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
    • 解析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第1页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第2页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第1页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第2页
    第一周  周末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第3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第一周周末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第一周周末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东省第一届应往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省城济(jǐ)南的历山剧院召开。
    B. 云南昆明滇池的蓝藻(zǎ)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C. 在这个新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小水窖,里面贮(chǔ)满了清水。
    D. 在面临投资者质疑时,公司要勇于担当,站出来澄(chéng)清事实。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贮”读音应为“zhù”。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是一年春好处”,让我们一起盈一抹微笑,踏春而行,迎接最美的风景。
    B. 我一直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匆匆》……等。
    C.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D.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使用正确。省略号和“等”表示的作用是一样的,应删去省略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是课文《春》里的一句话,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状其不知不觉的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B. 这两句中“嫩嫩的”三字不能去掉,因为这三个字既写出了春草鲜嫩的样子,又符合节令的特点,而且写出了初春时节萌生的小草那软软的质地。
    C. 上面两句从宏观描绘,写出了春草的情态,它的质地、色泽、长势。 D.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从修辞角度来看,属于拟人。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句的理解。这句话从修辞、炼字等角度来分析语句的内容。C项中并不属于宏观描写,而属于细节描写,目的是要表现出小草的生机和活力。
    故答案:C。
    【点评】理解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不可脱离它所在的段落,也不能脱离它所在的篇目,否则的话很可能就会片面理解,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4.下列各句中,有一句从感官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其他三句,请选出( )
    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 D.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感官的分类掌握情况。感官的角度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A项是视觉。B项、D项也属于视觉。而C项则用了听觉和触觉方面的描写。
    故答案为:C。
    【点评】这是一道对描写角度进行考查的题目。感官的角度包括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有意地区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5.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
    A. 有的静坐,有的打滚;有的招手,有的拍球;有的傻站着,有的跷起一条小腿;有的匍匐不前,有的待人去抱。
    B.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
    C.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D. 那时我已初识文字,且酷爱读书;接触了书籍,我就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袋日益充盈起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查修辞方法的题目。A项中用到了排比的修辞方法;B项中用到了比喻修辞方法;C项中用到了拟人修辞手法。只有D项中没有用到任何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标点符号类的题目,要把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作为做题的依据。同时要把标点符号的学习贯穿在阅读和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_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的苦涩中所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福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特定语境中词语的选择。根据“福”“咖啡”“茶”的特点一一对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第一个空处能与“飘逸着沁脾的清香”搭配的应该是“茶”;同理”浓烈的祝福“应该与“福”搭配,最后一处符合“咖啡”的的特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做题的原则是结合语境来解释词语的含义,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来孤立地理解词义。否则容易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
    7.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B.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了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C.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们以希望和力量。 D. 《春》和《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体裁都是散文,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叙事。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是:通过记叙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地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显然,A项中的概括是片面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对对作家作品知识以及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要既要熟悉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又要对作家作品知识有所了解。包括各种文体知识。
    二、填空题
    8.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
