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研究学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测量。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培养同学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尺测、步测、目测几种测量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动手尝试, 使学生不仅有表现的机会,也能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
学生直接口答。
由小组长拿出每组的测量工具,让组员看一看,摸一摸。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
题?
请同学来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
两个人先在 A 点和B 点各插一根标杆;
第一个人在 A 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 C 点,使它和 B 点的标杆同时被 A 点的标杆挡住;
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 D 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
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根据演示的过程,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前简单的操作一遍,其余同学对他们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 1 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教师根据实际给以纠正。
教师演示 1 步的长度: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
量。
学生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互相演示 1 步。
学生用步测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
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
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学生尝试估计。
三、实践活动
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步测
师:请大家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 米的距离反复走 3 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
师:请各小组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目测
教师先测定 50 米的距离,每隔 10 米插上标杆,估计 10 米、20 米、30 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全班分成四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学生步测。
学生目测。
组长汇报比较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
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学生汇报。
教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1.复习,练习,检测,课内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