)我有32元,能买多少把小刀?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把它解决。


    4、小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 × 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2、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3、 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挂小旗整齐?
    (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有5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5)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3、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38页做一做。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每9个摆1行,可摆几行?
    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
    5、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
    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计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
    二、巩固练习
    1、教材40页练习八第3题。
    强调:先计算出每题的结果,然后再排序。注意括号中应该填写算式。
    2、教材401页练习八第4题。
    比赛:男生完成左边一组,女生完成右边一组,看谁摘到桃子。
    3、教材40页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随机点两题说说得出商的方法。
    4、教材41页练习八第7题。
    看清每班有多少队员参加比赛。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5、教材41页练习八第9题。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材41页练习八第6、8题。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板书: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板书:6×2=12
    2、根据算式4×8﹦32写出2道除法算式。
    3、(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第42页例3。
    (1)出示例3图。说说有哪些东西可买?各卖多少钱?
    (2)题中的问题: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3)引导列式。
    56÷8=7(个)
    (4)检查解答正确吗
    (6)引导学生完成第42页例3后的问题。
    三、总结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3页1(左)、4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五、课堂作业: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右)、2、3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5题。
    (1)这道题是不是要我们把题中的所有算式都计算出来?
    (2)这题重点要把握什么?
    (算出的商是下一步算式的除数)
    (3)指导:
    第一道题是32÷8=4,下一步是28÷4还是35÷7?为什么?
    (4)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画出线段,找出出迷宫的路线。
    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
    (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我们都坐过山车。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辆过山车?
    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7题。
    4、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9题提示。
    便宜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9题。
    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放大的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从表内除法(一)到表内除法(二),我们学习到什么?
    2、教材第45页整理和复习
    (1)观察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第一,每列从上到下的商依次为1-9;
    第二,每列的除数相同;
    第三,每列从上到下都是依据从1到9的乘法口诀。
    (2)学生依据规律写出余下的算式。
    (3)用写出的卡片开展活动。
    3、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1题。
    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2题。
    5、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4题。
    先算出正解的被除数。
    6、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3题(1)、(2)。
    重点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二、总结。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46页练习十第3题(3)。老师提出问题:
    (1)买7盒冰激凌需要多少钱?
    (2)10元可以买多少根雪糕?
    (3)18元可以买多少瓶饮料?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表内除法(二)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32÷8 = 54+26 = 3×7 = 83-60 =
    24+37 = 9×2 = 61-34 = 35÷7 =
    6×8 = 87-63 = 56÷8 = 75+15 =
    65-28 = 21÷3 = 30+48 = 6×6 =
    63÷9 = 55+14 = 5×7 = 40-23 =

    二、想一想,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
    (1)54÷6 (2)54÷9 (3)6×9
    2、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
    (1)6-7 (2)7×6 (3)6+6+6+6+6+6+6+6
    3、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
    (1)8和2倍是多少 (2)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3)8是2的多少倍
    4、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
    (1)12×4 (2)12÷4 (3)12+4
    5、8+8 8×2
    (1)﹥ (2)﹤ (3) =
    6、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6个男生之间站( )个女生。
    (1)6 (2)5 (3)3

    三、想一想,填一填。
    1、36是4的( )倍,是6的( )倍。
    2、72÷8 =( ),想口决( )。
    3、把18连续减去3,( )次减完。
    4、把42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 )本。]
    5、32里面有( )个4.
    6、从35里面减去( )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48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 )束。
    8、一个数的7倍是56,这个数是( )。

    四、想一想,( )里最大能填几。
    8×( )﹤36 5×( )﹤5 6×( )﹤40
    54﹥( )×8 12﹥( )×3 28﹥( )×7
    五、这些小动物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吗?

    六、很快算出下面各题。
    18÷3×9 54÷9×7 34+6×8 70-3×6
    = = = =
    = = = =
    45+63÷9 6×7-32 56÷8+29 6×6÷4
    = = = =
    = = = =
    七、解决问题。
    1、





    (1)买8个羽毛球要多少钱?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个乒乓球价钱的多少倍?