    爱心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爱心是________ ,________。
    【答案】示例:爱心是一缕阳光(爱心是一束阳光或爱心是一股清泉) ;让寒冷的冬日显出暖意(让冰冻的溪流唱出清脆或让干涸的溪流现出生机)
    【解析】【分析】注意句式:爱心是……让……。同时要符合比喻修辞。
    【点评】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三、综合题
    9.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从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________
    (2)【精彩荐春】在“颂春诗朗诵”活动中,策划组征集到以下诗句,准备写在活动的现场渲染气氛。请在下面备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推荐给策划组,并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写出推荐理由。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答案】 (1)从听觉角度;从嗅觉角度
    (2)选④,因为这句诗运用对偶的形式与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另外诗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衬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3)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①“ 两个黄鹂鸣翠柳”其中“鸣”是鸟叫的声音,故本句是从听觉角度来写。 ② “踏花归来马蹄香”中“香”是味道,是通过鼻腔嗅到的,故本句是从嗅觉度来写。
    ⑵ 此题根据活动的主题“颂春诗朗诵”来选择符合活动主题的诗句加以赏析即可。首先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的是夏天,不符合活动主题。 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描写的是秋,不符合活动主题。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的是冬天,不符合活动主题。 只有选择④推荐给策划组 。此句中“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⑶ 此题考查拟写公益广告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我们围绕”要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的主题来拟写广告,此题为开放式答题,围绕主题,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大众化,可用修辞,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1、从听觉角度2、从嗅觉角度
    ⑵ 选④,因为这句诗运用对偶的形式与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另外诗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衬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⑶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此题可从多角度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如: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来赏析,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词句赏析的能力。此题属于开放类试题,选取角度合理,言之有物即可。答题步骤为: ① 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 ② 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也可从本词当中选择自己最有体悟的词句,围绕其所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
    ⑶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3.巧用修辞,妙达情意。
    四、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迟来的雪
    鲁先圣
    一个冬天都没有一场雪。不论见到谁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下雪啊?可是,不论人们怎么望眼欲穿,雪迟迟没有来。
    快过完腊月,到了年了,人们猜测:俗语说干冬湿年,过年应该下雪了吧?可是,天气预报告诉大家,春节期间是晴好的天气,雪还是没有一丝影子。
    很多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大家想,也许,这个冬春就没有雪了。
    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在马年刚刚开始行程的第六天,农历的初六,雪静悄悄地飘然而至了。
    第一场雪都是这个样子的。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万分的惊喜欢迎它,多半年没有见到它的身影了,人们像期待着一个老朋友一样盼望着与它重逢。但是,它却总是像捉迷藏似的,很羞赧地躲藏在云层的后面,躲藏在树梢的上面,躲藏在阴冷的屋角里。可是,当你不经意之间,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在济南生活了20多年的光景,每年的第一场雪,我是一定不会错过的。而今年城市迎来的第一场雪,又有特别的意义。一个冬天没有下,开春就是一场漫天大雪。雪悄悄地下了一整夜,早晨醒来推开窗子,窗子上、树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我即刻叫醒妻儿,赶快下楼去赏雪。可是我又想,楼下的这样一点空间,哪里有天地弥漫的雪景啊,雪的壮观,雪的景色,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旷野里。
    没有任何异议,三口人决定开车去城南的旷野,去山坡,去湖边。
    过了外环路,就是漫无边际的旷野了。我们全然没有了刚刚下楼时的畏缩,眼前白雪皑皑的万千景色,让我们迅速丢掉了所有的矫饰和矜持,冲出车子,在那白色闪光的雪地上来回地奔跑起来。路边、山坡上的树和冬青,都变成一个个蘑菇或雪人。我欣赏着远山那洁白的妩媚,妻儿打起了雪仗,旷野的上空不时传来他们激动的呐喊。
    然后,我们去湖边,沿着湖岸的公路前行,慢慢欣赏着这里的宁静。在这样的雪天,是一定要看看宁静的湖水的。当四周的山峦都被大雪覆盖,湖水却比往日更加澄澈。这样的时刻,它俨然是一个思考着的哲学家。
    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完全陶醉在银白色的旷野里。当我们返回的时候,街道上的积雪已经打扫干净,城市里的雪景总是短暂的。
    但是,对于我来说,每年的第一场雪,都是一件大事,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奇的事件。你在平常的世界里进入梦乡,可是,当你醒来的时候,你却处在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里,这样的神奇能不让人感到万分震撼吗?而且,这一切都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完成的,而是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无声无息的,一点一点慢慢飘落下来。
    想到这些,你能够不相信造化的神奇,不折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吗?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15日)
    (1)文中作者描绘出了马年第一场雪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文章开头连续三段写“没有雪”,有何用意?
    (3)自选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说每年的第一场雪“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奇的事件”?
