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 总结与检测课件+试卷有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46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本章综合与测试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复习总结
知识归纳
有机化合物机构与性质
知识归纳
烃的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归纳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一: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性质的比较
【典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机物大多数易溶于水 B.有机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 D.有机物都易燃烧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有些无机物也含有碳元素。(2)有机化合物的一般通性中有很多特例。
C
【解析】选C。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A错误;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硫等元素,B错误;含碳元素的还有单质、碳的氧化物等,这些物质不属于有机物,C正确;有的有机物是灭火剂,如CCl4,D错误。
知识点二: 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典例】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C2H2分子的结构式:CH≡CHC.乙烷的最简式:CH3D. 甲烷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结构式为
C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结构式并不能表示其真实的结构;(2)书写结构简式时双键或三键不能省略。
【解析】选C。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不能省略,A错;书写结构式时要把所有的化学键都写出来,B错;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因此其最简式为CH3,C正确;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D错。
知识点三: 甲烷的取代反应
【典例】关于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中一定都有单质生成B.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取代反应大多是可逆的,反应速率慢,而置换反应一般是单向进行的,反应速率快D.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产物都是唯一的,不会有多种产物并存的现象
【解析】取代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会存在多种产物并存的现象。
C
归纳总结 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比较
知识点四: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概念辨析及其判断
【典例】 下列关于同系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有机物同系物的组成可用通式CnH2n+4表示B.C5H12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C.两个同系物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D.同系物之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
【解析】烷烃是饱和烃,也就是说碳原子结合的H原子最多,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所以烃的分子通式不可能为CnH2n+4;C5H12有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符合C5H12的有机物不止一种,所以C5H12表示的可能是混合物;一个C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同系物的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所以C正确;同系物之间化学性质相似。
【典例】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B.组成成分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性质相同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性质相异
A
【解析】组成成分相同不一定分子式相同,所以B选项错误;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可能相似(如正丁烷与异丁烷都属于烷烃,化学性质相似),也可能相差很大[如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所以C、D选项均错。
知识点五:石油的炼制
【典例】下列关于石油加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所得的产物是具有恒定沸点的纯净物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燃油的产量和质量C.石油裂解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D.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过程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区分石油炼制方法的不同点;(2)石油和石油的分馏产品均是混合物。
【解析】石油分馏得到的馏分是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仍为混合物,A项错误,B、C两项正确;在石油常见的炼制方法中,分馏是物理变化,而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A
知识点六: 烃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典例】写出下列各烃的分子式。(1)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36倍,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某气态烷烃20 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100 mL氧气,该烷烃的分子式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利用相对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的公式;(2)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
【解析】(1)Mr(A)=36×2=72设烷烃A的分子式为CnH2n+2,有12n+(2n+2)=72,n=5,故A的分子式为C5H12。
C5H12
C3H8
知识点七: 乙烷和乙烯的比较
【典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乙烯分子里 键所需吸收的能量是破坏乙烷分子里C—C键能量的两倍B.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都处在同一直线上,而乙烷分子里碳、氢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
C.因为乙烯和甲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它们也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乙烷易发生取代反应
D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1)碳碳双键并不是两个单键的叠加;(2)乙烯是平面形分子而不是直线形分子。
【解析】选D。A项中破坏乙烯分子里 键所需吸收的能量小于破坏乙烷分子里C—C键能量的两倍;B项中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而不是同一直线上,乙烷分子里碳、氢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项中甲烷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乙烷和乙烯的比较
归纳总结
【典例】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关于苯乙烯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A
【解析】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含有苯环,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A项错误;其分子式为C8H8,与苯(C6H6)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故燃烧时现象相同,B项正确;因分子中含 —CH=CH2,故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项正确;1 mol 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 CH2=CH—能与 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项正确。
知识点八: 甲烷、乙烯、苯的性质比较
归纳总结
知识点九: 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共线、共面问题
【典例】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B.异丙苯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至少有4个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D.异丙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
C
【解析】A项,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B项,异丙苯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至少有4个;C项,异丙苯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四个单键,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D项,异丙苯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苯环上有“临、间、对”3种,侧链上有2种,共5种。
各类烃中代表物的分子构型特点(1)CH4为正四面体结构,三个碳以上的烷烃的碳链呈锯齿状。(2)CH2=CH2为平面形(即6个原子共面)。(3)CH≡CH为直线形(即4个原子共线)。(4) 为平面六边形(即12个原子共面)。