    (3)买2副乒乓拍的钱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二(C)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
    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1)我们有20元,太空船票每张4元,能买几张太空船票?



    (2)电动火车票每张2元,我们9个同学一起玩电动火车2次,一共要多少钱?



    4、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第7、8课时 表内除法(二)单元测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 计算。
    9×2÷3 24÷8×9 4×9÷6

    40÷8×5 4÷4×9 (32-28)×3

    5×7+34 96-35-29 6×7-8


    二、填上恰当的数。
    5× 〇 =45 35÷〇 =7 〇 × 7=63
    42÷ 〇 =6 48- 〇 =8 6× 〇 =30
    8× 〇 =56 54÷ 〇 =6 〇 +7=24
    三、填空并列式。
    (1)、40是5的(   )倍,算式:
    (2)、把35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  )个。
    算式: 口决:
    (3)、56÷8=(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 )是( )的(  )倍。
    (4)、动物园有8只大猴子,小猴子有32只,小猴子的只数是大猴子的(  )倍。算式:
    (5)、被除数是45,除数是6,商是(   )。
    (6)、56里有( )个8。算式:
    (7)、一个星期有7天,35天有( )个星期。算式:
    (8)、每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27根小棒可以摆( )个三角形。 算式:
    8+14 7+15 9÷9×9 18÷2
    四、解决问题。
    1、

    是 的( )倍。
    列式
    2、

    是 的( )倍。
    列式
    3、涂一涂。


    的个数是 的2倍。
    列式:

      7颗
    4、             的颗数是 的几倍?

             21颗
        列式:            
    5、 按条件画一画。
    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3倍。



    6、


    妈妈今年24岁。 小青今年4岁。

    (1)、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青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青的几倍?


    6个
    7、
    10、 有8人,平均每人分几个雪梨?





    8、 有27瓶汽水。

    平均每人有几瓶汽水?



    9、有32人需要租车。


    限乘客9人 限乘客4人
    (1)、如果都坐小车,需要租几辆?(4分)

    (2)、还可以怎样租车?(6分)
    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租车:租限乘客9人的车( )辆,再租限乘客4人的车( )辆。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 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2题哪错了?
    3. 第3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7+(4×3)
    =7+12
    =19
    4×3+7
    =12+7
    =19
    4×3=12
    12+7=19

    追问:见下页。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
    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反思:




    第3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2、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9
    = 54÷9
    = 6(次)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 解答正确吗?
    4.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小女孩:
    3×4+5 10-(3+5)
    =12+5 =10-8
    =17(元) =2(元)
    2.

    (26+19)÷5
    =45÷5
    =9(个)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 解答正确吗?
    3.

    8×3-10
    =24-10
    =14(瓶)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的想法。
    4. 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6课时:混合运算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 我知道。
    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再算( )。
    2.7个6是( ),再加上25的和是( )。
    3.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
    4.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 )法,又有( ),要先算( )法,再算( )法。
    5. 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 )。如果每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 )组。列一个综合算式是( )。
    二. 连一连。
    3×5 + 2 14
    4×3 + 2 8
    2×4 17
    3×5 - 4 11
    三、脱式计算我能行。
    7×5+18 32÷4+25 72÷(24-16) (34+47)÷9
    四. 购物。
    羽毛球拍 羽毛球 皮球 乒乓球拍
    28元 3元 8元 15元
    (1)买一副羽毛球拍,6个羽毛球,共需多少钱?

    (2)买4个皮球和一副乒乓球拍、付50元够吗?

    (3)小明有52元钱,买了5个皮球,剩下的钱买羽毛球,能买多少个?




