    【答案】 (1)在人们不经意间到来,铺天盖地,飘飘洒洒
    (2)写出了人们焦急的心情,凸显对下雪的渴望,为下文雪的到来奠定情感基础。
    (3)运用了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人的情感,将下雪写成捉迷藏一样的趣事,写出了雪的灵动,侧面衬托了人们渴望下雪的心情。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4)大雪在无声无息中飘然而至,世间万物银装素裹,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从” 但是,就在这样的时候…… 它又铺天盖地而来,飘飘洒洒,迅速弥漫了天地之间“ 这两段话中整理概括出马年第一场雪 的特点。
    ⑵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内容描写打下伏笔,文中写出了人们盼雪到来,渴望下雪的焦急的心情,为下文雪的到来蓄势,奠定了文章情感基础。
    ⑶本题考查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及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里要结合拟人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赏析。
    ⑷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及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此题通过筛选得知原因是:大雪在无声无息中飘然而至,世间万物银装素裹,是人仿佛置身一个全新的世界。
    故答案为:⑴ 在人们不经意间到来,铺天盖地,飘飘洒洒
    ⑵ 写出了人们焦急的心情,凸显对下雪的渴望,为下文雪的到来奠定情感基础。
    ⑶ 运用了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人的情感,将下雪写成捉迷藏一样的趣事,写出了雪的灵动,侧面衬托了人们渴望下雪的心情。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⑷ 大雪在无声无息中飘然而至,世间万物银装素裹,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认真审题,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语段,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筛选整合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理解能力。这类“看似与文章内容或题目无关”“文章写什么却又写了什么”的题目,原因一般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衬托、对比等),突出什么或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写什么作了铺垫。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本道
    ①听朋友抱怨说,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北方,简直就没有春天!
    ②其实,相对于南方的“四季如春”,北方的四季当属最分明的了,只是因了北方的春天在热烈之中不乏有种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春色似乎是在春夜里潜滋暗长着。这种不事张扬的“暗长”,使得众多的人难以察觉。每年立春过后,尽管依然寒气逼人,但是大地已经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雨水过后就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田野里的麦苗由浅黄变得淡绿,泥土中的小草也跃跃欲试,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该是踏青的季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三五好友,结伴而行。踏青不一定要远行,近处的郊野、岗坡、湖边就足够了。沿着松软的小路缓行,淡绿色的枝头时有三两只鸟儿啁啾跳跃,不远处的菜地里,青的葱,绿的菠菜可着劲往上长。更让人心动的是野菜族一团团、一簇簇在田埂地头热热闹闹地相拥着,那抹鲜活的嫩绿,醉了春风,让人喜在心头。
    ③记得当年在乡下“插队”,“春荒”是很难熬的。每天起早贪晚的下地干活,却又青黄不接,只有啃着玉米饼子就咸萝卜,吃得嗓子直冒酸水。后来,同学们跟老乡学会了挖野菜:苦菜、荠菜,白花菜……中午回来,同学们把挖到的野菜聚到一起,洗净后摆到饭桌中央,大家一口玉米饼,一口蘸着大酱的野菜,吃得真是香甜。打那以后,野菜在我心中就成为了春的标志和参照。
    ④北方的春天或许不如南方那样浓烈,那样春深似海,然而争奇斗艳的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也并非是用平丽的词藻去铺陈春光的艳丽芳菲,大多是寥寥几笔,就足以勾人心魄了。“春江水暖鸭先知”“陌头烟柳绿烟丝”“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咏春的绝唱都是以接近直白的语言采撷浓春之中的一两个饶有意境的景观后,便止笔而留白。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⑤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几十年的光阴稍纵即逝,能够做成一两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选择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一种意境。若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鱼与熊掌都想兼得,到头来只能落得个“轻薄桃花逐流水”的结局。鉴古观今,贪胜求全者,无不心浮气躁,最后以失败告终。
    ⑥“动人春色不须多”,善哉斯言!
