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诗词鉴赏9(含答案)
展开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暑期精品阅读集训
诗词鉴赏
1. 课外类文阅读。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3. 古诗文阅读。(一)
望洞庭①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②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②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课堂上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时,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金:这首诗选自《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秋天①________(填写时间)的优美景色。
小东:对啊,诗中描写湖水、秋月、②________等景物。
小语:我发现这首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大家能帮我分析一下比喻修辞的妙处吗?
小文:好的, 让我结合诗句说说比喻修辞的妙处。③________
4. 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5. 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 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6. 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________“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________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________。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8. 诗词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几座山;“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答案
1. (1)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
(2)和风细雨
(3)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蓬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4)我体会到作者欣赏美丽的春光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2. (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B
3. (1)①夜晚;②君山;③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十分惹人喜爱。
4. (1)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5. (1)天净沙;秋
(2)C
(3)萧索低沉;明朗绚丽
(4)C
6. (1)夏季。夏天的雨来的急,持续时间又短。
(2)云、雨、风、楼。
(3)急而大;持续时间短;大
(4)表达了作者淡然与豁达的思想感情。
7. (1)初夏;惜春
(2)若;因风飞过蔷薇;惋惜或“喜爱”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不语,问鸟鸟百啭。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8. (1)月;思乡
(2)一水间;隔;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
(3)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诗词鉴赏1(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诗词鉴赏1(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课外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诗词鉴赏6(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诗词鉴赏6(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 古诗文阅读,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类文阅读, 阅读古诗,并完成练习,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诗词鉴赏8(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诗词鉴赏8(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诗歌赏析,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诗文赏析,韵无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