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833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0833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 相与步于中庭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C. 庭下如积水空明 /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D.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3.对《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4.苏轼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
A.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欧阳修《醉翁亭记》
C. 柳宗元《小石潭记》 D.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填空题
5.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给下列的字注音。
遂________ 寝________ 荇________
7.解释下列语句中字词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
②遂至承天寺 遂: ________
③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
8.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盖竹柏影也 ________
②月色入户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10.比较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 笑曰:“有是哉!”
注释:①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②陂(bēi):水田。 ③傃(sù):向,向着,沿着。 ④悒(yì):通:“揖”,作揖。
(1)下列各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然起行 ②大道之行也
B.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①作亭于其上 ②冻风时作 , 作则飞沙走砾
D.①好之则亡其国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B
3. C
4. C
二、填空题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静旷达又悲凉感伤
6.suì;qǐn;xìng
7. 愉快地。;于是,就。;共同、一起。
8.苏轼文集;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文言文阅读
9. (1)大概,表示推测;窗
(2)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俩)一同走到庭院中。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壮志难酬、苦闷
(4)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10. (1)B
(2)①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
(3)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精练,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课外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当堂检测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