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分数,认识分数,实践应用,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教学难点:估计一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1、PPT教学课件
2、正方形、圆形纸片人均2-3张,深色水彩笔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分数
创设情境:星期天,明明和芳芳一起去郊游。到了吃饭的时间,两人把带来的食品拿了出来,你能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吗?(出示例题情境图) 比如4个苹果……
引导学生依次讨论:4个苹果,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每人分得1瓶。(媒体显示2、1)
结合学生的交流,点明: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
进一步讨论:1个蛋糕怎样平均分给两个人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交流: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得半个--蛋糕的一半。(多媒体显示切开、半个)
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启发: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2、1来表示,那“半个”蛋糕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组织学生交流,由学生或老师揭示。
【设计说明:学生熟悉的情境,简单的数据,一方面能有效唤醒“平均分”的经验,又能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有时结果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从而生发认识“新”数的内需。】
二、认识分数
1、初步认识 。
教师用1/2 替代板书中的“一半”。并说明:我们习惯上把“平均分成2份”说成“二分”,把“其中的每1份”说成“之一”,(相机板书二分之一)所以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
启发思考: 1/2 和2、1不一样,它是把东西平均分产生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或老师揭示:分数。教师点明课题: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教师放大板书 1/2 。相机教学读、写法,分数各部分名称。重点引导学生读写思结合:写分母“2”时读“二分”,意思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写分子“1”时读“之一”,意思是表示这样的1份。(相机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指导学生左手拿尺,右手拿笔,在练习本上练习几次。
【设计说明:二分之一的含义、读法、写法之间融会贯通,读法体现含义,读写步调一致,这不仅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从学习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想想做做第1、2题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出示例2
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再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
讨论并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设计说明:从1/2 引出 1/4再扩展到其它的几分之一,始终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思考,自由表示几分之一体现的教学的开放性,而借助圆形比1/2较 1/2、1/4 和 1/8的大小则体现了对生成学习材料的选择、组合、运用。】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三、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在图中填写分数,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小组讨论:几个1/3是1?几个1/6是1?1/6和1/3又有什么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估一估,指名说说估计时的思考过程。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长方形中表示出番茄的部分,再进一步引导:你能接着表示出中黄瓜和种辣椒的部分吗?种黄瓜的部分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设计说明:小结全课内容的同时,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取其中几份)
分母
分数线
(平均分)
2
1
分子
(平均分几份)
1
2
读作:二分之一
1/2>1/4>1/8
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 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出示1/2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的意义太过仓促。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分数的一样,比如结合图形让学生说说“1”、“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的意义。在练习设计中虽然有层次性,但还缺少趣味性和创造性,应该再多动点脑筋。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数学课还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体思考,预设目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练习反馈,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