    (1)第②段写出了北方春天的什么特点?
    (2)请揣摩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3)本文第②段和第④段两次提到南方的春天,有何用意?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这一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动人春色不须多”在文中蕴含什么哲理?结合实际,举一例子加以说明。
    【答案】 (1)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不事张扬(潜滋暗长、难以察觉)。
    (2)描写方法:动作(细节)描写。
    作用:①突出艰苦年代的生活困难。②表达作者乐观、知足常乐的思想感情。
    (3)用南方春天与北方春天对比,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北方春天的特点。
    (4)承上启下或过渡,承接上文第④段“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的内容,引出下文“对人生感慨”的内容。
    (5)哲理:精彩的人生不必贪胜求全,做成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便已足够。
    举例:示例一:大巴司机吴斌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危难时刻,用76秒诠释了人间大爱,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伟大。示例二:乡村医生周月华行医20年,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她用仁心诠释医德,让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解答时,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并对内容加以概括,平时注意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认真阅读第②段,就会发现文中有北方春天的特点:热烈之中不乏有种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春色似乎是在春夜里潜滋暗长着.不事张扬.(能用原文回答,也可概括).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断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判断属于何种描写方法,然后根据文章内容、主旨加以分析.划线句:“同学们把挖到的野菜聚到一起,洗净后摆到饭桌中央,大家一口玉米饼,一口蘸着大酱的野菜,吃得真是香甜”,很显然属于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突出艰苦年代的生活艰难,表达作者乐观、知足常乐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第②段和第④段两次提到南方的春天,但都是与北方春天对比来讲的,侧重点不一样,为突出北方春天的特点,加深读者的印象.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①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下文,总领下文.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本句话在文章的中间,是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承接上文第④段“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的内容,引出下文“对人生感慨”的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回答此题要读懂题干要求,在文中蕴含什么哲理?所以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平淡 (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不事张扬(潜滋暗长、难以察觉)
    (2)描写方法:动作(细节)描写
    作用:①突出艰苦年代的生活艰难.②表达作者乐观、知足常乐的思想情感.
    (3)用南方春天与北方春天对比,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北方春天的特点.
    (4)承上启下或过渡,承接上文第④段“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的内容,引出下文“对人生感慨”的内容.
    (5)哲理示例:精彩的人生不必贪胜求全,做成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便已足够.举例:示例一:杨绛笔下的老王,生活艰难,不受重视,却用善良赢得尊重,使卑微的人生充满阳光.示例二:大巴司机吴斌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危难时刻,用76秒诠释了人间大爱,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伟大.示例三:乡村医生周月华行医20年,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刀子用仁心诠释医德,让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段落的句子或重要词语去概括。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常见的文章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衬托、对比、讽刺和欲扬先抑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⑶此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或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情况:开头段主要是总领全文,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但也需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根据文意,第五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⑸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蕴含哲理的分析能力。需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实际生活等分析。
    五、语言表达
    12.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答案】 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选用给出的词语,可以先联想春天的典型景物,如“嫩芽”“微风”“鲜花”“小鸟”等等,再选取合适的词语与之对应,然后设置情景,组织语言,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题干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 至少运用 一种修辞”和“春天景象”是审题的关键点,学生做题时只要注意这几点,内容设计合理即可。如:推开窗,我看到窗台已被迎春花点缀了起来.如繁星一样的小黄花仿佛就如同在黑夜里为路人指路的启明星,告诉了我们春天已经来了.放眼望去窗外,春日已经将河水化暖,鱼儿雀跃,柳条儿冒出了嫩绿的新芽,莺歌燕舞,春日融融。

    故答案为: 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这类开放性的语言表达题,只要内容合情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相关试卷

    第一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一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一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解析版docx、第一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五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五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第五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十周 基础阅读+拓展延伸-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文件包含第十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第十周基础阅读+拓展延伸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素养阅读”周周练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