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30)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30)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2页。
    四边形 教学反思 《四边形》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让学生   通过对四边形分类,在观察和对比中发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上课伊始,我出示一组图形(1 个正方形、1 个长方形、1 个三角形、1 个平行四边形、1 个梯形、2 个不规则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分类,并说明理由。有一点疑惑: 教学中,学生已经很快找出了按照互相平行的对边的组数把四边形分成了三类,继续追问后   学生想不到别的分类标准,有没有必要引导学生继续深究这个问题呢? 我在教学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讨论四边形的分类时,全班学生只想到  一种办法怎么办?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就只会照书上的方法说和做了,让 学生预习是不是就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空间?  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先来看本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  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首先说,不继续引导探究,也是可以的,学生能知道、理解“按照互相平行的对边的组  数把四边形分成了三类,”就是这节课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探究方法。 但是,教材安排对于“四边形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让学生了解梯  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遇到上述的情况,个人认为,老师可以 说出自己还有一个分类方法,看对边是否分别相等,来分类,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同样一   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这样能给学生渗透:平行四边形对边是分别 相等的,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会明白,梯形则不一定。还可以提示其他研究四边形的方法:   边是否平行、边的长短、角、对角的大小。当然不要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但是表达老师的观点, 提示或者说出学生想不到的观点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在分类、比较中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觉得学生在分类时,主要是依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感性经验,从表面上对其进行分类,   并没有深入它们的本质特征。分类容易,而提炼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 特征就比较难了。所以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我再引导学生对多个图形进行观察、比较、   探索、发现。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概括 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归纳概括出它们的概念。学习是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课   堂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做中学、做中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题,探索,记录,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周长,经历体验,探究新知,深层训练,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7 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