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文中的三只猫。学习作者同情、垂怜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规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引学生从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四. 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由可爱的猫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以“我喜欢(不喜欢)猫(或狗等动物),因为 ……”句式叙述自己养猫、狗等动物的趣事,引入课文,出示学习目标。
2.作者 郑振铎介绍。
二、学习字词、词语。(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整体感知课文及了解课文结构
(一)读猫,说故事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介绍第三只猫的故事。
(二)预习展示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以及结局、对我的影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第一、二次养猫;第三次养猫(重点):
思考: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二)探究与思考:
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2、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很久
犯罪嫌疑人:丑猫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根据是:
“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三)阅读训练30-34段,完成下列练习
1、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
2、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 怎样的感情?
3、“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为什么更难过得多?
5、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正过失的机会吗?为什么?
6、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7.假如你就是那只猫或是案发现场的其他人,当时你会怎样为案件辩护呢? (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明确:
案件定性:冤案
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8.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
一.导入语: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心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主题理解:
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不断进 行自我完善
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三.情感揣摩:
1.第二只猫丢失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四.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用的妙,最有表现力。
例如:
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波,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现力。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3.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来猫的轻捷活泼。
五.写法探究: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3、鲜明的对比。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5、以小见大,主题深刻。
六.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那第三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示例: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心,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只是你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2.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七.一课一得谈收获: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对于本文的 ,我想说… …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八.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九.布置作业。
1.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既然这样,那我们删去写前面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2.请你以“我”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一段哀悼性的文字,表达“我”的忏悔之情。
3.完成《学习与评价》本课练习
来历
外貌
性情
家中地位
结局
对我的影响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初中人教部编版猫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猫教案,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文章,情节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