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直线与角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一等奖教案
展开课题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会用叠合法与度量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2.理解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表示;
3.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并能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数学思考
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思考图形中蕴含的线段和差关系,以及根据实际探究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
问题解决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理解与运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问题:请同学们回顾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否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姚明和潘长江的图片)大家认识他们吗?
生:姚明和潘长江.
师:那么,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他们的身高.
学生七嘴八舌,发表见解:姚明更高一些.
师:那要是让潘长江老师站到三楼上,姚明站在地面上呢?
生:这样就没有可比性了.
(学生对这一提问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如果我们用线段来表示人的身高,又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呢?从而引入课题)
利用名人,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 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师: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
生:要么测量一下两人的身高,要么让两人背对背地站在同一块平地上,脚底平齐,观察两人的头顶,直接比出高矮.
师:回答很棒!
师:(拿出两根筷子)如何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呢?
生:(学生演示,采用的办法是筷子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外的筷子长)
师:这位同学的做法很好,掌声鼓励!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生:度量法与叠合法.
师:如图4-3-9,怎样比较各组中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1:如图4-3-9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点B,D在点A,C的同侧.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生2:如图4-3-9②,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点B,D在点A,C的同侧.若端点B落在线段C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生3:如图4-3-9③,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点B,D在点A,C的同侧.若端点B落在线段C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图4-3-9
1.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学生归纳两条线段的长短关系,进而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2】 探索线段中点的概念及应用
师:同学们,如何找到一条绳子的中点呢?
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这个很简单,对折一下就可以找到中点了.
师:谁可以描述一下线段中点的概念呢?(对照图4-3-10)
图4-3-10
生:点M把线段AC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CM,点M是线段AC的中点.
师:很好,你是否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
生:板书AM=MC=eq \f(1,2)AC或 AC=2MC=2AM.
【探究3】 线段的性质
情景1: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生活中“猫狗获取食物”的图片(如图4-3-11),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走法.
处理方式:先由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总结.
图4-3-11中,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思考)
教师点明课题:把小猫、小狗跑的路程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情景2:如图4-3-12,从A村到B村有三条路径可以选择,你会选择第几条路径?说出你的理由.
图4-3-12
生:走第②条路.因为这是直路,感觉它最近.
师: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都希望走条近路.那么图4-3-12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路最近呢?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学生通过操作,抽象出线段的中点.学生从操作中学到线段中点的有关知识,既降低了学习知识的难度,又激发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过程.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已知:如图4-3-13,线段AB=4,延长AB至点C,使AC=11.D是AB的中点,E是AC的中点,求DE的长.
解:因为AB=4,D为AB的中点,所以AD=2.
又因为AC=11,E为AC的中点,所以AE=5.5.
故DE=AE-AD=5.5-2=3.5.
变式训练
如图4-3-14,AB=6 cm,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CB的中点,求线段AC,AD的长.
图4-3-14
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并让学生能根据语言描述及图形进行推理计算.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独立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提升】
例2 如图4-3-15,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5 cm,BC=2 cm,并且取线段AC的中点O,求线段OB的长.
图4-3-15
例3 如图4-3-16,A,B是公路l两旁的两个村庄,若两村要在公路上合修一个汽车站,使它到A,B两村的距离和最小,试在l上标出点P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图4-3-16
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教材P141练习T1,T2,T3,T4;
2.教材P142习题4.3 T1,T2.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多
媒
体
投
影
区
一、1.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度量法、叠合法
2.线段的中点
二、1.线段的性质
2.两点之间的距离
练习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具体的情境获得重要的结论,如采用叠合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
②[讲授效果反思]
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能正确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用比较具体的事物作为依据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轻松.让学生截取不同长度的线段,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动手操作,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学会了用直尺去作线段了.在比较线段的长短时,让学生动手去实际比较一下他们手中的木棒的长短,再让学生总结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自己的东西了.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72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