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桂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整册
- 第1课 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案 教案 16 次下载
- 第3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14 次下载
- 第4课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教学设计 教案 16 次下载
- 第1课 浏览网上电脑城 教学设计 教案 15 次下载
- 第2课 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 教学设计 教案 14 次下载
桂教版第二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桂教版第二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及电子计算机产生的必要性,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掌握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3、通过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举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教学难点】
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
【课型】新授课
【教法】以讲授法为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春秋的“筹算法”(用竹筹计数)—》唐末的算盘(南宋口决)—》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42年、法国)—》计算尺(1654年)—》手摇计算机(1887年)—》电动计算机
2、计算工具与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计算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于是着手研制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二、新知讲授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2年2月问世,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学院的莫厅莱教授和学生埃克特博士等研制。
运行速度:约5000次/秒,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主要电子元件: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等。教师可例图显示(激发教学情趣)
2、子计算机的发展
①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特点:体积大,笨重,运算速度慢。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2.第二代计算机兴起于四、五十年代,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体积小、寿命长、功耗小,可靠性高。
3.第三代计算机六、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即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4.第四代计算机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它们组成成的计算机就叫第四代计算机。
从使用的逻辑元件划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对照教材“表1-1”,教师讲述、比较。
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指高速、大存贮容量的计算机
微型化:指体积缩小(便携式)、价格不断下调
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模拟
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处理、信息传输等。
多媒体技术应用化:图、文、声、像并茂
3、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运行速度快:几十亿至几百亿次/秒
精确度高:精度一般可达十几位有效数字
具有“记忆”存贮和逻辑判断能力:采用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存贮设计思想程序运行自动化:计算机内部的操作由程序自动控制进行
4、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以高速进行操作、具有内部存贮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
5、计算机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
(教师应加强举例、剖析计算机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兴趣)科学计算:如数学物理问题、气象、地震预测等的计算数据处理:企业、财务、统计、资料管理、图书检索等。实时控制:卫星、导弹发射等
计算机辅助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其它应用:系统访真、人工智能、网络通讯办公自动化等。
四、课堂小结
小结: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
伏笔:计算机的原理与构成将下次继续学习。
五、作业布置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自主要的电子逻辑元件分别是什么?
2、电子计算机有何主要特点?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加以说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粤高教版 (2018)七年级上册第1课 追寻发展的足迹——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早期的计算工具,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大版八年级全册第3节 表格的编辑表格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