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记叙文8(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记叙文8(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暑期精品阅读集训记叙文1. 阅读回答问题 我们需要信仰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的确,当近代的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无数热血青年,为了信仰,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浴血奋战于御敌的沙场;为了信仰,他们放弃了功名利禄,默默无闻于辉煌后的平凡。他们的人生之所以无怨无悔,是因为他们有信仰。 和平时期,我们同样需要信仰。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这里是否遵守规则,首先要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见了红灯却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你神经有毛病!”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偏向于急功近利,只从眼前的算计出发,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无数的这种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道德的缺失,其实来源于我们思想深处的问题——片面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无私或博大的爱心。 而人类不可缺少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爱心,恰恰都超出了个人狭隘的理智,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因为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了狭隘理智的信仰! 有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当看到云南某边远乡村没有小学,那里的儿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时,他毅然离开了繁华的首都北京,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困难,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契诃夫说过:“我觉得人都应有信仰,或者都应当去追求信仰,不然,他的生活就空洞了。”信仰( ),信仰( ),信仰( )。因此,我们需要信仰。(1)选文谈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把下面的短语填入文中恰当的括号里。 A.会使世界充满爱的温暖 B.会使人生更有意义 C.会使人心胸坦荡(3)读选文第9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从哪个角度谈的。 (4)人有了信仰就会超越狭隘的理智,具有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起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踩一踩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 (3)再写2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我读鲁迅①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他自比为雪,“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他笔下的雪,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点微光,是万物皆浊中的一片清新,显得那么孤傲、高洁,恰似鲁迅其人。②也读鲁迅的幽默。《采薇》中借伯夷、叔齐的传说抨击可笑的封建卫道者,让“不食周粟的商朝遗老”大啃同祥生在商朝土地上的薇(一种野菜),毫不留情地剥下了忠君的画皮。《肥皂》 里把脖子上的泡沫比喻成螃蟹吐出的白泡泡,《狂人日记》里对“吃人者”入木三分的刻画,《高老夫子》中对不学无术的主人公上历史课的描写,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③还读鲁迅的坚韧。面对“朋辈成新鬼”的惨痛事实,他毫不退缩,更要“怒向刀丛觅小诗”,向敌人讨还那“拖得越久,越要付出更大的利息”的血债。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敢爱,敢憎,因为爱得忘我,所以憎得深切,谁能说他不是“奋然前行”呢?④我读鲁迅,不仅读他的杂文,他的诗,也读他自己。他的阅历之丰富,知识之渊博,更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凝视着《鲁迅文集》上那个清瘦的老人头像,带着几分敬畏之情,“读”他瘦削的面颊,他炯炯的眼神,他那“一”字形的浓须……⑤他少年时为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选定文艺工作者便笔耕不辍。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⑥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正襟危坐,宁心静神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被我读懂为止。(1)作者从鲁迅的作品中,读出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入木三分:________笔耕不辍:________(3)第④段中写作者凝视鲁迅先生的头像时,为什么不用“看”,而用“读”? (4)第⑥段中为什么说读鲁迅作品“要正襟危坐,宁心静神地细细咀嚼”? 4. 课外阅读。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①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其实,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②在万国殡仪馆里,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③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④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 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着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⑤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地退去了。⑥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⑦我看见了穿租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⑧在这些时候我常常想:这个被我们大家敬爱着的老人,他真的就死去了?我不能够相信。但是这些悲成的面容,这些悲痛的哭泣却明白地告诉我,这个老人绝不会再坐起来,带着温和的笑容和我们交谈了。⑨死者的遗体是在这天下午入殓的。我跟着许多朋友行了礼以后,站在人丛中,等着遗体入殓。前面一片哭声刺痛我的心。