    第7、8课时:混合运算单元测评
    教学目标:
    1.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测评学生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测评。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
    一、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都要先算(      ),再算(       )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        )或只有(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再算(            )。
    4、甲数比乙数少15,乙数是30,甲数是(        )。
    5、85减去13的差是再除以9,列综合式:(              )。
    6、一本故事书有40页,看了8页后,剩下的4天看完,要求平均每天看几页,必须先算出(                           ),列综合算式:(          )。
    二、判断:
    1、63÷9+27应该先算63÷9。                     (     )
    2、9×4+6=90                                    (     )
    3、要使6×(     +5)=48,     里应该填3。     (     )
    4、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     )
    三、计算大比拼: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4×6=     20-3=     72-12=      9×4=      12-6×2=     50÷8=
    5×7=     40÷8=    33÷8=     28÷6=      7+5×6=      100-5×9=
    2、竖式计算。 100-46=       63+27=        65÷7=    58÷9=

    3、脱式计算。
      38-18÷2=     44+6×3=    64-15+28=     72÷(43-34)=
    一、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8÷4                   75-18+36
    =4×2                     =75-54
    =8  (     )                =21  (     )
    26+2×8                    14+28÷7
      =2×8                     =42÷7
      =16 (     )               =6  (     )
    五、解决问题。
    1、 光华路小学买了1个排球和4个铅球,共用去42元。如果一个排球18元,那么每个铅球多少元?(列综合算式)
     
    2、 生产小组上午接到38件生产任务,下午接到34件,把这些任务平均分给8个小组,每个小组生产多少件?每个小组有3人,平均每个人分几件?
     
    3、 一本故事书85页,小明每天看6页,看了9天,小明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本书还剩多少页?
     
    4、 学校买了40盆菊花,放在6个教室,平均每个教室放6盆,剩下的放在办公室里,办公室里放多少盆菊花? 

    5、 修路队修一段长60米的公路,前3天已修了42米,剩下的要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6、 小明:我买3支钢笔用了24元。   小红:我买1支中性笔用了6元。
    那种笔便宜?每支便宜几元?(6分)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 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 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 11根、12根呢?
    5. 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预设:
    (一) 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 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
    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三) 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 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
    2. 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
    3. 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三、 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四、 回顾例题,整理所学内容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第65页练习十四,第4题、第5题。
    教学反思:





















    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一、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 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
    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监控:为什么要“加1”。
    四、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 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二) 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 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 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 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
















    第4课时:解决问题(例6)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方法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
    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
    1. 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试一试。
    2. 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 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
    3. 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
    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独立解决问题。
    (3)你是怎样做的?
    2.

    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
    (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课堂作业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
    与这个问题的关系。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小小设计师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综合与实践
    一、欣赏,揭题
    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动手,创作
    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三、交流,欣赏
    第6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进一步巩固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1.直接写出得数。
    7×8= 34÷7= 74÷9= 48÷6= 23÷3= 17÷6=
    54÷9= 19÷2= 24÷5= 63÷7= 82÷9= 77÷8=
    2.填空。
    (1)( )×8=56 ( )÷7=7 36÷5=( )……( )
    3×( )=24 81÷( )=9 40÷9=( )……( )
    61÷( )=8……5 25÷5=45÷( )
    (2)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 一个数除以4,商是9,余数可能是( )。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判断题。
        1、9×(   )<68,括号里最大能填8。              (      )
        2、28÷5=5……3                                 (     )
        3、33÷7=5……2                                  (     )
    4、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     )
        5、(    ) ÷8=4……3,(    )里应填35。          (     )
    5.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7= 60÷7= 70÷9= 35÷8= 52÷9= 46÷6=
    6.列式计算。
    (1)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

    (2)73除以8,商是几余几?

    (3)9除一个数,商是4,余数是3,这个数是几?

    (4)63是7几倍?

    7.应用题。
    (1)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2)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3)老师将15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4)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几根跳绳?还剩多少米?


    5、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相关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共6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案及反思,共6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分析思考发现数量关系,规范解答,检验假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