有机物共面问题的解题规律(1)甲烷、苯、乙烯分子中的氢原子如果被其他原子所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构型基本不变。 (2)当分子中出现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单键(即饱和碳原子)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3)共价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共价双键不能旋转。
归纳总结
知识点十 烃燃烧规律总结
【典例】在120 ℃,1.01×105 Pa时,将3 L炔烃和烷烃的混合气体与相同状况下的14 L O2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所得气体的体积是17 L。则该混合气体可能是下列各组中的 ( )A.C2H4和C2H6 B.C3H4和CH4 C.C2H2和CH4 D.C4H6和C2H6
B
【解析】设混合烃的平均组成为CxHy,因为温度为120 ℃,生成物中的水呈气态,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均为17 L)即 -1=0,所以y=4,说明混合烃分子中氢原子数的平均值为4,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不论是烷烃、烯烃还是苯,它们的组成均可用CxHy来表示,当它在氧气或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方程式可表示为:
在T>100 ℃时,ΔV=(x+ )-[1+(x+ )]= -1。当y>4时,ΔV>0,即体积增大;当y=4时,ΔV=0,即体积不变;当y<4时,ΔV<0,即体积减小。
归纳总结
知识点十一 加聚反应的特点和类型
【典例】下图是以乙炔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和氯丁橡胶的转化关系图。
(1)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④的反应类型: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CHCl
CH2=CHCN
加聚反应
加聚反应
CH2=CH—C≡CH
加聚反应高聚物的写法(1)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体聚合物的写法:断开双键,键分两端,添上括号,n在后面。(2)含“C=C—C=C”的单体聚合物的写法:双变单,单变双,括住两头,n在后面。(3)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两个单体聚合物的写法:双键打开,彼此相连,括住两头,n在后面。
【解析】制备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因此反应①为CH≡CH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乙炔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烯腈(CH2=CH—CN),丙烯腈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腈;根据氯丁橡胶的结构简式可以得知其单体D的结构简式为 ,进而可以推出C的结构简式为CH2=CH—C≡CH。
归纳总结
知识点十二: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典例】下列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不是由羟基所决定的是 ( )A.跟活泼金属Na等发生反应B.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C.当Ag或Cu存在时跟O2发生反应生成乙醛和H2OD.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乙酸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1)钠与乙醇反应时置换的是羟基上的氢原子;(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时结构上的变化。
B
【解析】乙醇和金属Na反应是钠置换羟基上的氢;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是羟基上的氧氢键以及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断裂,形成 ;而燃烧时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断裂,不是由羟基所决定的。
知识点十三 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活泼性的比较
【典例】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有关脱落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18O4B.脱落酸只能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C.脱落酸可以和金属钠发生反应D.1 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20O4,故A错误;脱落酸中含有羧基、羟基,能与羧酸、醇发生酯化反应,故B错误;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羧基,脱落酸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因此脱落酸可以和金属钠发生反应,故C正确;脱落酸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即1 mol 脱落酸至少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C
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归纳总结
知识点十四 乙酸乙酯的制备
【典例】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浓硫酸、无水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 min。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_______ ____;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________。(3)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 __。 A.反应乙酸和乙醇B.反应乙酸并溶解部分乙醇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4)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_____(填“下口放出” 或“上口倒出”)。
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摇动试管
催化剂、吸水剂
B、C
分液漏斗
上口倒出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浓硫酸稀释或与其他溶液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2)乙酸、乙醇易溶于水,而乙酸乙酯难溶于水。(3)分离不相混溶的液体应采用分液法。
【解析】(1)浓硫酸稀释或与其他溶液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操作不当会造成液体迸溅,故应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摇动试管。(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①除去乙酸并溶解部分乙醇。②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4)分离不相混溶的液体应采用分液法,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知识点十五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典例】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沉淀C.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D.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判断;(2)明确核糖中含有的官能团,进一步确定其性质。
B
【解析】根据核糖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H10O5,而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A、C项错误;因核糖分子中有—CHO,故能发生银镜反应,但无—COOH,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B项正确,D项错误。
【典例】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油脂是混合物B.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C.油脂是酯的一种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解析】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所以是混合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作用的产物,属于酯类。油脂结构中的烃基有些是不饱和的,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水褪色。
D
【典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B.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D.浓硝酸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显色反应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两点:(1)酶是一种蛋白质;(2)注意区分重金属盐和轻金属盐。
B
【解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但超过一定温度,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低,甚至完全丧失活性,B项是错误的。A项中实际是在蛋白质和水的混合体系中加入无机盐,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形成凝胶,而蛋白质的生理活性没有发生变化。C项中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天然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无明显的气味。D项叙述是正确的。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交流与思考,牛刀小试,思考与交流,离子大量共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的分类,胶体的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交流与思考,铁盐性质,知识回顾,牛刀小试,硫及其化合物,思考与交流,二氧化硫,浓硫酸,环境问题,氮循环氮固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