我忍不下去了,含着眼泪回过头来,无意地看见那个高身材的朋友红着眼睛,伸出手拼命在另一个朋友的肩头上抓。我看见他心里难过,自己心里也更难受了。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死者的纪念。(1)文章重点描写了哪些人来向这位老人告别? (2)第⑦段的“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句中,“不同”指________;“相同”指________。 (3)第⑤段写“一个盲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从开头和结尾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中的“那个老人”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起了他的哪些诗句或名言?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贫穷,不是她的烙印①地低着头,手指缠着衣角,看上去十分拘谨。穿的衣服明显不合体,小小地缚在身上,双肘的部位还粗糙地缝着两块颜色极不协调的补丁。②上这是河北省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公路,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甚至连照明灯都刚刚接上不久。村民们只依靠山上零散的几枣树勉强维持着生存。这里的孩子,不要说读书,即使是温饱,亦是极难保障的。③看着面前一摞摞崭新的书本,女孩清澈的眼神里闪烁着希望的光。“阿姨这些书和本子,都是给我的吗?”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本,语气中含着怀疑。④“是的,全是给你的。喜欢吗?”我帮她理了理有些杂乱的头发,心中疼惜不已。⑤( )真的( )都是给我的( )她又问( )眼中夹杂着不确定与期盼( )⑥( )当然( )我们可以拉钩( )我伸出小指( )对女孩微笑( )⑦地怯生生地伸出手,将细瘦却已粗糙的指头跟我勾在一起。突然,灿烂的笑如菊花般盛开在她的脸上。这时,电视台的小张拿着话筒走过来,摄影师小罗也摆好了架势准备录像。⑧如晴好的天空突然飘过一大片乌云,女孩明媚的笑容顷刻黯然。她把书轻轻地放回原处,小小的身子开始慢慢后退。⑨“怎么了?没关系的,如果不会说,叔叔可以教你。”小张走过去拉她。⑩她继续往后退着,眼泪也一颗颗滴落下来。⑪我走上前问:“为什么伤心,可以跟阿姨说吗?”⑫女孩用袖子抹了一下眼睛,哽咽道:“阿姨,我不想上电视,别让他们拍我好吗?”她解释着,小脸急得通红,“我知道,a我现在很穷 , 但是我保证,我一定努力学习。我不会穷一辈子的。”我的心倏地一疼。⑬小张的话筒缓缓落下,小罗也默默地将摄像机收了起来。⑭我将书本放到她手里:“孩子,b其实你一点儿都不穷。回家去吧,好好读书,你的心愿一定会实现的。”她笑了,眼睛弯成月牙儿。我知道,此刻她的内心,已有向上的力量在升腾。⑮车走出很远,尘土飞扬中,那个小小的影子仍站在原地。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这个仅仅12岁的女孩,教我们懂得了:贫穷,不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第①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小女孩的_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 (3)“突然,灿烂的笑如菊花般盛开在她的脸上”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 (4)第⑧自然段中,小女孩“明媚的笑容顷刻黯然”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短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并用文中的词语将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怀疑→________→兴奋→________→急切(6)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a句中说小女孩是贫穷的,b句中说小女孩一点儿都不穷,你认为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1. (1)我们需要信仰。(2)C;B;A(3)作者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面的角度来谈的。(4)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无私或博大的爱心 2. (1)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您。(2)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3)铁杵成针;囊萤夜读 3. (1)三个方面:高洁、幽默、坚韧。(2)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这里指鲁迅先生对人物刻画深刻。;坚持写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的原因而停止。这里指鲁迅先生从没有因任何原因停止写作。(3)“读”有领悟的意思。对鲁迅先生的精神和品质是需要慢慢领悟的。看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4)一方面,鲁迅作品博大精深,不细心品读难解其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人品的敬重。 4. (1)一个秃顶的老人、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一群小学生、一个盲人、两个穿和服的太太。(2)这是不同的人物群体,来自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职业和信仰;他们都因为这个老人的逝去而伤心(3)动作描写|表现了盲人向鲁迅先生的遗体告别时哀伤沉痛的心情,并以此来衬托鲁迅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之重。(4)体会到作者对鲁迅先生去世的悲伤、痛苦、难以接受的沉重心情。(5)鲁迅先生。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爱戴,对人们和社会的思想影响深远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 5. (1)“ ? ?” , 。 “ , 。” , 。(2)外貌;女孩家境不好(3)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女孩在得到“我”确定的回答后抑不住欣喜的神情,贴切而又传神。(4)因为女孩不想上电视,不想让摄影师拍她。(5)期盼;黯然(6)不矛盾。a句中的“贫穷”指的是小女孩的物质生活不富裕,b句中的“一点儿都不穷”指的是小女孩具有努力拼搏、摆脱贫穷,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因此这两种说法不矛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记叙文10(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记叙文5(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类文阅读, 阅读理解,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记叙文3(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精致美文,形象鲜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