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10《波的干涉和衍射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word版含解析 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0821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10《波的干涉和衍射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word版含解析 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0821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10《波的干涉和衍射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word版含解析 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0821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08《波的形成和描述》 word版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09《波的反射和折射》 word版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11《光的折射》word版含解析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12《光的全反射 光导纤维及其应用》word版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鲁科版(2019)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13《光的干涉》word版含解析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波的干涉和衍射练习题
展开(建议用时:25分钟)
⊙考点一 波的叠加与干涉
1.(多选)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作“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某同学围绕蝉歇息的树干走了一圈,听到忽高忽低的蝉鸣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属于声波的衍射现象
B.这种现象属于声波的干涉现象
C.蝉的身体两侧的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可以看作相干波源
D.蝉发出的两列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BCD [“听到忽高忽低的蝉鸣声”说明这是声波的干涉现象,选项A错误、B正确;蝉的身体两侧的发声器官可以看作相干波源,选项C正确;因为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所以选项D正确.]
2.当两列水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P的振动有时是减弱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一定不为零
B [P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的相遇点,故其振动始终是加强的,A错误;质点P处于振动加强区,振幅最大,B正确;对于某一个振动的质点,位移是会随时间变化的,C错误;质点振动到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D错误.]
3.(多选)如图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图中的( )
BC [当这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
4.如图所示,S1、S2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该时刻在P点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P点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振动始终加强
B.P点始终在波峰
C.P点的振动不遵循波的叠加原理,也不始终加强
D.P点的振动遵循波的叠加原理,但并不始终加强
D [任何波的叠加都遵循波的叠加原理,但只有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即S1、S2两列波只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时,才可在P点始终加强.故选项D正确.]
⊙考点二 波的衍射
5.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波槽观察到的水波衍射图样,从图样可知( )
A.B侧波是衍射波
B.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
C.减小挡板间距离,衍射波的波长将减小
D.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将更明显
B [观察可知,A侧波是衍射波,选项A错误;波速决定于介质,介质不变,波速不变,选项B正确;衍射波的波速不变,周期不变,则波长也不变,选项C错误;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将变弱,选项D错误.]
6.(多选)下列为水波的衍射现象,S为波源,d为挡板上的小孔宽度,相邻弧线间距为一个波长,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BC [选项A、B中小孔宽度远大于波长,衍射现象不明显,故A错,B对;选项C、D中小孔宽度远小于波长,衍射现象明显,但穿过小孔后,波速和频率不变,波长应不变,故C对,D错.]
7.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
A.10 cm B.5 cm
C.d>1 cmD.d<1 cm
D [在水槽中激发的水波波长为λ=eq \f(v,f)=eq \f(0.05,5) m=0.01 m=1 cm.要求在小孔后产生显著的衍射现象,应取小孔的尺寸小于波长.]
⊙考点三 多普勒效应
8.(多选)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乐音.当火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以下情况中,观察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 )
A.观察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
B.观察者静止,火车离他驶去
C.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向着火车运动
D.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运动
BD [当观察者与声源相向运动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声波的个数增多,所以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升高,听到乐音的音调比原来要高.当观察者与声源背向运动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声波的个数减少,所以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听到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了.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B、D.]
9.(多选)如图所示是一波源O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产生球面波的情况,则( )
A.该波源正在移向a点
B.该波源正在移向b点
C.在a处观察,波的频率变低
D.在b处观察,波的频率变低
AD [此题考查的是多普勒效应的模型及原理.波源在某一位置产生一列波面后,该波面以该位置为球心,以波速作为传播速度向外传播,反之,由波面可确定出该波面的产生位置,即波源.波面半径大,表示产生时间早,传播时间长.对照图示,可确定出波源由右向左运动,故A正确,B错误;由于观察者不动,故波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等于波速,而在a处观察时,相邻波面间距比波源不动时的间距小,因而经过观察者的时间间隔短,频率大;同理在b处的时间间隔长,频率小,故C错误,D正确.]
(建议用时:15分钟)
10.图中S为在水面上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挡板,其中N板可以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处水面没有明显振动,为使A处水面也能发生明显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使波源的频率增大
B.使波源的频率减小
C.移动N使狭缝的间距增大
D.在不移动M板的情况下,不能使A处发生明显振动
B [由题意可知,当减小波源的频率,波长增大,故A错误,B正确;而波的明显衍射条件为障碍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大,故移动N使狭缝的距离减小都可以使衍射现象更加明显,故C、D错误.]
11.(多选)如图所示,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频率相同的波源.两个波源发出的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波源 S1 的振动方程为 x1=30sin 100πt(cm),波源 S2 的振动方程为 x2=20sin 100πt(cm),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列波的频率均为 50 Hz
B.随着时间的推移,M 处的质点将向 O 处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 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
D.O、M 连线的中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其振幅为 50 cm
ACD [由振动方程知:ω=100π rad/s,则这两列波的频率均为:f=eq \f(ω,2π)=eq \f(100π,2π) Hz=50 Hz,故A正确;波向外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与能量,沿传播方向的各个质点不会向远处移动,故B错误;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则周期也相等;图示时刻M是波峰与波峰的相遇点,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两列波在M点都回到平衡位置,所以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故C正确;由图可知,M点位于两个波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这两列波的起振的方向相同,所以两个波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所有各点都是振动加强点,它们的振幅都是两列波振幅的和,即都是50 cm,故D正确.]
12.(多选)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两列波传播中在图示范围内振幅各自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分别为1 m/s和0.5 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D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质点竖直高度差是20 cm
C.图示时刻C点均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D.从此时刻起经0.25 s,B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BD [根据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可知D点是振动减弱点,但C点是振动加强点,故A错误;加强点会得到加强,在A点波峰与波峰相遇,A点高度为10 cm,在B点波谷与波谷相遇,B点深度为10 cm,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故B正确;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故C错误;从图示时刻起经0.25 s即半个周期后,B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故D正确.]
13.波源S1和S2的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 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x轴上的O、A两点处,OA=2 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 m/s.已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
(1)简谐横波的波长;
(2)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
[解析] (1)设简谐横波波长为λ,频率为f,则v=λf,代入已知数据,得λ=1 m.
(2)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的任意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点的波程差Δl=x-(2-x),0≤x≤2.其中x、Δl以m为单位.
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Δl=eq \b\lc\(\rc\)(\a\vs4\al\c1(k+\f(1,2)))λ,k为整数,所以x=eq \f(1,2)k+eq \f(5,4)
可得-eq \f(5,2)≤k≤eq \f(3,2),故k=-2、-1、0、1.
解得:x=0.25 m,0.75 m,1.25 m,1.75 m.
[答案] (1)1 m (2)x=0.25 m,0.75 m,1.25 m,1.75 m
高中鲁科版 (2019)第5节 生活中的振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鲁科版 (2019)第5节 生活中的振动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光的折射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光的折射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光的干涉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光的干涉课时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